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奇文《安贫咏》,常读可减少烦恼,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微小幸福分享 2024-12-31 14:55:49

安贫乐道,是一种美德,印象中,常常形容古代的高士。

比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比如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比如竹林七贤,虽有八斗高才,宁作闲云野鹤,不问世事;

比如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比如出身商贾巨富之家的李叔同,亲历过家族的破产,悟到财富的无常,逐渐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

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胜枚举。

中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精神,无不认同这种美德。

《安贫咏》

黄菜叶,白盐炒,只要撑得肚皮饱。

若因滋味妄贪求,须多俯仰增烦恼。

破衲头,无价宝,补上又补年年好。

盈箱满笼替人藏,何曾件件穿到老。

硬木床,铺软草。高枕无忧酣睡了。

锦衾绣褥不成眠,翻来复去天已晚。

旧房屋,只要扫,及时修理便不倒。

近来多少好楼台,半成瓦砾生青草。

南怀瑾:贫而无怨,难!

“贫而无怨”的贫并不一定是经济环境的穷;不得志也是贫;没有知识的人看到有知识的人,就觉得有知识的人富有;“才”也是财产,有很多人是知识的贫穷。

庄子就曾经提到,眼睛看不见的瞎子,耳朵听不见的聋子,只是外在生理的;知识上的瞎子,知识 上的聋子,就不可救药。所以贫并不一定指没有钱,各种贫乏都包括在内。

人贫了就会有怨,所谓怨天尤人,就牢骚多,人穷气大,所以教人做到“安贫乐道”。

这是中国文化中,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大原则。但是真正的贫而能安,太不容易。

现在有人,拿“安贫乐道,知足常乐”这两句话,批评中国文化,说中国的不进步,就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

这种批评不一定对,“安贫乐道”与“知足常乐”,是个人的修养,而且也少有人真正修养到。我们当然更不能说中国这个民族,因为这两项修养,就不图进取。事实上没这个意思,中国文化还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鼓舞的名言,我们不可只抓到一点,就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这两句话,是对自己做人做事的一个尺码,一个考验。

《咏贫士七首》

陶诗其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蔽覆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隐者。在朝堂昏暗,政治腐朽的朝代,他的道义其实更像是一种逃避的表现。

他咏貧士,是对自己无力改变国家风气的逃避。他咏叹“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希望世人能够有仁义之德,赞扬“贫富长交战,道胜何戚顔”,盼望人们喜爱道德超越钱财。可是他虽然有才华,有能力却没有办法去让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些东西,因此他不满政治君主,京城贵族的顽劣无道,奢靡之风,跑到了一个安静没有纷杂的地方,这又何尝不是不愿面对世俗的态势吗?

他的崇尚自然的心态,是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悲叹与逃避。归去来兮辞中,“质朴自然,非矫厉所得。”

苏轼诗其四

人皆有耳目,夫子旷与娄。

弱毫写万象,水镜无停酬。

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

端如孔北海,只有尊空忧。

二子不并世,高风两无俦。

我后五百年,清梦未易求。

中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精神,无不认同这种美德。

身外之物,皆是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民以食为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无生存之本,也是万万不行。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赚钱,要以中正之道,做利人利世的事情,正大光明的换得干干净净的钱;若不择手段,投机取巧,做损人不利世的事,获取不义之财,往往会因财生祸、得不偿失,甚至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况且,“小财靠勤,大财靠命。”命中没有,再努力也是徒劳,所以,对于生活,当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对于身外物,有则珍惜之,无也不强求,来去随缘。

如今,是个拜金的时代。很多人认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赚得越多越好,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有的人,富足得完全可以安享余生了,却仍马不停蹄,还要继续打拼,要给儿女留下更多遗产。岂不知,儿孙若没有那个福报,得到再多也守不住。古人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很多古人智慧,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人生经验,后人不该等闲视之。

自知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文笔粗陋,但还是不吐不快的写了这么多,其实是在借文字以梳理自己的思绪。因为当下的自己,正面临着选择“安贫乐道”,还是努力“抓钱”的问题。有些迷茫,感觉自己对赚钱缺少行动力——每日深居浅出,笔耕不辍,几乎与世隔绝;画作也积累得颇具规模,却一直无暇顾及将其变现的问题。真道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似乎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给自己设限——很多赚钱方式,虽然可行,却不甚喜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