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单干”已不合时宜,“一亩三分地”应在土地改革中发挥作用

清风挽明月 2024-09-17 18:56:49

分田单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表现出不合时宜的问题。

80年代,小岗村提出分田单干时,留下了这么句口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千万别小看这句话,所创造的财富在当时是巨量的。交够国家的,就是交农业税,交了多少呢?大概测算一年交了500亿左右,有统计,1949年到2003年,农民交的农业税有3945.66亿元。还有就是交统购粮,国家按照一定价格收购,其中的差价有400亿左右。

留足集体的,就是给乡集体、村集体乃至组集体,基本就是通过提留形式留给集体,有人曾经做了估算,全国农民留给集体的大概有1100亿左右的产值。剩下的都是宅自己的,80年代农民数量是十分庞大的群体,依靠种地养活了9亿农民,需要的粮食产值应该也是四五千亿吧。也就是说当时“分田单干”后,农民从分到的“一亩三地”刨食,刨出了好几千亿的产值。

现在国家为了农村发展也是花了大力气和大代价,比如取消了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反而每年向农村进行大投入,可农民依旧不富裕,甚至觉得“分田单干”不合时宜呢?

账是这样算的,现在国家每年对农村进行上万亿投资,不仅仅没有从土地上获得收益,反而是负收益;同样,现在农民不用给集体交什么提留款了,而集体呢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负收益;对于农民本身来说,如果单纯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挣钱,养活不了人,还是负收益。大家发现没?“分田单干”之初国家、集体、农民都可以通过土地获得正向收益,而且是巨量收益;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家、集体、农民都没有从土地上获得收益,反而在不断补贴给土地。什么原因呢?

有专家指出,一个根本原因就是80年代搞“分田单干”时,劳动力是没有价格的,也就是不计成本,只为了一口饱饭;现在劳动力有了价格,打工一天两三百,把劳动力成本算到种地上,就非常不划算,完全是亏本生意。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分田单干”确实已经不合时宜了。

未来的农村土地改革,农民的“一亩三分地”十分关键,不能将其改没了,而是要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权分置”、“三资改革”等已经铺好了路,相信能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收入结构。

0 阅读:303
评论列表
  • 2024-09-17 22:37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 2024-09-26 11:09

    在开发商面前就什么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