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版世界大战叙利亚内战打平,导致了加沙之战的爆发

刘苏看世界风云 2024-03-11 11:54:07

题记:叙利亚内战打平,导致了加沙之战的爆发。

中东,指从地中海东部南部到波斯湾沿岸的部分地区,包括除阿富汗外的西亚的大部分与非洲的埃及、地处于俄罗斯边界的外高加索地区。约23个国家与地区,1500多万平方千米,4.9亿人口。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中东沟通了亚洲、欧洲和非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五海为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和红海,中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本地国家,为争夺稀缺的淡水资源和宝贵的石油资源经常大打出手。争夺世界霸权的美俄,因中东的地缘位置和石油资源也在此地争锋。

当代中东差不多是人类历史最混乱的地区。长年的战火让中东很多地区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域内的五个强国:土耳其、伊朗、埃及、沙特和以色列不仅无法整合此地区,彼此间争夺利益反而加剧了中东的动荡。自称“阿拉伯之春 ”后,五大地区强国及背后的大佬美俄在中东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交锋。

第一次是叙利亚内战,第二次是也门内战。第三次是这场加沙之战。从结果看,前两次交锋伊朗系(抵抗之弧)略有小胜。现在这场加沙之战,临近终场,伊朗系小负。这三场大规模交锋中,叙利亚内战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其参与方之众,敌我关系之复杂,可谓中东版的世界大战。为何说叙利亚内战决定了当下的中东格局?且看下文。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地区大国以及美俄等逐次下场,叙利亚局势从示威游行发展到武装冲突,从“叙利亚自由军”出现到“伊斯兰国”异军突起,并最终形成叙政府军、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武装等多方混战、抢占山头的局面。

(截至2018年3月22日的叙利亚内战形势图。图中右下色块说明文字,自上而下分别为:俄罗斯-伊朗-阿萨德政权控制区、黎巴嫩真主党控制区、反对派/基地组织侵入区、“伊斯兰国”控制区、叙利亚库尔德人控制区、土耳其/反对派控制区。该图未描述基地组织对叙利亚西部的控制。)反政府阵营中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势力:第一类美英代表的西方势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战争。第二类,逊尼派领袖沙特带领的石油富国,支持反对派武装。第三类,是埃及、土耳其等,土耳其需要打击在叙利亚的库尔德分离势力。第四类是ISIS、库尔德这种谋求独立建国的势力,其中包括哈马斯,后来逊尼派哈马斯转投什叶派的伊朗系。

叙利亚政府阵营有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还有后来下场的俄罗斯。叙利亚政府能够不倒,最大的支持来自伊朗革命卫队和黎巴嫩真主党,阿萨德最艰难的时期,连安保都是黎巴嫩真主党负责的,很多新闻画面中,可以在阿萨德办公室看到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的画像,其中的渊源就来自这段时光。

俄罗斯的下场对于阿萨德来说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自2011年3月15日叙利亚内战爆发、美国、俄罗斯、欧盟、法国、土耳其、伊朗等国都逐次下场,持续13年的叙利亚内战早已超出一国之内的冲突,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博弈的舞台。叙利亚内战的输赢从某种程度决定也门内战和加沙之战。以色列现在为没有参与叙利亚内战而悔青了肠子。当各方在叙利亚大打出手,相持不下时,以色列坐拥戈兰高地却按兵不动,坐视阿萨德政府由岌岌可危到站稳脚跟。

戈兰高地距离大马士革不过几十公里,中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且以色列居高临下,若当年以色列发兵,阿萨德政府大概率灭亡,伊朗系将遭受大的挫折。今日的加沙之战也将不会发生。因为叙利亚是抵抗之弧连接伊朗、伊拉克和黎巴嫩的关键通道,失去叙利亚等于通道被切断,那对抵抗之弧而言,将是灭顶之灾。没有了伊朗的支持,真主党绝不会有现在的力量,哈马斯将被封死在加沙,伊朗系将会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但是以色列错失了这次机会,伊朗系在叙利亚站稳了脚,抵抗之弧成型。

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真主党、哈马斯这些国家或势力通过这条弧线串联在一起,把以色列、约旦这些美国势力反向包围其中。自此之后,中东伊朗系在跟美以系和沙特海湾系的斗争中变成了相持,有攻有守的局面。当下的中东格局是叙利亚内战塑造的,伊朗系、美以系、海湾系三方分庭抗礼。伊朗系呈现进攻的局面,也门内战、加沙之战,胡塞封锁红海都是进攻的表现。

如今中东三场战争都还在打,加沙之战、也门胡塞武装红海之战的重要性依旧不如叙利亚内战。首先,叙利亚内战的胜负决定了抵抗之弧能不能连成一线,叙利亚内战伊朗系若败,黎巴嫩真主党将岌岌可危。其次叙利亚内战导致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数百万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给欧洲国家带来了严峻的社会和政治挑战。难民还成了土耳其同欧盟讨价还价的利器。

综上所述,叙利亚内战是国际力量在中东地区博弈的主战场。这场被称为“中东版世界大战”的冲突,不仅对叙利亚国内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对中东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叙利亚内战输赢,决定了谁能主导中东局势,进而主导世界局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