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总想调吴华夺走,刘伯承怒道:华东干部这么多,就缺他一个?

摄影圣典 2025-01-15 15:45:48

1953年,第21军奉命入朝作战。结果,就在临出发前,军长吴咏湘却突然生病住院了。

这可把华东军区首长陈毅急坏了。战事迫在眉睫,21军又群龙无首,这该如何是好?

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21军老将领,此时正在军事学院任职的吴华夺。

岂料,等他找刘伯承院长要人时,却直接吃了一个“闭门羹”。

刘帅甚至罕见地发了火:“华东干部这么多,怎么就缺他一个?”

刘帅为何不愿让吴华夺离开?这件事又是如何解决的?

随父当红军

吴华夺出生于大别山的一个穷苦人家中,从小便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他之所以走上革命这条路,还是受到了父亲的启发。

他的父亲吴文保是村里的私塾先生,是当地为数不多的进步人士。他为人豪爽仗义,对黑暗社会一直抱有反抗心理。

大革命开始后,农民运动迅速席卷整个大别山。吴文保毅然放弃糊口的饭碗,投身到了这支穷人的队伍中。

幼小的吴华夺也开始跟随父亲进行革命活动。

他凭借着年纪小的优势,经常为组织站岗,侦察敌情。他曾独自一人在大土豪吴文路家守了一整晚。

直到父亲带着部队赶来,他第一个冲到了坏人的家中,将其抓住。

事后,众人纷纷称赞他年纪小却胆量大,将来的本事肯定不亚于他的父亲。

但在吴华夺心中,父亲不仅是他革命的引路人,更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大英雄。

可惜的是,吴文保同志最后未能等到革命的胜利,不久后他便在长征途中牺牲了。

虽然父亲不在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影响了吴华夺的一生。

红军正式成立后,吴华夺被调到红一师当勤务员。当时红一师师长正是大名鼎鼎的徐向前。

少年将才初长成

在此之前,吴华夺便听人说起过徐帅的许多事迹。例如他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参加过广州起义,打过不少胜仗,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

如今能亲眼领略到首长的风姿和才华,吴华夺自然非常激动。

每次徐帅来队里讲话时,他便提着水壶站在一边,时不时地为徐帅倒水。

有一次,徐帅在动员部队向京汉铁路向南段出击时,为大家仔细讲解了作战技巧。

“我们打仗要服从命令,但也要学会机动灵活的战术,避强击弱,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敌西来,我东去……”

吴华夺听得入了迷,手里倒着水,竟然没注意杯里的水已经溢出来了。徐向前并未责怪他,只是拍了拍他的胳膊让他下去了。

会议结束后,他找到徐帅道了歉,并解释自己刚刚只是听他讲话太入神才会犯错。

没想到,徐帅竟然真的停下来,询问他对会议内容的看法。吴华夺便大着胆子说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徐帅听后欣慰地点了点头,然后便交代吴华夺的营长,让他调到正式作战部队去。

就这样,吴华夺从一个勤务兵被正式转为战斗兵。

在此后的几年里,吴华夺便一直跟随徐帅奋战在鄂豫皖根据地。在徐帅的影响下,吴华夺的军事素养也有了巨大的提升。

不久后,他便凭借着优秀的表现被提拔为了少共团的班长。

在苏家埠战役中,吴华夺所在的部队担任“诱敌深入”的角色。战斗开始后,他便一马当先,对准敌人的主力部队,便猛攻起来。

敌人被惹恼,立即集中火力对我军展开反攻。见时机成熟,吴华夺便立即收兵,率部部队往伏击地点跑去。

在行军途中,他的腹部不慎被敌人的子弹打中,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衣服。

但小小的吴华夺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他坚持着将敌人引到我军设好的“口袋阵”后,才放心倒下。

正是吴华夺机动灵活的指挥,才为大部队创造出了最佳的歼敌条件。

战斗结束后,徐向前特意来战地医院看望了吴华夺,并送给他一支派克钢笔以作鼓励。得了首长的鼓励,他在战场上变得越发勇猛起来。

抗战开始后,他被调到新四军第四支队担任连长,开始在陈老总麾下作战。

曲折的晋升之路

艰苦的作战环境让他的作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随着战功的不断积累,他逐渐晋升为团长,也慢慢成为了陈毅手下的一员猛将。

1941年,吴华夺奉张云逸大将的命令,前往永宁大桥歼灭驻守之敌。

当时他所面对的敌人是号称“钢中钢”的桂系主力。虽然我军并不占优势,但吴华夺还是毅然接下了这份任务。

当天晚上,他便指挥部队采用“全面包围、四面突击”的战术,对敌人进行大胆分割围歼。仅用了一个晚上,我军便将这支钢铁部队歼灭了。

陈毅收到捷报后,连说了三个“好”字。他亲自授予了吴华夺所属团队“铁锤子团”的荣誉称号。

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让吴华夺在军中名声大噪。

解放战争开始后,吴华夺被调到山东野战军作战,先后参加了宿北、两淮保卫战等著名战役。

不久后,他被升任为2纵6师师长,参加了莱芜战役。在这场战斗中,吴华夺率部到水沟头一线担任阻击任务。

当时敌人八个旅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对我军阵地轮番进攻。

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吴华夺顽强抗击三个昼夜,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歼灭敌军一千多人。致使敌人距离主战场只有十几公里,却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1949年,2纵被正式改编为21军,吴华夺担任63师师长。原本他继续带兵战斗下去,战功肯定会越来越多。

然而,不久后,他便被刚担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的聂凤智要了过去。从此,他便开启了教育事业的道路。

其实吴华夺心里还是更想回军队的,但彼时的教育干部实在稀缺。中央亲自给他做工作,表示只要学校发展起来了,学生培养出来了,就让他回部队。

然而,他没想到,还没在军政大学待多久,刘伯承元帅又来到学校指明要调他走。

当时刘帅正在南京创办军事学院,正是缺干部的时候。

首长都亲自找上门来了,吴华夺也不好再推辞。就这样,他来到了“一穷二白”的军事学院,开始为学院的筹备工作不断奔波。

随着在学院倾注的心血越来越多,吴华夺对于回到军队也不再抱有执念。他意识到只要能奋斗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即使不被人记得他也无怨无悔。

1953年,朝鲜战争再度紧张起来。第21军奉命入朝作战。但在出发的前一天,军长吴咏湘却突然病倒了。

战事迫在眉睫,眼下却发生了这样的变故,陈毅急得团团转。

思来想去,他认为只有资历深,且对21军极为熟悉的吴华夺能胜任代军长一职。

于是他赶忙去找刘伯承要人。岂料,刘帅一听他的来意直接怒了:“华东干部这么多,难道就缺吴华夺一个人?”

其实也并非刘帅不通情达理。他知道华东能打的军事干部非常多,再调一个人出任军长很容易。

但如今军事学院刚开张,干部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吴华夺要调走了,会很影响整体工作。

而且从个人角度来说,他也不舍得将吴华夺这个人才放走。

陈毅无奈,只好找吴华夺商量。

其实吴华夺也想入朝作战,与美军一较高下。而且他也知道,这或许是自己唯一一次能回到军队的机会了,但他还是拒绝了。

毕竟如今朝鲜战事已经接近尾声,要应付美军并不是难事。相较于带兵,如今学院更需要他。

于是再三考虑下,他还是决定留下来。陈毅得知后虽然感到遗憾,但也理解他的大义之举,于是也不再劝。

后来,吴华夺便在教育的岗位上待了十几年的时间。

虽然他离开了部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国家却一直记得他的付出。

1975年,他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副司令,从此奋斗在了大西北的建设一线上。

1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