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尧:中国原子能之父,与诺奖擦肩而过,沦为乞丐千里护镭,还培养出一批顶尖科学家

铭叔看世界 2024-10-18 00:24:08

在漫长的历史里,有的名字像星星一样亮,就算在最黑的夜里也能发出不灭的光。现在我要给你们讲一个人——赵忠尧,他就像是一盏在风雨中保护科学火炬的灯。

他的故事,不仅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追求科学真理的有力证据。

一、初露锋芒:赵忠尧的早年岁月

1902年6月27号,赵忠尧在浙江诸暨县的一个当乡村老师的家庭呱呱坠地了。

他成长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的时期。

不过这样的时代背景并没有阻碍赵忠尧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异的他,在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完成了本科学业后,在清华大学任助教。

在这段日子中,他积攒了丰裕的讲授经历;与此同此,他对物理学科萌生了浓郁的兴致。

为持续提高自身学术造诣,赵忠尧毅然决定赴美留学,此后其人生翻开崭新一页。

二、留学生涯:在加州理工的突破

1927年,赵忠尧成功考取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其导师为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密立根教授。

在密立根的指导下,赵忠尧选了个叫“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的东西当博士论文主题。

通过一年多努力研究,他找到了硬γ射线穿透重物质时出现异常吸收及特殊辐射这一情况。

这一发现实际上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实验证据,对世界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不过当193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正电子的发现颁发诺贝尔奖时,赵忠尧却榜上无名。这一遗憾,成为了物理学史上的一大谜团。

三、与诺奖擦肩而过:科学成就与国际认可

尽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但赵忠尧的这一发现仍然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主任的爱克斯朋教授,在解密诺贝尔奖评选过程时坦言:“这是很令人不安的、没法再弥补的疏漏,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不过赵忠尧对此却毫不在意。他此番赴美深造,不为学位,不求诺贝尔奖,只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期能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

四、艰难归国路:携带镭的冒险之旅

1931年,赵忠尧去了英国剑桥大学念书,跟着有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学习。等赵忠尧回国的时候,卢瑟福知道中国正在受苦,就专门给了他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这50毫克镭,成了中国核物理研究非常重要的基础。

不过赵忠尧回国的时候碰到了好多麻烦。在美国的时候,他一边收集中子器材和加速器,一边解决很多问题。为了拿到某些有关器材,他不怕辛苦,在好几个美国物理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免费工作,每天工作的时间常常超过十六小时,还把重要的数据都记在心里。

这个时候他还辗转多个科研机构,采购一些零星器材,并在当地加工组装一些国内无法制造的精密部件。经过四年的努力,他终于把这些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三十多箱加速器零件,秘密存放在一家纽约轮船公司的仓库里,等待回国的时机。

五、归国受阻:国际压力下的释放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来,赵忠尧兴奋不已,他渴望能尽快回到祖国开展研究工作。然而,当时中美已经中断通航,他不得不绕道而行。在乘船前往香港的过程中,赵忠尧的行李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搜查。但幸运的是,装有加速器零件的箱子提前运回了中国。

不过当船开到日本横滨后,赵忠尧竟被驻日美军当作“间谍嫌疑人”,关到了日本的军事监狱里。这事儿在全世界范围都闹得挺大。因为顶不住巨大的国际压力和社会舆论,美国政府只能把赵忠尧扣留了仨月,接下来才给放了。

六、千里护镭:赵忠尧的坚持与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随后占领北平。赵忠尧与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南迁长沙的途中,突然想起那50毫克镭忘记带出来。为了保护这些镭,赵忠尧白天躲藏起来,天黑了才敢上路,只挑那些人迹罕至的荒野小路走。

他几乎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却从未让那个装有镭的咸菜坛子离开过自己。1937年10月初,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学校的门口来了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形同乞丐的男子,胸口还抱着一个咸菜坛子,他就是赵忠尧。

从北京到长沙,全程将近1500公里,他为了保护镭的安全,抱着这个咸菜坛子,硬是走到了长沙的校区,整整走了两个月,终于将这份珍贵的实验材料安全送到了长沙。

七、回国后的辉煌成就:核物理事业的奠基人

回国后赵忠尧在中国科学院刚创建的近代物理所,迫切地投入到中国的核事业之中。1955年,他利用费尽心血和冒着生命危险带回来的实验器材和刻在脑子里的机密参数,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质子静电加速器,并主持建立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

另外他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的系主任,还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近代物理系,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优秀的核物理以及高能物理人才。

他的学生都是中国的骄傲和震撼世界的人才: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杨振宁和李政道等等。

这些人当中,有“两弹一星”的元勋甚至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们均为新中国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实为国之栋梁。

八、晚年的荣耀与奉献:赵忠尧的最后岁月

1995年,赵忠尧将10万港币的奖金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奖励青年才俊的科学基金。同年6月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5月28日,这位曾为祖国兢兢业业奋斗了一生的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6岁。

他把一辈子都献给了科学跟教育,对我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研究事业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赵忠尧的一辈子,就是一直在探究科学真谛、全身心投入科学事业的一辈子。他的故事会一直鼓舞着后代勇往直前,他的名字也会一直被后代牢牢记住。

结语

赵忠尧的一生,是对科学无尽追求和对国家无私奉献的典范。

他的故事,恰似一道光芒,照亮了中国科学之路,亦温暖着每一颗探求真理之心。

在当前这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时代里,咱们就把赵忠尧当榜样,牢记初心和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拼搏吧!

赵忠尧为例,不论在哪儿,都得为祖国进步出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