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春深锁二乔

正说历史 2025-01-17 21:18:39

1/揽二乔于东南兮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到了江东,开启了三国时代天下第一大忽悠的模式。

一边舌战群儒,搞定了江东那帮投降主义的文人们,又一个劲地拿我主汉室之胄,带着汉复汉室的光辉使命,所以誓不能跟曹贼为伍,来撩拨那东吴君臣的自尊心。

最后,诸葛亮使出了一个大杀技,就是当着周瑜的面背诵曹植的《铜雀台赋》,并且说其中的那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意思就是:曹操这个老东西平生的理想就是把江东的大美女大乔和小乔占为己有,左拥右抱,陪着他享受人生。

这场战争,就是为了得到“二乔”发起的。都督您要是不想打,很好办啊,把这两个美人送给曹操,不就可以平息战火,使东吴转危为安了吗?

这下,周瑜的心理防线彻底被击溃,被气得七窍生烟,说这大乔是东吴前任大当家孙策的老婆,小乔那是我老婆。诸葛亮忙着又开启了装傻充愣模式,说实在是得罪了呀,亮不知道,还有这一层关系啊。

这段戏很好看,罗贯中作为一位出色的小说家非常懂得用什么内容撩动读者的神经。

总写军国大事,民族大义,难免让读者感到疲沓,一提美女,还是让三国英雄不惜发起战争去争夺的美女,就会让所有读者,不管他是男女老少,还是文化水平高低,精神都为之一振,然后小说的产品粘性会大幅提高。

怎么让小说成为爆款,罗贯中深谙此道。

其实,人家《铜雀台赋》的作者曹植本没有这个意思,赋中的二乔,指的是铜雀台中的两座廊桥,因为古人的“乔”与“桥”是通假字,诸葛亮就玩了个文字游戏,用这句赋来拉仇恨,把东吴引向战争。

战争,看起来是男人的事,但不管东方、西方却总有女人被牵涉其中,当然是漂亮的女人。比如,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据说是为了争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而吴三桂反明的理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爱妾陈圆圆。

而曹操攻打东吴,是为了二乔。

尽管,如果你认真读一读历史,会觉得这些说法其实都很扯,但这并不妨碍这些“红颜祸水”的说法流传甚广,并且被津津乐道。

1/美女战俘

古代没有视频,三国距今有1800多年,也很难有什么画像流传下来。所以二乔到底有多美,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非常美,美到了不可方物,美到声名远播。

二乔的出处是有争议的,安徽前山,河南商丘,湖北嘉鱼等五个地方都号称是二乔故里,大概这些地方都想蹭一蹭美女的热度,进而振兴一下旅游业吧。如果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二乔大概率是安徽人。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原文为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这段文字中提到的皖,就是皖城,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皖县。

二乔的父亲是乔公,乔家是皖城的旺族,她们有着非常优越的家庭条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大乔和小乔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们读书、弹琴,幸福地长大。姐妹两个又天生丽质,仪态优雅,再加上温婉的性格,让她们成为被众人追捧的名门淑女。

可在乱世里,又有谁能长久地幸福下去呢?

孙策和周瑜的到来,打碎了二乔幸福的生活。她们的父亲乔公据传是因为保卫家乡,抵抗孙策的入侵而阵亡的。

父亲惨死,大乔、小乔两姐妹就从名门千金沦为了无依无靠的战俘,她们想跳入水进,一死了之,在纠结中坐在水井旁相对而泣,泪水、血水混着胭脂流入水进之中,把井水都染红了,那口井流存至今,名唤胭脂井。

最终,她们还是被“纳”,“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一个纳字,里面有颇多的门道,古人娶妻、纳妾,娶妻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讲究“三书六礼四聘五金八抬大轿十里红妆”,而纳妾则随意很多。

妻永远只有一位,妾的数量却可以不加限制。自然,妾的社会地位也要比妻低上许多。

从字面看,二乔并没有成为孙策和周瑜的正妻,这对倾国倾城的姐妹花的命运实在是有些悲惨。

但那两个占有了她们的男人好像并不是这样看的,孙策得意的对周瑜说:“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句话的大意是说这大乔、小乔嫁给我们两个人,是她们的福气啊。

这话听上去很得意,而二乔是怎样想的,除了那个胭脂染红了水井的民间传说,史书上完全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2/青春守寡

婚姻是个壳子,虽然并不怎么美妙,但好歹给了人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对于乱世中的女人而言,其实更是如此。

大乔、小乔嫁给了孙策和周瑜,虽然起因是生逢乱世,形势所逼,但也算是美女配英雄,得遇佳偶。

只可惜,英雄都太短命了。

大乔在与孙策成婚仅一年,孙策就在一次狩猎中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客刺成重伤,死掉了,年仅26岁。

青春守寡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幸的,在乱世中则更是如此。此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了大乔的任何消息,只有传闻,有说大乔在孙策离世后伤心过度,在其去世后几个月就因心碎而死的,也有说孙权对这位嫂子敬重有加,大乔远离庙堂,与孤灯古佛为伴,最终孤独终老的。

而小乔,看起来比姐姐要幸运一些,她跟周瑜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并且育有三个子女。历史上流传着他们琴瑟和鸣,夫妻恩爱的传说。苏东坡的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满满都是艳羡。

但周瑜也在36岁时因为旧伤复发去世了。

守寡后的小乔没有再嫁,而是回到了庐江,守在周瑜的墓地附近,抚养周瑜的二子一女。她请知名的大儒给孩子们上课,还特意请了骑射师傅教导功夫。在孩子们都有了好的归宿之后,小乔继续守在墓旁,直至四十七岁病逝,安葬于庐江县西郊,与城东周瑜的墓遥遥相望。

我们读历史,可也清醒地知道历史很大程度上只是王侯将相的代言,绝大多数人在历史上是失声的。如果说历史是一场大戏,那么绝大多数人都做了主角的人肉背景。秦皇汉武、魏晋风骨、金戈铁马、故都繁华......

宏大的叙事里,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平凡的人真切地生活在那样的历史语境里,他们做何感想。男性如此,女性更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年,二乔又是幸运的,千百年来,他们不断地被人谈起。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一众的怀古诗里独占鳌头,皆因蹭了二乔的热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