前几天在文章《对于普通宽带用户来说,区区30-50兆的上行速度重要吗?》中给大家提到了一个概念——“对于很多宽带运营商送给你的光猫本身就是极其廉价的产品,这种大规模部署的设备基本上都是能省就省,因此对于“上行”这部分的功能其实也就顺应市场需求阉割了不少,要不然你怎么去理解都是1000Mb的光纤路由器,为什么运营商送你的价格200多,而真正商用的光纤路由器价格却要5-6000呢?”
就有很多人产生疑问了,例如:
所以,iN也就说过几天搭个环境给大家测试一下。
现在环境搭好了几天了,也做了下测试,给大家总结总结。
光猫呢,就是联通的普通光猫,前几年升级千兆的时候399联通配发的,型号就是HN8346X6。
但是由于iN自己根本不会用这玩意,也就放在家里闲置了。在装修的过程中用的是自己购买的另外一个华为的企业猫型号,自己真正用的时候也就直接用猫棒了,所以这个光猫路由器也在家里吃灰了两三年的时间。
恰好也由于路由器上配的那个猫棒也有OTL的功能,于是这两个设备就可以直接连接了。
因此我们就完成了了一个光猫到路由器的直接连接。在路由器上开启PPPOE接入并且为光猫的LOID配置了相应的认证机制。这个光猫就可以连接到iN自己家的内网里面了。
在路由器上给光猫分配了一个60.1的IP地址,这样光猫就可以转发服务器上的IP地址信息。同时,又给光猫设定了一个DHCP透传,让光猫可以将172.16.0.0网段上的IP地址分配给下面的设备。
于是,我们在光猫后台也可以看到外网连接信息OK,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Wi-Fi连接这个光猫
取得正确的网络配置。
为了做这次测试,接入了两个小主机。
这样这两台小主机就可以测试联通的光猫内的转发和以光猫光纤作为介质的光猫路由功能的吞吐量。
测试也很简单,就是利用iperf3进行测试,只不过时间咱们开的长一些,只需要在linux上输入这样的命令:
while true; do iperf3 -c 172.16.1.246 -t 60 -i 0; sleep 1; done
这样linux的系统就会每分钟对目标IP发送数据,持续一分钟,然后等一秒钟继续,“sleep 1;”是个必须的字命令,要不然这个循环在命令行不好终止。
最终就可以在测试端看到下面的测试数据。
或者在路由器上的带宽实时监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带宽的历史图表,其实在运行1分多之后,数据的流量就开始下降了。
出现不稳定的状态。
iN在测试的时候没有限制光猫的上行速率,这只光猫是10G的光猫,理论上下行带宽可以达到10Gb也就是万兆,上行带宽可以达到1.25Gb。不过今天的测试用的是1G的OTL,因此光猫最快也就能跑到1G的最大带宽,这是OTL设备的限制。
即便是有OTL的限制,实际上光猫也是“1分钟的真男人”。跑到一分多钟的时候光猫就顶不住全速上传的速率了。后面低速运行一段时间后速度有短暂的提高。
实际上这是大多数家用设备本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大部分家用设备都只是适应于较轻的负载任务的。这里有一个协商网速和实际网速区别的概念,很多设备是可以在连接系统的时候协商到一个很高的网速。但是由于设备的限制和处理能力,即便是在协商到高网速的情况下,自己的处理能力不足、缓存空间不足、发热量过高导致的保护机制都会降低实际的网速。
这次测试实际上iN觉得就是负载加重导致了路由器主控芯片温度过高的问题导致的。
大部分家用的路由器最多是安装一块散热片
对于小负载的工作一片散热片就足够了,但是对于长时间的大负载大流量来说,这片散热片还真的远远不够。
以iN自己在家里用的路由器为例子:
打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路由器中有两个风扇和一个塑料风道,打开风道可以看到大块的散热片
即便是这样的设计,在iN日常使用的过程中
路由器内的温度还是39度、而CPU的温度一直常年保持在58度。
商用设备和家用设备的不同就在于为了保证性能和稳定性,可以牺牲很多其他的舒适性。不会很好的去考虑在家使用的噪声问题。毕竟家里的用网络设备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所以一个家用光猫不能长时间跑满上行流量并不是一个疑问而是一个肯定的答案——人家也没设计给你跑满上下行。
至于iN自己家用的舒适度实际上是依靠改机器来做的,上面看到的路由器到手之后就改了风扇
换了两个猫扇上去,话说这两个猫扇比很多人家里的一整个路由器都贵。
当然了,一般用户还真的没必要这么折腾。
还有一点要说的——那么大的上下行流量本身就不是家庭光猫用户能用得到的,iN开始想测试的时候是打算借助公网服务器打流的,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打流服务器。大家的日常下载上传其实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由于设备的实验环境的局限,毕竟是一个临时起意给粉丝做回复的测试,里面还有很多不严谨和设计不周到的环节,所以测试的结果或许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所有厂商的宽带光猫都是这个样子。甚至不代表同型号的路由器都会有这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