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间,在洼路村居住着一位年轻人名叫杜福,因父母早年离世,生活贫困,尚未成家。他日常喜爱深入山林狩猎,箭术非凡。
这天,杜福出售猎物归来,途中忽闻远方传来阵阵争斗呼救及狗吠马嘶的声音,他迅即奔往查看。
远处,一群悍匪正在袭击一队马车,为首的是一位来自百里外翠星镇的员外李万山,他正率领仆从与匪徒激战。杜福见状,立刻挽弓搭箭,瞄准贼人一一射去,只听见一阵凄厉的惨叫,匪徒尽数倒地。李万山目睹杜福英勇相救,感激不尽,走上前来自我介绍,并透露因回乡祭祖不幸遭遇劫匪,幸得杜福援手才得以脱险。李万山为表达感激之情,决定将随行的女儿李芬儿许配给他。杜福欣喜不已,恭敬地接受了未来岳父的馈赠。
几日后,杜福利用岳父赠予的金银,迅速翻新扩建了房屋,建成一座大宅,不久便将李芬儿迎娶进门,杜福顿时在村里跃升为富户。婚后,杜福不仅在周边市镇做起生意,更是逐渐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五年光阴飞逝,杜福与李芬儿育有一双儿女,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让旁人艳羡不已。
数年后,翠星镇周边地区遭受严重旱灾,灾民纷至沓来,李万山当街设粥棚施舍,引来了众多灾民赞颂他的仁德,连续半年施粥不断。然而,旱情迟迟未能缓解,李万山的积蓄也因此耗尽,不得不忍痛停止施粥。饥民们因此怨声载道,愤恨地包围了李家宅院,高喊要冲入家中放火,誓要让李家人付出代价。
身处困境,李万山匆匆写下一封求救信,恳请女婿杜福借给银两和粮食。信差在离开时被愤怒的饥民搜查并看了信件内容,见到李万山向女婿求助,饥民们放过了信差。信差策马疾驰百里,抵达洼路村找到杜福。
杜福读罢信后,眉头紧锁,内心纠结万分,他深知灾民遍布各地,凭他一己之力难以救赎所有苦难者;况且救灾原本乃是朝廷之责,他小小富户又怎能承担得起如此重任?权衡之下,杜福假借生病,卧床不起。
李芬儿见状惊慌失措,急忙请来医生诊治。信差在杜家苦候数日,未见任何回应,只得空手返回。当信差再度踏入翠星镇时,眼前却是满目疮痍:李万山的家业已被饥民洗劫一空,房屋也被付之一炬,李家上下无一生还。李万山本人则戴着斗笠,被捆绑在废墟之中,忍受饥饿与干渴,最终不幸离世。
杜福获悉噩耗,痛心疾首,花了很长时间安抚心碎的妻子李芬儿。数日之后,他们带着子女出门散心,返程途中,突见路中央端坐着一名戴斗笠的人,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李芬儿认出那正是其父平时习惯的姿势,不禁面色剧变。她泣不成声,拽着杜福和孩子们一起上前,向着斗笠人痛哭下跪,忏悔道:“父亲大人,您的女婿对不起您!这么多的饥民,就算倾尽我家所有,也无法填饱所有人的肚子。您为了救济他人,结果落得全家遭殃,女婿实在无颜以对!”
杜福同样泪水涟涟,他向“斗笠人”深深叩首,哽咽道:“岳父大人,我答应您,回家后立刻准备一万两金元宝,让您在那边也能继续施粥救人,这样可好?”话音刚落,一股狂风吹过,斗笠人瞬间消失无踪。杜福一家这才起身,赶紧驾车回家。
回到家中,杜福按照约定,让人制作了一万两纸制金元宝,为其岳父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祭祀仪式。当天晚上,杜福梦见李万山微笑着出现在梦中,对他说:“孩子,你不必自责,我虽然帮助了无数穷苦人,最终却导致全家丧命,这是命中注定。若再次面临同样的状况,也许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我的心软,无法坐视无辜之人受苦。对于那些忘恩负义之辈,我也是无计可施,只有深深的无奈与绝望。”李万山离去之际,口中念叨着要用这些金子去安抚那些缠绕他的冤魂。
这场梦境彻底改变了杜福,他开始投入大量精力修建道路、桥梁,积极援助弱者。面对妻子的疑惑,他深情地说:“你误解了,这不是穷人的错,而是世间疾苦的本质。只有当每个人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大灾大难的发生。在饥荒这样的大灾难面前,个体的力量始终有限,唯有国家才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于是,杜福进一步致力于兴办教育,他的一个儿子后来高中状元,步入仕途,因其清廉公正而备受百姓拥戴。杜福晚年享寿103岁,安然离世,身后留下了美名与佳话。
升米恩斗米仇,积蓄花完了不再施粥竟然被灾民杀害,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