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那个诬告朱军性骚扰,让朱军丢掉工作的弦子,现在如何了?

凌统的世界 2024-10-07 14:12:49

“朱军近照曝光!昔日央视名嘴,如今判若两人”。

互联网上,一张照片,几个字,却像一把无形的刀,再次将朱军推向了舆论的漩涡中心。

照片里的他,西装笔挺,却掩盖不住岁月的痕迹,眼角的皱纹和脸上的浮肿,似乎都在诉说着这些年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仅仅几年前,他还是那个意气风发、谈笑风生的“央视一哥”,主持了21届春晚,创下了无数收视神话。

然而,2018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性骚扰”指控,却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篇名为《章文,停止你的侵害!!!》的文章,作者自称是当年在《艺术人生》节目组实习的大学生“弦子”。

在文章中,她声泪俱下地控诉了朱军在化妆间对她实施了长达四十分钟的性骚扰。

这篇小作文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时间,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了朱军,指责、谩骂、人肉搜索,各种网络暴力铺天盖地而来。

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无罪推定”的基本法律原则,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仅凭借一篇充满主观情绪的小作文,就给朱军扣上了“性骚扰”的帽子,将他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

在那个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往往淹没在情绪化的浪潮之中。公众对性骚扰事件的敏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再加上部分媒体的刻意引导,使得舆论的天平迅速倒向了“弦子”一边。

朱军成为了众矢之的,他的社交账号被网友攻陷,各种不堪入目的评论充斥着屏幕。曾经的荣誉、光环,在这一刻都变成了攻击他的利刃。

然而,在汹涌的舆论浪潮中,却很少有人冷静下来思考:仅仅凭借一篇小作文,就能给一个人定罪吗?“弦子”的指控是否属实?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谩骂,朱军选择了沉默。他深知,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法律,等待真相水落石出。

漫长的等待,煎熬的岁月,朱军在沉默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终于,在2021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弦子”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朱军对她构成性骚扰,驳回了“弦子”的诉讼请求。

2022年8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再次驳回了“弦子”的上诉,这场持续了四年的“性骚扰”风波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迟来的正义,还能弥补朱军所遭受的伤害吗? 在这场风波中,朱军失去了的不仅仅是事业,还有他的名誉和健康。

由于“性骚扰”指控,他被迫离开了央视舞台,退居幕后,曾经辉煌的主持生涯戛然而止。即使最终被判无罪,他也无法回到过去,那个属于他的舞台已经不复存在。

更让他难以释怀的是,即使真相大白,网络上仍然充斥着对他的误解和攻击,那些曾经被误导的网友,似乎已经忘记了当初是如何对他进行网络暴力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朱军都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下,他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再面对公众,甚至一度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朱军选择了低调生活,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中,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扶贫助学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去传递爱心和正能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也希望能用时间来慢慢抚平心中的伤痕。

朱军事件,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敲响了网络时代的警钟。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理性思考和尊重法律的重要性。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面对类似事件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客观,不盲目跟风,不轻易下结论,让法律成为最终的审判者。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网络舆论的双面性,它既是伸张正义的利器,也可能成为伤害无辜的武器。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成为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的平台。

然而,即使法律还了朱军清白,这场风波带来的阴影却远未消散。在一些网络平台上,仍然有人执着于“弦子”的叙述,将法院的判决视为“权力”的操控,将朱军的沉默解读为“心虚”的表现。

他们刻意忽略了“弦子”在事件中前后矛盾的陈述、缺乏关键证据的尴尬处境,以及刻意引导舆论,利用网络流量牟利的嫌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刻意放大“弦子”的声音,将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上升到“女权”的高度,将朱军塑造成“男权社会”的代表,试图用“性别对立”的 narratives 来煽动情绪,制造矛盾。

在这种刻意营造的舆论氛围下,任何试图为朱军说话的声音都会被迅速淹没,甚至被打成“帮凶”和“既得利益者”。真相,似乎成了一种“禁忌”,一种不能触碰的“雷区”。

朱军事件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网络舆论的失控,更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真相往往被抛诸脑后,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能够激发情绪、引发共鸣的故事,即使这些故事充满了谎言和欺骗。

“弦子”的成功,正是利用了这种社会心理。她深谙网络传播的规律,懂得如何利用“弱者”的身份来博取同情,如何用“女权”的旗号来煽动情绪,如何用“控诉”的方式来制造话题。

而朱军,则成为了这场舆论风暴中的牺牲品。他所代表的,是那些被网络暴力裹挟,被舆论审判,被剥夺了话语权的普通人。

朱军事件的反思,任重道远。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其背后的风险。

我们不能让情绪代替理性,不能让偏见蒙蔽双眼,不能让网络成为滋生谣言、传播仇恨的温床。

在面对各种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轻易相信、不盲目转发,学会独立思考、辨别真伪,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参与公共讨论,用法律和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理性的网络空间,才能让正义不再迟到,让真相不再被掩盖,让每个人都能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自由地表达、理性地思考。

朱军事件已经过去,但它所带来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网络空间能够少一些戾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包容;少一些盲从,多一些思考。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理性和法治的光芒,驱散网络的阴霾,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正义得以伸张,让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朱军

凤凰网:弦子二审被驳回,朱军终得清白,时隔4年再回央视或有望主持春晚

凤凰网:朱军名誉侵权案开庭 当事人弦子现身避谈案情

凤凰网:朱军首次回应后,弦子律师遭网暴,霸气喊话“让你看守所里过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