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古言甜文——《娘子嫁我为吃瓜》

冰冰评小说 2024-10-18 02:02:23

总书评数:907 当前被收藏数:5957 营养液数:1535 文章积分:63,503,120

文案:

全家上下两口人的e人娇俏的将门千金

全府上下满是人的i人纯情的世家公子

平康伯爵府钟鸣鼎食,是东京城中屈指可数的高门。说起崔家叔伯两房,上下两代加在一起能足足凑出六桌马吊。可就是这样葳蕤繁祉的高门,却成了贵女们“避之不及”的地方。

东京城里,比崔家门第高的,不愿将女儿嫁去。比崔家门第低的,崔家又看不上。想找个门当户对的更别提。

如此,崔家大房唯一的嫡子,崔植筠的婚事便一拖再拖。

可崔植筠一门心思都扑在太学,对这种事向来顺其自然。甚至觉得可有可无。但眼瞧着庶出和二房的一个个迎娶新妇,始终不肯委屈儿子低娶的崔大娘子却再也坐不住了。

她在东京城的高门中是挑了又挑,最后一咬牙竟将草帖递去了,连郡公府提亲都敢拒的淮南节度使门上。

这难啃的太史家成了崔大娘子最后的希望,若是不成她也只能认命。

谁知媒人皱着眉走,却是笑着脸回。

只瞧媒人在崔家众人的注视下,不紧不慢饮了口茶才缓缓将太史筝的草帖掏出,搁在案上高声道:

“恭喜主君,恭喜大娘子。咱们郎君跟筝娘子的婚事啊——太史家应了!”

“应…应了?”

那天,崔家众人忘记喜悦面面相觑。没有人相信,也不敢相信,这婚事真的就这么成了。

而后,直到大婚当晚。

崔植筠站在床边望着眼前如梦般的一切,才终于向眼前人问出了一直想问的话。

“东京城好的高门千千万,夫人为何偏偏选了我?”

太史筝闻言撩开幔帐一角,瞧见自己那眉清目秀的夫君,粲然一笑道:“哦?这个呀——早听说夫君家热闹,我嫁过来瞧瞧。”

试读:·

  老爹所言不虚,次日的清晨,汴京果然落了雨。

  只是雨并不算太急。

  卯时正,太史筝立在闺房廊下,羽扇豆蓝色的衫裙浸在潮湿的天色里,她今日髻上未簪花。浮元子自东厢而来,在递上一把绿油伞后问候:“小娘子,非得今日去吗?若不然叫人套辆牛车也好啊。”

  “欣然起行,何谓乎风雨?”筝摇摇头,婉拒了浮元子的请求。

  眼瞧绿油伞撑过她的头,人抬脚朝外走。

  浮元子便不再相劝,她就这么一直目送着主家离开。

  可谁知太史筝却在跨门前回眸,“傻圆子,别多挂心,我去去便回。中午饭,我还回来吃。到时候给你带份糖霜蜂儿可好?”

  “好!”浮元子轻软的声音落进烟雨,太史筝微微一笑撑伞而去。

  难料,出了门,天竟放晴。

  这雨当若人心,变了又换。太史筝无奈收起油伞,抬脚时却是一路轻快向东路潘楼而过,待到望见宣德楼的翘檐,便又调转方向朝南往相国寺去。

  更难料,道旁坊市喧闹,诱惑堪若繁星那般。

  热腾腾的晨食!香喷喷的茶饭!

  是端出一笼又一碗。

  怎么办,好饿要不要吃饭?可在太学当官,辰时初便要上值。时间不多,又怎么办?

  太史筝站在御街的街头“望饭兴叹”——啊,见个郎君怎么这么难?最终不知是崔植筠的魅力打败了早饭,还是筝的好奇心使然。

  她竟然能饿着肚子一股脑走出了朱雀门外。

  接下来,待到过了龙津桥,太学便近在咫尺。可她还是没能抵住桥南西面张家油饼铺那饼香的诱惑,毕竟汴京城唯武成王庙前与皇建院前的油饼最盛。

  这好不容易来了,哪有不买的道理!

  应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于是乎,太史筝说服自己,高高兴兴地跑去买了两个蒸饼,四份糖饼。

  只是没成想,她刚抱着纸包的饼从店里出来,天竟下起了大雨。

  大抵是这雨初时不急,叫人掉以轻心。猛地大起来,惹得路上行人与摆摊者开始纷纷躲避。只瞧不一会儿,这热闹的龙津桥头,便落得寥落寂静。

  好在老爹昨夜叮嘱,筝并未同他们一般掉以轻心,才能如此怡然自得咬着糖饼向太学走去。

  辰时初,刚刚好。

  完全不耽误瞧上那崔二郎一眼。

  可当太学将近未近,太史筝却又为路边那在雨中摆摊的阿婆停下脚步。

  筝下意识垂眸望向地面,只见一张破布上堆着十几颗被蓑衣遮盖的白菜。当筝再抬眸看那阿婆自己,却是被风雨打湿了白头。

  悲悯之心生出那刻,太史筝望着阿婆酸了鼻头。

  好大的雨,是否该将阿婆的白菜全部买下?好让她早些归家?可阿婆会不会觉得我是在可怜她?而且这么多白菜买回家,放坏了,不就可惜了……

  筝的顾虑有很多,却从未想过错过自己的事该如何。

  待到笑着将伞撑过阿婆头顶,筝同阿婆说:“阿婆,这雨好大,能否借您身旁的矮凳歇歇脚?”

  良善的人,从来良善。

  阿婆闻言二话没说,为她擦去凳上雨水,邀她坐下。如此,二人并肩而坐,筝便也能暂时为阿婆挡去那风雨无情。

  望雨水顺伞檐而下,看行人匆匆断魂。

  筝沉默着不知该如何打开话匣,阿婆也不太爱讲话。二人抬眼时尴尬一笑,还是筝先鼓起勇气开了口:“阿婆,下雨了怎么不归家?亦或是将摊收去,暂且避避呢?”

  阿婆闻言看向眼前这不谙世事的小娘子,笑中带着慈祥,“老身家住远郊,来一趟这汴京城不易,总想着将这菜卖完再回去,可一早起碰上这雨,只买了两颗出去。不过不妨事,这雨下不了太久,一阵过去便罢。往前家里耕田,披着蓑衣就把活干了。倒让小娘子挂心了。”

  筝摇摇头,“没事阿婆,我还要谢谢您留我歇脚呢。那阿婆,待会雨停了。您也给我称上两颗带回家去。”

  “好,老身便宜算给你。”

  阿婆出声应下,筝撑伞笑着,祖孙辈的两个人温暖邂逅在充满寒意的烟雨中。

  筝想,若错过见他的机会便错过吧,至少自己遇见了阿婆,至少自己买到了张家油饼铺的糖饼。也不枉从城东跑了这么远。

  糖饼,

  对,糖饼。

  太史筝这才想起怀中揣着的饼,“阿婆,这么早,您一定还没吃早饭吧?这是我刚从张记买的饼,还热着。您尝尝。这可是京城数一数一的油饼铺。若非今日赶得巧,都买不到。”

  “多谢小娘子,老身吃过来的。还是小娘子留着带回去吃。”阿婆推拒。

  筝却诚心要给,只瞧她将油纸包紧,随手塞进了阿婆身边的小篮子,“那您现在不吃,晌午肯定会饿,就留给您待会儿吃。切莫与我客气,我没别的意思,只是这饼好吃,请您一定尝尝。”

  筝的盛情难却,阿婆便只剩道谢。

  但瞧太史筝塞罢油饼,又道帮忙:“对了,阿婆,我闲着也是闲着。不若我来帮您卖菜吧?”

  这是筝觉得最好的办法。

  如此既不会让阿婆觉得自己是可怜她,更不用府中全是吃不完的白菜。

  可阿婆却生了疑,“帮老身…卖菜?”

  筝点点头,一点不怯地冲着行人来去的长街吆喝道:“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冬日将至,囤些白菜可炖煮,可腌制,可烧汤。鲜嫩爽口,散寒降浊唉——”

  “娘子,要带两颗吗?”

  别瞧太史筝出自高门大户,可她那活道劲,一点不输那些常年在外的生意人。许是因为太史家不曾给她太多束缚,才太史筝又如今这般自由的性格。

  只看被吆喝声引来的娘子,当真掀开蓑衣随手挑了两颗带走。

  筝赶忙兴奋起身将人送走。这是她这辈子做成的第一桩生意,阿婆也忍不住将她夸奖。

  可做买卖哪有她想得那么容易?

  方才不知是否是运气好,正巧碰上想买白菜的人。但至此之后,行人大多是匆匆过路,不再为这简陋的小摊停留分毫。筝的吆喝声随着无人光顾而越来越小。

  阿婆感觉到这单纯的小娘子有些泄气,出言安慰道:“小娘子,做得已经很好了。这会儿街上也没什么人,就歇歇吧。”

  筝听话垂眸歇在一边。

  只是,等她刚刚歇下,便有人踩着双沾水的官靴从伞外经过,彼时,太史筝的眉目压在伞下未曾留意分毫。谁料那人竟又折了回来。

  筝就这么瞧着那伞外的绿袍定在眼前,有个温柔而沉稳的声音开口说:“敢问老人家,这白菜如何卖?”

  雨还在下。

  阿婆用喑哑的嗓音回问:“官爷,要多少?”

  “全要。”那人不经思量地答。阿婆有些震惊,“全要?官爷如何吃得完?”

  可那人却依旧和颜悦色地解释说:“老人家不必担忧。某在太学授课,学子中颇有这爱食白菜之人,某将这些菜送去后厨烹煮,必不会浪费。如此,您将菜卖给某,也可早些归家。”

  太,太学?

  筝循声抬眸,朦胧中与那方伞下年轻的儿郎目光相对,仿若跌进清澈的湖底。

  只瞧她在看清儿郎眉眼后,惊讶地脱口而出,“你,你,你是画上的那个人——”

  “画上的人?娘子,认识某?”崔植筠立于伞下脊背挺拔。他将眼前这女郎望了又望,却始终想不起自己在哪见过她。亦或是从未见过她。

  直到此刻,太史筝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忙找补起来:“不不不,我怎会认得郎君。只是郎君长得俊俏,让我误认为是画中仙道。所以这才失言,还望郎君莫要怪罪。”

  筝没讲实话。

  今日她只不过是想看上崔植筠一眼,却压根没想过会以这种方式碰见。但缘分赶到这儿,筝出言逗趣,倒也十分好奇眼前人的反应。

  可谁知,崔植筠听了这话竟没去接茬,转头掏出钱袋,就去请了阿婆称菜。全然将筝的话略了过去。

  不是,年轻的小娘子夸你长得美,

  你竟然无视掉了喂!

  太史筝气得直跺脚,阿婆瞧着她那样子直笑。

  而崔植筠呢?纹丝不动站着,就连目光都不多为筝停留,他大抵觉得她是个轻浮人,还是少招惹为好。

  待到菜基本装进背筐。

  阿婆看着剩下那几颗散落在旁的白菜说道:“官爷,这剩下的,是老身要赠予小娘子的,请您见谅。其余这些老身算您三十文便好。”

  崔植筠嗯了一声,便去掏钱。

  太史筝见状却说:“阿婆,我怎么能白拿您的菜呢?这些就卖给他吧,您还能多赚些。”

  没想到,阿婆态度强硬,“那怎么行,你这一大早又是送饼,又是吆喝,还给老身撑伞,没少帮老身忙活。老身都看在眼里,也明白小娘子是个热心肠。所以这是老身的一点心意,你听话,把菜收下。”

  原阿婆全都看得出。

  筝觉得不好意思,却也不好再去谢绝她的好意,便如是说道:“那阿婆,咱们这样,白菜我就要一个。若您再多给,我便一个也不要了。”

  她竟也是好心相帮。

  崔植筠听着二人讲话,对眼前人有了些许改观。可他依旧缄口不言。

  阿婆那头也不再多说,跟太史筝达成一致后,伸手便要去拿那装满白菜的竹筐。谁料,却被身旁这两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拦下……

  “放着我来。”

  “放着某来。”

  两人这般一惊一乍,吓得阿婆猛地松手,不再轻举妄动。崔植筠见阿婆退了后,自觉伸手背起竹筐。

  筝也并未阻拦。

  可阿婆实在心有不安,便开口询问:“官爷,哪有让您出了钱,还让您亲自背菜的道理?不若您到衙门里叫些使唤人来?老身就在这儿等您。”

  崔植筠闻言笑了笑,“老人家,某不是什么官爷,某只是教书人。且这学府哪里来的衙门使人?您宽心,这四十文您收好,菜某自己送去便罢。您别走远,待某回来还您背筐。”

  “四十文!官爷,这怎么行——”阿婆自觉崔植筠给的多。

  崔植筠却按下了阿婆的手,“老人家,这是除却您赠给娘子那颗外,剩下的白菜钱。您就收着吧。”

  阿婆瞧着还想说些什么,太史筝忙把话接了去,“是啊,阿婆,这郎君瞧着不像是差钱的人。既然郎君愿意买,咱们就卖。”

  “好了郎君,你也不必麻烦多跑那一趟,我好人做到底帮你将这剩的白菜一块送去,到时候你将背篓给我,我来还给阿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