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肠切片成肉渣,其实未到成熟期

芒果君爷 2024-03-05 22:19:04

炉火熊熊。丝丝香气从蒸锅的小孔氤氲溢出,原本条索干枯的香肠,在热气蒸腾之下,再次回到初始的饱满,玫瑰红色的瘦肉点缀着晶莹的脂肪,香肠熟了。

香肠在荆沙的历史屈指可数,即使领中国香肠之先河的广东中山黄圃镇的腊肠,亦不过百余年。在罢黜肉食票证之后的年代,香肠逐步流传开来。可是有些自媒体总是世事遗落,恣意渲染香肠历史的久远,臆造传说,杜撰掌故……在荆沙,香肠亦牵强附会地与荆楚风味混淆起来。

毋庸追根溯源,香肠能以燎原之势在城乡蔓延,印证了“口之于味,有同嗜焉”的道理。香肠在流布之中,其风味亦不再是一家独大的粤式咸甜。西南巴蜀一带,花椒与辣椒也可作为辅料填充其间,晒制成熟即为川式风味的麻辣香肠。有些城镇把各种植物的枝叶果实块茎化作齑粉,粘裏在肉丝上灌入肠衣,让它们在狭窄的肠衣里相互倾轧挤压,粉齑混乱之下早已不分你我。其实,美味难有定势,大凡个人喜爱的酸甜苦辣即美食。

荆沙香肠忠实地继承了广式香肠的衣钵,在风味上并没有渐行渐远。咸甜是荆沙香肠最常见的味型,手法亦如广式“择肥美豚肉,五味调和,旭日照,朔风敛,色趋赤,味渐浓,经时乃成。”

荆沙香肠“旭日照,朔风敛”与广式一脉相承,但非范水模山。荆沙香肠以猪后臀肥瘦为主料,在广味基础上减糖,不施大豆蛋白,不着红曲红,不添甜菜红。除此之外,细碎的生姜断不可少,拌料还要淋上几盅烈性烧酒,所谓“楚式香肠”大抵如此。

记得早些年曾写香肠文字,于“今日头条”发布。不少读者对荆沙香肠给予生姜大惑不解。楚人深知生姜乃消弭肉腥之利器,焉能舍弃?

香肠“经时乃成”,意即成熟须经时间的淬炼。犹如秋日的果实,无不经过春夏的风风雨雨始有收获。香肠亦有成熟期,只不过成熟期没有植物开花结果那般经久漫长。

晴朗日,阳光穿透晾晒的香肠,映射出彤红的色彩,阴雨天,红润的色泽又变得晦暗。在冬月与腊月交替中,肠衣中的肉条逐步失去当初的新鲜,咸香的腊味悄然而至。浸润在肠衣里的猪肉由湿变干,外表也从圆润变得干瘪。香肠挂在户外须历时月余,始成至臻风味。诸多食客不明就里,香肠灌制数日,便急不可耐蒸而食之,切出一堆散乱肉渣,砧板上一片狼藉,如此,常常令人大失所望。

香肠隔水蒸熟最经典。蒸熟的香肠,刀俎之下,一片片红润香肠次第排列,致密紧实肥瘦相间。晾晒成熟的香肠,无论尔等刀法如何,香肠绝无散碎零乱,可见香肠切得精美并不难。

切记,灌装压紧填满,晾晒时干透成熟,美味即来矣。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