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水倒灌现象在多地沿海地区频发,引起广泛关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地区受到了影响。
在海南,11 月 19 日中午到 20 日中午,海南岛北部、东部和南部沿海的澄迈、海口、文昌、万宁、三亚、琼海、儋州等市县,因台风“万宜”和冷空气共同作用,叠加天文大潮,面临着较高的海水倒灌风险。广东地区在 11 月 18 日晚至 19 日凌晨也遭遇海水倒灌,汕尾陆丰碣石镇、湖东镇部分区域,深圳中英街附近街道,惠东、佛山靠海区域以及香港鲤鱼门、城门河等地都未能幸免。广西北海市区在 11 月 19 日上午,因天文大潮及冷空气与南海台风叠加影响,海水灌入市区多条街道,滨海路等地一片汪洋。而在 10 月 20 日 23 时许,河北唐山滦南县南堡镇一村、二村海域受风暴潮影响发生海水倒灌。同一时段的 10 月 20 - 21 日,辽宁盘锦市以及营口二界沟等城市部分沿海地区也出现了海水倒灌现象。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海水倒灌如此肆虐呢?首先是天文大潮的影响,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达到最大时,海水会出现周期性涨潮高峰,像 2024 年 10 月 20 日、21 日的海水倒灌就与农历十八、十九的天文大潮高潮位相契合。气象因素也不容忽视,向岸风的增水作用推动海水向陆地流动,抬高沿海地区水位,比如 2024 年北方高压底部的东风和南方低压顶部的东北风就助力了海水倒灌,而且风暴潮的“余振”叠加在潮汐高潮上,会引发异常高水位。再者,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海洋与陆地的水位落差较大,为海水侵入陆地提供了便利。人类活动也难辞其咎,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打破了海水与陆地淡水之间的压力平衡,大大增加了海水倒灌的概率,过度采砂造成河床下降同样促使海水倒灌。
海水倒灌给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严重影响。它破坏淡水生态系统,使淡水水体盐度升高,水质条件改变,众多淡水生物如鱼、虾、水草等难以适应而死亡,河流、湖泊等淡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渔业养殖遭受重创。土壤盐碱化也是一大危害,海水中的盐分渗入土壤,改变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农作物减产、植被死亡,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转化受影响,土壤肥力下降,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物生长构成极大威胁。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其生态功能因海水倒灌而大打折扣,像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等功能都被削弱,许多依赖湿地生存的动植物失去家园,物种减少,生态链断裂。海水的强腐蚀性还会加速滨海地区建筑物、金属类基础设施如桥梁、码头、栏杆等的老化锈蚀,缩短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影响其正常使用和安全性。此外,海水倒灌改变海岸带生态环境,影响海岸带植被生长和分布,破坏海滩、沙丘等海岸地貌,干扰海龟、海鸟等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打破海岸带生态平衡。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在工程措施方面,要加强海堤建设,提高海堤高度和坚固性,像荷兰和日本等国修建的防水堤坝就值得借鉴,同时建造防洪沟渠和闸门,引导海水流向,在高潮位时关闭闸门阻挡海水入侵。生态措施上,种植红树林、芦苇等耐盐碱植物,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利用它们的缓冲和净化作用,吸收和储存水分盐分,减轻海水倒灌对内陆的影响。
监测与预警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海洋监测系统,加强对潮汐、气象、海平面变化等的监测,运用先进技术提升监测精度和及时性,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水资源管理方面,严格控制滨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制定合理开采计划,拦蓄地表水或修建地下水库,增加地下淡水补给量,提高淡水含水层水位,防止海水入侵。 城市规划与管理也不能缺位,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发展,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和脆弱海岸带过度开发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在海水倒灌发生前迅速组织居民撤离和财产转移。
只有全面了解海水倒灌现象,认识其危害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滨海地区,让沿海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免受其害,守护我们美丽的海岸线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