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毒王”不坑同胞,只卖外国人,声称要报“鸦片战争”之仇!

妞妞谈情感 2024-10-31 19:16:58

声明:真实人物故事,文末附权威资料来源

“当年洋人用鸦片打开了我们国家的大门,我也应该用毒品打开他们的大门!”

说出如此豪言的,是被世人称为“中国毒王”的刘招华。他在被捕时没有透露出一丝恐惧,还十分坦然地面对镜头说出了这番话。

翻看刘招华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彩。

依靠自身努力,他从贫困山村的穷小子成为了一名法警,却又在诱惑之下误入歧途。

凭借逆天的化学天赋,他做出了“最纯”的毒,行业内名人。他还标榜为“爱国毒枭”,发誓绝不将毒品卖给中国人。

那么他的这一想法是否实现了?刘招华又是如何做到“毒王”的呢?

金钱诱惑下逐渐堕落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与家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对世界、对自己未来的认知,刘招华的堕落也因此有关。

刘招华1965年出生,在家中排行最末,刘家全家老小都靠着父亲一个人做豆腐为生,所以生活只有一个字——穷!

不同于两位哥哥早早辍学,幼年的刘招华是一个聪明乖巧的孩子,他读书十分刻苦,且在数理化上有着极高的天赋。

1979年,14岁的刘招华参加了福建省省级中学化学竞赛,还在上初二的他将二等奖收入囊中,也因此被不少人称为“神童”。

凭借着这份天赋,刘招华本应在学业上闯出一片光明前途,然而他的家庭却承担不起他的学业。

两年前,刘招华的父亲因病去世,顶梁柱的倒下导致全家人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刘母身上。

刘母自身体弱多病不说,刘招华的哥哥们不忍母亲辛劳,先后外出打工。

等到刘招华17岁那年,他看着为自己操劳的母亲,做出了一个改变其一生的决定——辍学。

这个决定对于刘招华而言是残酷的,但这就是现实,辍学后的刘招华先是到汽修厂打工,而后又参了军。

参军期间的刘招华并没有什么信仰,对于他而言也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如果有好的地方,他会毫不犹豫的“跳槽”。

恰逢此时,刘招华的母亲病倒了。身在边防部队的刘招华每每看到家书都显露出万分愁容,他迫切需要一份能够立刻“提现”的工作。

经过几番思索,刘招华决定主动“违纪”,他贪污了一笔数额不大的款项,而后得来了部队的处罚。

因此“违纪”记录,刘招华被调到了福安法院担任法警,这份工作让刘招华得来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金钱。

法警的收入并不算高,但因为身处法院,刘招华成了一些人围猎的对象,而他甘愿遭到围猎,几年时间便赚得盆满钵满。

人的贪欲是无限的,刘招华也是如此,对金钱的渴望让他盯上了另外一个暴利的行业——制毒!

中国毒王

1991年,刘招华靠着几年法警经历积攒的资本在当地开了一家塑料加工厂,而这个加工厂就成了他后来的“制毒工厂”。

实际上,早在1988年,刘招华就已经接触到了毒品,在看护一位来自台湾的投诚人员时,他了解到了冰毒。

这种东西曾在日本和台湾流行,大陆还不曾出现,在这个台湾人的帮助下,刘招华拿到了100克的麻黄素,并且尝试制毒。

而根据公开资料,刘招华可能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制作这种毒品的人。

根据刘招华的交代,1991年至1995年间,他一直在摸索如何制作冰毒,并且开发了新的办法。

1995年,一个名为陈文印的台湾人走进了刘招华的塑料加工厂,对方希望刘招华给自己生产冰毒,而后卖到日本和台湾去。

此前的刘招华对于制毒都只是兴趣,如今兴趣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报酬,是他希望看见的。

作为商人,刘招华是逐利的,他发现彼时的冰毒制作方法虽然很多,且制作成本都非常高,这并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

且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成熟的制作工艺都要用麻黄碱作为原料,但这种原料已然被管控,很难得到。

1995年下半年,刘招华整整投了40万到冰毒的研究攻关之上,只为能够生产出低成本、高效、高纯度的冰毒。

1996年初,刘招华在不用麻黄碱的情况了做出了一瓶硫酸甲基苯丙胺,成了“毒界”的一股清流。

但无论如何努力,他都未能成功结晶出这批冰毒,化学天才因为此事彻夜难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带着这批硫酸甲基苯丙胺远赴西安交大,找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教授探究结晶的方法。

在这位老教授的指导下,刘招华寻得了最终解决办法,他用盐酸进行反应,最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后结晶,终于制造出了纯度高达95%的冰毒。

台湾人陈文印拿到这批货后惊喜万分,因为放眼全世界,刘招华手上的这批货是纯度最高的,绝无仅有。

在陈文印拿走第一批货后,刘招华万分叮嘱:“一定不能把货卖给中国人!”

然而这只是刘招华的一厢情愿,陈文印的货虽然大多流向日本,但也有一部分就卖到了本地。

刘招华的制毒之路就此开始,“中国毒王”也逐渐因为其独特的制造工艺而慢慢进入警方的视野。

逃窜与被捕

1996年7月5日,也就是刘招华第一批毒品被制造出来后不久,刘招华的同伙就在交易的时候被警方逮了个正着。

面对警方的雷霆行动,正常人都会选择逃离,但显然刘招华并不是正常人,他安安静静的待在自家工厂,甚至去了法院旁听同伙们的供述。

为了活命,刘招华的搭档将他供了个干干净净,刘招华这才意识到不对劲,赶紧逃离了福安。

靠着一身制毒绝技,刘招华很快又和一个叫陈炳锡的广东毒枭展开了深入合作,大量冰毒被他生产出来。

警方在查抄刘招华的工厂时发现了许多他没有带走的苯丙酮,他们也由此初步认定刘招华正在使用新的工艺生产冰毒。

如今我们在谈论毒品的时候往往以克为单位,而刘招华制毒的时候往往以千克,甚至是吨位计量单位。

一个吸毒者一个月往往只能吸食5克左右的冰毒,一千克冰毒足以让200名吸毒者吸食一个月之久。

更不要说刘招华后总共制毒超过31吨,如此巨量的数字在新中国的禁毒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广东待了几个月后,刘招华又来到了宁夏,此时的他已然自己当起了老板,在宁夏开设了一个巨型制毒工厂。

依靠自己独创的生产技术,刘招华能将一克冰毒的成本做到3毛钱,而同一时期其他毒贩的制毒成本是刘招华的十倍以上。

如若任凭刘招华如此猖獗的大批量生产冰毒,毒品的泛滥足以摧毁一个国家。

好在中国警方并未让其一直作乱,1997年开始,福建警方便在全国范围内对刘招华进行追捕。

然而刘招华的反侦查能力极强,加之其样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好几次他都从警方的眼皮子底下溜走。

刘招华的逃亡足迹遍布全国,三亚、桂林、西安、广州、珠海等等其皆留下足迹。

逃亡途中的刘招华也并没有继续制毒,他投资红豆杉种植、开彩票站,还曾自己中过100万元的彩票大奖。

不过天网恢恢,2005年3月,刘招华准备偷渡至菲律宾前夕,公安特警包围了他藏身的出租屋。

这一次,刘招华无处可逃,这个被专家称为高智商犯罪典型人物的一代“毒王”因此落网。2009年,刘招华在广州被执行死刑,风云人物自此成为历史。

如今一些人因为刘招华的某些言论而将他称为“爱国毒枭”,这是大错特错的。

他的确说过自己不会将毒品卖给国人,但他能保证他制造的毒品真的没有流入中国市场嘛?并不。

制毒就是与人民为敌,就是扰乱社会秩序,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没有“爱国毒枭”,只有犯罪分子。

——THE END——

参考资料:湖北网警——头号大毒枭刘招华:最自信毒贩,被抓还不忘表扬自己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