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的穿木屐游西湖事件,"你听我说完"的背后藏着多少撕裂和隐痛

沛春娱娱 2024-10-07 04:58:37

认知有时候的确需要拓展边界,而不是泥于自己粗鄙的意识里。若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一无所知,却反而想当然地粗暴干涉别人,这实在很难让人理解。

你听我讲完,你听我讲完,你听我讲完,你听我讲完,这句话虽然进行了无数次的重复,但并没有人理会。

视频里的“你听我讲完”给了人以极其复杂的感觉。

1

每逢下雨我们都会和同伴穿着雨衣踩着木屐出去踩水,夏天时也很喜欢穿着在鞋底打铁的木屐在麻石地上玩,木屐鞋底的贴片与麻石路摩擦,脚下就似带有火花,那是我不可多得的童年回忆。

这是广州市官方10年前发布的题为《行走广州麻石街,倾听远去的木屐声》中的一段文字。

文中以木屐为题描述早期老广州的传统人文景致。

广州的确有穿木屐的传统,虽然现在不多见,但上世纪乃至更早的时候,木屐是广州人生活和文化的符号。

其实不仅是广州,过去的中国有很多地方有穿木屐的传统,有时还会作为礼物互赠,虽然现在的这些地方穿木屐不再是主流了,但这个文化符号不会湮灭。

资料显示,同为广东地域的潮汕地区,有些地方还一直保留着在孩子成人礼、新娘嫁妆以及为老人过六十大寿时以木屐礼赠。

而在海南文昌地区,直到现在还有穿木屐的习惯,虽然对木屐的使用频率很少了,但在一些地方还是会发现穿木屐的身影。

事实上,木屐在广东的客家地区,过去是很实用的并被广泛使用的鞋类。虽然现在日常中很少见到木屐了,但在传统的节庆活动或民俗展示中,穿木屐的身影不鲜见。

2

木屐不仅在日本,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其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但不同的地方叫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譬如嘎拉板、木底鞋、木屐、屐等,也会根据鞋面材料的不同,称作“帛屐”或“牛皮屐”。

除了中国日本,韩国也有穿木屐的传统,虽然其并没有如日本那样广泛的木屐文化,但在一些韩国家庭里,木制的拖鞋会被当作家居鞋。

此外,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穿木屐的历史,甚至会作为传统出现在正式场合或节日中,国人去印尼尤其去巴厘岛,可以看到当地人穿木屐。

除了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穿木屐外,欧洲的一些国家如荷兰也保留了穿木鞋(木屐)的传统,不过他们是用整块木头雕刻而成。

而古罗马也有类似的木制鞋履,他们在木头制成的厚底鞋上面,用皮革或其他材料固定在脚上以增加身高或显示社会地位。

3

木屐是不是起源于中国呢?

尽管有很多声音指出木屐起源于中国,并以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为证来支持这种说法,如《周礼》中提到的“履”,《礼记》中的“舄”,以及《庄子·异苑》中记述的“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也”或其他文献来佐证,但实际上这是基于现有资料的一种推测,都不是定论。

不过,汉代时木屐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流行鞋履应该是有据可查的。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事实上,这种简单构造鞋履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文明中,可能并不是独立发明的,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人们各自发展出了木制鞋履,在构造上有的相似有的不同。

亚洲作为木屐的主要使用地区,历史上其实都有各自的木屐传统。文化交流也让这样类似的生活方式和技术彼此传播,因而说木屐是由中国传入日本,虽然没有足够实据证明,但更被人接受。

4

国庆假期的这一男子穿木屐撑油纸伞游西湖被爱国人士指责伤害国人感情,言称这是日本人的衣着方式和行为,引起众人围观,甚至起哄要强行让男子脱掉才准走,这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或许,把木屐作为一种特定的身份或文化符号,本身就是一种狭隘无知的偏见,这在意识上或许属于自我损毁,在文化上是不是要淡化或强行割裂中国传统呢?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中日木屐还是有区别的,但即便如此,也无非就如高跟鞋的尖头和圆头,或者是细跟和粗跟的区别,况且并不是独有。

我们遵从于这些起哄者的个人表达与自由,但同样也应该尊重别人的表达和自由,就如男子一再表明木屐起源是中国的,言下之意是传承和发扬,但仍然无济于事。

这其实不太好理解,如果木屐被别人申遗,我们是不是愿意拱手相让呢?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自由,也同样有权选择自己的服饰风格。认知有时候的确需要拓展边界,而不是泥于自己粗鄙的意识里。若是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一无所知却反而想当然地粗暴干涉别人,实在很难让人理解。

对人对事的行为和态度,理性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爱国需要情怀,但不能丢掉或割裂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为什么这老祖宗的东西,现在咋就不待见了呢?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深深地思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