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的夏天,唐太宗李世民前往翠微宫调养身体。然而,其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是愈发严重起来。李世民心里明白,自己所剩的时日已然不多了,于是赶忙着手安排起身后的诸多事宜。
彼时,李世民满心牵挂的依旧是国家的诸多要事。他深知太子李治生性仁厚且稍显柔弱,于是特意为李治留下了三个人。在李世民的认知当中,只要这三人能够留于李治身旁,那大唐的江山社稷便能够稳稳当当,不会出现什么差池。
当然,在把这三个人交到李治手上这件事上,李世民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首当其冲要说的便是李勣了。李勣身为武将,却并非寻常武将可比,他有着出将入相的能力,像这样的人无疑是极为难得的人才。
人才往往有着自身的傲气,李治对于李勣而言,并未有什么大的恩德。一旦李世民离世,以李勣的情况,很难说就一定会臣服于李治。鉴于此,李世民便对李治讲,他打算把李勣降职并外放出去。
要是李勣在得到相关消息后即刻动身离开,那么等到李治继承皇位之时,便能够再度任命李勣担任仆射一职,如此一来,李勣便可被视作李治的亲信。然而,假使李勣并不肯就此离去,而是留在京城观望局势发展的话,那李治完全可以直接将李勣处死。
李勣极为聪慧,在接到调令的那一刻,便已然洞悉了李世民的用意。他未作丝毫耽搁,连家都未回,径直离京前往赴任之地。而李勣这般的抉择,让李世民心中甚感欣慰。
在将李勣的相关事宜安排妥当之后,李世民心里着实踏实了许多。然而此刻,他的病情却愈发严重起来,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太子李治天性纯孝,在这期间,他日夜守候在李世民身旁,悉心照料,连衣服都未曾脱下好好休息过,甚至接连数日都顾不上吃饭,头上的白发也增添了不少。
李世民望着眼前这般模样的李治,心中既满是欣慰,又不禁泛起阵阵难受之感。他流着泪,动容地对李治说道:“你如此孝顺,我即便离世,又哪还会存有什么遗憾!”
自己有这样出色的儿子,李世民深感此生无憾,觉得可以安心地离去了。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李世民决意将后事托付给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他把二人召至卧室,还特意对在旁陪伴的李治讲道:“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大唐江山便无需你忧心。”
与此同时,还对褚遂良再三叮嘱,一定要将长孙无忌保护周全,如此一来,这次的托孤之事便也算是顺利完成了。
李世民自然是给李治做了诸多安排的。在政治层面,他留下了三位顾命大臣,以此来保障大唐江山能够安然无虞。而于生活方面呢,李世民也有所安排,他给李治留下了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当李世民卧病在床时,望着在病床前悉心照料自己的儿子李治,他特意让人把武则天唤至跟前,然后指着武则天,对李治言道:“朕现将她赏赐于你。”于是,经由李世民的这一赐婚之举,武则天便从此成为了李治的女人。
或许不少人会对此事心存疑虑,觉得难以置信,但这绝非笔者凭空捏造,是有史料作为依据的。在655年的冬十月,李治颁布了一道诏书,也就是《立武昭仪为皇后诏》:
武氏一门功勋卓著,门第显赫,往昔凭借才德品行,被选入后宫。其在后宫之中声誉颇佳,品德光辉。朕从前身为太子时,承蒙先母慈爱,武氏常能侍从于朕,日夜不离。在宫廷之内,她一向严以律己;在众嫔妃之间,也从未有过违逆之举。先母圣明,对此洞察明晰,常常赞赏有加,于是将武氏赐予朕,情形如同汉时王政君一般,可立她为皇后。
其大意可表述为:武则天出身高贵非凡,才学极为出众,品德亦是十分优良。朕尚为太子之时,她便极为孝顺,于后宫之中举止甚是检点,先帝为此大为感动,故而将武则天赏赐于朕,恰似汉宣帝把王政君赐予太子那般。现今,可册立武则天为皇后了。
王政君,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她的出生有着贵不可言的征兆,其母曾梦到月亮进入怀中。待王政君长大后,先是定了一门亲事,可没等成亲呢,男方竟突然离世。之后东平王欲纳她为妾,然而王政君还未被纳进门,东平王也不幸死去了。
王政君的父亲找人给她算了一卦,算出她有贵不可言的面相。随后,王政君便被送进宫中当了家人子。在汉朝,家人子就是没官职也没名号的宫人,说白了就是备选的皇帝妃嫔以及太子妻妾呢。不过能被选上的没几个,多数家人子在宫里都是干伺候人的活儿,等年纪到了就会被送出宫去。
王政君进入宫中已一年有余,期间一直干着伺候人的活儿。彼时,太子刘奭极为宠爱的司马良娣不幸病故。临终之际,她称是其他姬妾因嫉妒而诅咒自己,才致使她命丧黄泉。这使得刘奭满心忧愁,郁郁寡欢,并且不愿再与那些姬妾亲近。汉宣帝得知此事后,便吩咐王皇后从家人子里面挑选几个合适的人选送给刘奭。
王皇后精心挑选出王政君等五个家人子呈送给刘奭。刘奭对此兴致不高,可又不好违抗皇后的意思,便说能从中要一个。彼时王政君恰巧坐得离刘奭最近,且衣着最为素净,颇为引人注目,故而众人都觉得刘奭看中的就是王政君。
没过多久,王政君便被送进了东宫,而且还成了东宫之中首个怀有身孕之人,随后诞下汉宣帝的首位皇孙刘骜。就这样,王政君一步步从太子妃晋升为皇后,接着又当上了皇太后以及太皇太后。不得不讲,汉朝的皇后似乎都挺有运气的,真有点像爽文里的大女主。
咱们接着来讲李治所下的立后诏书,这诏书里提到,说是李世民把武则天赏赐给了李治,还称“事同政君”呢。其含义就是讲唐太宗李世民把武则天赐给李治的情形,就如同汉宣帝把王政君赐给太子刘奭那般。可实际上,真的能一样吗?
那肯定是不一样的。王政君属于家人子身份,虽说存在成为汉宣帝妃嫔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她并非汉宣帝的妃嫔呢。在汉朝的时候,不管是家人子还是良家子,身处宫中,本质上都只是普通的宫人罢了,她们有可能会成为皇帝的妃嫔,也可能会被赏赐给太子或者诸侯王哦。
武则天乃是李世民名正言顺的妃嫔,刚一进宫便获封正五品才人之位。她在李世民身边做了足足12年的妃子呢。不管她是否得宠,也不论她到底有没有得到李世民的临幸,其作为李世民妃子这一事实,都是无法被否认掉的。
武则天与王政君压根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她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要是二者真的一样,那在李世民离世甚至还没离世之前,武则天不就能顺理成章地成为李治的妻妾了嘛,后续那些波折事儿也就不会出现啦,可实际情况却全然不是这么回事。
事实上,武则天与李治的确是在李世民病重之时萌生了感情。那时候,李治频繁进出宫中照料病重的李世民,也正因如此,他得以结识武则天,随后,二人便相互心生情愫了。
然而,在李世民离世之后,李治起初并未即刻把武则天留在身旁。一方面,是因为他才刚刚继承皇位,诸多军国要务亟待处理,实在无暇他顾;另一方面,武则天终究曾是李世民的妃子,李治在为父亲服丧期间,也是不敢公然将其留在身边的。
按照惯例,武则天不得不和其他没有子嗣的李世民的妃子一同前往感业寺削发为尼。她怎会甘心就此伴着青灯古佛度完一生呢?为了扭转命运,她唯有把所有希望都放在李治身上。可她身处感业寺,怎样才能让皇宫里的李治惦记自己,这着实是个难题,为此她写下了那首令人落泪的思念之诗《如意娘》。
念君之情悠悠,直教我思绪纷扰,眼望着那鲜艳的朱色都仿佛看成了黯淡的碧色。满心满念都是对君的回忆,这般苦苦的思念,使得我容颜憔悴、身形支离,整个人都在这无尽的思忆中变得如此憔悴不堪,一切皆因深深地念着君呐。
倘若不信近来我常常暗自垂泪的话,那就请打开衣箱,查验一下我那石榴裙上的泪痕吧。
这般深情的情诗,哪怕是心肠如铁石般坚硬之人瞧了,也会不禁潸然泪下,况且李治本就对她怀有深情呢。在武则天设法把这首诗递到李治手里后,李治阅罢,脑海中即刻浮现出那个既美丽又聪慧的女子形象。就这样,到了李世民的周年忌日时,李治便决定前往感业寺上香。
在那感业寺中,武则天与李治相对而视,眼中皆是泪水。武则天可谓是用尽了心思,只为让李治对自己一直难以忘怀。待李治返回宫中后,便着手计划着要让武则天进宫一事,只是此事颇有难度,没法一蹴而就,只能慢慢地去谋划推进。
话说王皇后得知了相关事情后,脑海里立马联想到当下自己正和萧淑妃斗得不可开交的状况。也许是萧淑妃给她带来的威胁着实太过严重了,都到了让王皇后慌乱无措的地步,结果她竟想着病急乱投医,打算把武则天接入宫中,以此来对付萧淑妃呢。
在651年之时,李治已然为李世民服丧期满两年。彼时,王皇后向李治提出建议,希望能将武则天接入宫中。对此,李治心里可是求之不得。于是乎,武则天便由此进宫了,入宫后的她最初只是一名没有品级的宫女罢了。
武则天进宫之后,仿佛如有神助一般,运势极佳。她一方面竭尽全力维系住李治给予的宠爱,另一方面又与王皇后站在同一阵营,同时还和宫女们相处融洽。就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便晋升为正二品的昭仪,随后更是生下了长子李弘。
李弘的诞生激发了武则天的野心,她一心想登上皇后之位。由此,她的斗争对象从萧淑妃转变为王皇后与萧淑妃二人。面对武则天的步步紧逼,王皇后和萧淑妃无奈只能联合起来应对,可即便如此,她们也根本不是武则天的敌手。
之后,武则天巧妙借助婴儿猝死案以及后宫巫蛊案这两件事,成功使得李治对王皇后彻底失望,进而完全站到了她这一方,甚至已着手准备废黜王皇后,改立她为后。只是此事发展至此,已然不再局限于后宫范畴,已然牵扯到了外廷诸多方面。
李治满心期望能获得舅舅长孙无忌的支持,可事实却很明了,长孙无忌压根就不会予以支持。仅仅是封武则天为宸妃这一举动,便已然遭到了宰相们的强烈反对,至于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那更是想都别想,必定会遭遇重重阻碍。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坚决反对废王立武,由此君臣间展开了一场博弈。不少仕途不顺之人瞅准这一契机,站出来力挺武则天。李治趁势提拔众多支持武则天的官员,这无疑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带来很大压力。至655年九月,双方博弈进入到面对面的关键阶段。
某日退朝之后,李治特意把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以及于志宁这几人留了下来,告知他们稍后有重要事情要一同商议。这四人心里其实都明白怎么回事,还特地凑在一块儿开了个小范围的碰头会。可李勣啥都没表态便以生病为由请假走了,于志宁态度含混不清,不愿参与其中,唯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联合起来对此事表示反对。
因此,当李治毫不隐晦地表明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所以打算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氏的时候,褚遂良第一个站了出来。他指出王皇后出身于名门世家,乃是先帝所认可的“佳妇”,绝不能随随便便就将其废黜掉。
李治以王皇后无子为由将其废后,然而这实在难以成为合理的理由。要知道王皇后那时不过才二十来岁,在这样的年纪尚无子嗣,并不能算是一种过错呢。
都不用长孙无忌发话,单是褚遂良一人就把李治给气跑了。到了第二天,李治又约见那四人,可李勣还是称病请假没来,于志宁仍旧态度模棱两可,而褚遂良呢,依然是冲在最前头的那个。
这番话无疑是狠狠打了李治的脸,这事儿众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可李治毕竟是皇帝,谁也不敢当着他的面挑明了说。但褚遂良却直接讲了出来,甚至还扔掉笏板,以头撞地,闹着要告老还乡。待到李治下令把褚遂良拖出去时,武则天更是扯着嗓子喊:“为啥不打死这老家伙?”
刹那间,现场的氛围仿若凝固了一般,众人皆茫然无措,全然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行事。所幸在这僵局之时,长孙无忌挺身而出,说道:“遂良乃受先朝顾命之人,即便有罪,亦不可对其施加刑罚。”如此,方才终结了这场激烈的争斗。
从那之后,在七位宰相里,韩瑗与来济同样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对立武则天为后一事表示坚决反对。然而李治却丝毫不为所动,他已然下定决心要达成此事,哪怕过程困难重重也在所不惜。好在这七位宰相当中,虽说有四位与他意见相悖,两位态度含糊未表态,但还有一位极为关键的人物,让李治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李勣身为宰相,曾对李治讲了这么一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意思很明确,李治自家的事儿,自然是李治自己能做得了主,根本无需去询问旁人的意见嘛。如此说来,李勣实则是站在了李治这边的。
因李勣表了态,李治与武则天行事的速度明显加快。就在十月初三这一天,褚遂良便径直被外放出去了。而到了十月十三日时,李治正式颁布了废后诏书,其中写道:“王皇后、萧淑妃妄图施行鸩毒之事,现将二人废为庶人,其母及兄弟,全都除名,流放至岭南。”
在十月十九日这一天,朝中的文武百官共同联名上书,恳请将武则天册立为皇后。也正因如此,后来便诞生了那份极为著名的《立武昭仪为皇后诏》。
在那份诏书中,李治说得堂而皇之,把武则天比作王政君,如此一来,便刻意淡化了武则天曾身为李世民妃子的情况。既然是先帝所赐予的,那武则天顺理成章就成了李治名正言顺的妻妾啦,立她为后似乎也就合理合法了,可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行给其进行洗白。
武则天的身份怎会与王政君相同呢?就如褚遂良所言,武则天曾身为李世民的妃子,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李治这般做法,表面上看似光明正大,实际却是在为他自己以及武则天进行所谓的“洗白”,可这么一来,反倒把李世民的名声给抹黑了呢。
倘若李世民能够预见到李治会这般对待武则天的话,真不知他是否还会泪流满面地发出如此感慨:“你能这般孝顺敬爱,就算我死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
这玩艺挺好,我没怎么用,就留给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