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鲜于枢和赵孟頫皆为元代书法大家,其书法造诣极高,鲜于枢书法与赵孟頫书法可以说是不相上下,难分仲伯。然而,在后世的传承与学习中,大家多学赵孟頫,而鲜于枢却鲜有人问津,这一现象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
咱先看下鲜于枢小传:
鲜于枢画像
鲜于枢(1246年—1302年),字伯机,渔阳(今天津蓟县)人。中国元代书法家。
鲜于枢先后在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做个地方小官,37岁后定居在杭州。元成宗大德六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就病逝于钱塘。
鲜于枢擅长楷、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其书多用中锋回腕,笔法婉转遒劲,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草书表现尤为突出。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但其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的影响略逊于赵孟頫。
咱再看赵孟頫小传:
赵孟頫画像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頫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元朝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古文诗词,通音律,精鉴赏。在书法上,他精于正书、行书和小楷,其书圆转遒丽,秀丽多姿,被人称为“赵体”,其楷书与欧颜柳并称“欧颜柳赵”。与鲜于枢并称“鲜赵”,又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他还擅于绘画创作,其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俱工,为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 ,有“元人冠冕”之誉。他的诗文风格和婉,兼涉篆印,以“圆朱文”著称。
鲜于枢书法
我们可以看出,仅凭鲜于枢和赵孟頫两人的小传简介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一是赵孟頫比鲜于枢的官当的大的多,就这一点就比别人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二是赵孟頫可以说是全才,不仅仅在于书法上的贡献比较大,而且还在绘画领域、诗文篆印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和才艺,赵孟頫可以说是属于全才的那一种。而鲜于枢则只在书法领域有很高的造诣,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属于偏科。
赵孟頫楷书
从书法风格上来看,赵孟頫的书法以秀逸清丽、温润典雅著称。他的笔法精妙,结构严谨,笔势连贯流畅,给人一种平和、优美的审美感受。这种风格不仅符合传统文人对于书法美的追求,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欣赏。相较之下,鲜于枢的书法则更显豪放洒脱,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其风格的强烈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了其受众范围,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觉得难以驾驭和模仿。
赵孟頫书法
在艺术成就和影响力方面,赵孟頫不仅在书法上造诣深厚,在绘画、诗文等领域也有杰出的贡献。他在元代的文艺界地位显赫,备受推崇,其艺术影响力广泛而深远。他的书法作品流传广泛,被视为经典范本,为后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鲜于枢虽然同样才华出众,但在综合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力上,相对赵孟頫稍显逊色。
鲜于枢书法
再者,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选择也对两人书法的传承产生了影响。赵孟頫作为宋室后裔,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身份背景和文化传承的使命使得他在推广书法艺术、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的书法作品被视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得到了官方和主流文化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而鲜于枢在这方面的机遇和条件相对较少,其书法的传承缺乏有力的推动和支持。
鲜于枢书法
此外,教育体系和书法教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现代的书法教育中,赵孟頫的书法教材和教学方法相对较为成熟和系统。学校、书法培训机构等大多以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作为教学范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学习者。这种系统性的教育传承使得赵孟頫的书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学习。
赵孟頫书法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鲜于枢书法在传承上的相对冷清而忽视其艺术价值。鲜于枢的书法作品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对于丰富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视角去欣赏和研究鲜于枢的书法,从中汲取营养,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借鉴。
鲜于枢书法
总之,鲜于枢与赵孟頫书法虽不分伯仲,但在传承和学习上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既要尊重历史的选择,也要努力挖掘和传承鲜于枢等被忽视的书法大家的艺术精华,让中国书法艺术在多元的传承中不断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