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出现叛徒、省委老工作人员不便出外活动的时候,冯仲云的妹妹冯冰荧来到哈尔滨,接替了需要外出的工作。
1931年初,冯仲云把她和薛雯、冯企仑带到北京学习以后,一直供给学费。
她明白,哥哥的钱是交给组织了。她愿意做哥哥那样的人,回到家乡以后就寻机来到东北。
她带来的50块银元也交给了组织,就这样参加了满洲省委的抗日地下工作。
在这之后几个月,在偏脸子的一座小房里,冯仲云和他挚爱的妻子薛雯庄重地告别。
他们那时又有了一个不满周岁的男孩,组织决定薛雯带着孩子离开哈尔滨,她决定把孩子送回老家。
也就在这一天,他们得知了罗登贤同志牺牲的消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者、革命家,也为了不知何年何月的相见便于相认,他们为女儿起了一个庄重不易重复的名字:冯忆罗。
薛雯盈着泪水,望着他离去;他抑制着自己,没有回头。1934年10月,冯仲云受满洲省委的委派,来到哈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
4月,杨波、刘明佛叛变后,在躲避敌人的抓捕中,他曾几次被派往外地巡视,到过长春、安达、绥芬河,也来过这里。
冯仲云当时以笔名霞写的关于珠河游击队活动、游击区状况及党的工作的巡视报告,今天在中央档案馆仍可以读到。
哈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哈尔滨东南,大体上说,是老爷岭山脉绵延的一片山地,以珠河为中心,包括宾县、延寿、方正、五常、双城、阿城、革河等县部分地方。东西约 200 里,南北约350里。
在自发的义勇军抗日高潮中,这里曾经有过激烈的战斗。数以万计的农民加入到以刀矛为武器的民间抗日团体红枪会中。
中心县委也曾有过创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尝试。哈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出现,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这就是赵尚志。
他1908年出生,和冯仲云同年,是辽宁省朝阳县人,1925年入党,经受过狱中的磨难。
日军侵入东北后,他在中共满洲省委做过反日会工作,当过省委军委书记,炸毁过日军的军车,
在东北北部最早组织的巴彦游击队中任过政委,巴彦游击队失败后,他被省委错误地开除党籍。但他初衷不改,到义勇军朝阳队当一名马夫,继续抗日斗争。
不仅使部队摆脱险境,还一举攻人宾县县城,由此受到器重,被委任为参谋长。后来孙朝阳为敌特愚弄,密谋枪杀他。
危急关头,他同珠河县委派到队内的共产党员李启东等7人,连夜携带武器逃出。
在省委巡视员张寿篯的帮助下,赵尚志就以这为基础,建立起一支只有13个人的珠河反日游击队。
时间是1933年10月,地点是珠河县境内中东铁路南面一个叫三股流的地方。
两年间,发展到470人,扩编为哈东支队,创下了这片哈东游击根据地。满洲省委派来的巡视员张寿篯,就是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民族英雄李兆麟。
不久和共青团员林郁青一起,受北平团市委胡乔木的委派,返回东北组织义勇军抗日。1932年5月加入共青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年11月受中共奉天特委派遣,到本溪煤矿下井挖煤,搞工运工作,以后又在奉天伪靖安军中从事兵运。
在奉天特委遭破坏,上级、同志、母亲、妹妹遭逮捕,与组织失掉联系的险恶环境中,坚持工作40多天。1933年8月,他北上哈尔滨寻找满洲省委,接待他的就是冯仲云。
到冯仲云来哈东游击根据地的时候,这里普遍建立了反日会,仅珠河县就有会员约1万人。在反日会下面,单独组织了妇女会。妇女会的成员不少是游击队员家属。
他们帮助游击队打水、做饭、缝补衣服、护理伤员。儿童也有反日组织﹣﹣儿童团,它组织儿童站岗放哨、盘查过路行人,为部队送信。农民委员会在这里最有威信。
它的任务是领导根据地内其他群众组织、群众武装,开展除奸、除匪斗争,打击敌人破坏活动,巩固根据地建设,为部队筹办给养,解决根据地内发生的一切问题,实际上起着政权机关的作用。
在根据地内,作为主力部队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建立了不脱产的农民自卫队、脱产的青年义勇军,这些队伍也负责防匪防盗。
由于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山林队对游击区的民众并不加以侵害,日伪政权的压迫达不到游击区内,加上游击根据地税收低于日伪统治区,民众生活相对比较安定,形成游击根据地暂时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