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虽进步很大,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减少这个差距,曾在2020年的时候向英国一家公司抛出过橄榄枝。
这家公司就是英国航空龙头企业罗罗公司,它因为2020年的疫情,濒临破产。
就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刻,中国希望双方能在航空方面达成合作。
没想到,罗罗公司不仅拒绝,甚至放话说,宁愿裁员9000人,沦落到卖公司的地步,也绝不会和中国合作,绝不将技术转让给中国。
到底为什么会引起罗罗公司如此大的反应?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罗罗公司的发展史罗罗公司的主营项目就是发动机,为全世界的民用以及军用飞机提供航空发动机。
实际上,它在创立之初并不是研制发动机的,而是从事汽车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
汽车界著名的名牌车劳斯莱斯和它最初就是同一家。
是从二战结束后,罗罗公司才开始正式把发动机当做主业,同时和劳斯莱斯拆分开,成为两个企业。
从这之后,罗罗公司就开启了它的欧洲“称霸”之路。
1960年的时候,就先后兼并英国多家航空公司,成为了英国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公司。
之后,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成为了欧洲发动机销售量最多的航空企业。
2006年就有数据显示,交付的发动机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台,订单总数超过了4200台。
可以说,罗罗公司是欧洲的一家百年企业,也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发动机企业。
但公司的发展总是潮起潮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在它长期顺利之后,就遭遇到了危机。
罗罗公司遭遇的危机2009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的经济都不景气,罗罗公司迫于无奈,只能选择裁员。
当时是裁了1500人,相当于公司员工总数的5%。
经济危机过后,罗罗公司业务开始恢复,逐渐走上正确道路。
但没想到,它在2014年又接收到了两次利润警告,第二次的利润比预期低3.5%到4%。
罗罗公司为了解决利润警告问题,决定对公司进行改革,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削减成本。
而削减成本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裁员。
于是,2014年,罗罗公司又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
这一次裁员将在18个月内裁掉2600人,其中包括的还有工程师。
(信源:界面新闻2014年11月6日—对抗GE 全球第二大飞机引擎制造商裁掉2600人)
尽管罗罗公司的行为对被裁掉的员工来说有些不太人道,但出于公司长久发展考虑,它只能这么做。
裁员的结果让它确实缓了一口气。
但好景没多久,就遇到了2020年的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全球性的疫情,在这一阶段,世界各国各企业都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对罗罗公司来说,更是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因为罗罗公司虽然主营发动机,但它的盈利方式却是按照发动机的飞行时间和维修合同收费。
这就意味着,各个国家的飞机只有起飞它才能有收益。
但为了防控疫情,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禁飞令,导致全球的航空市场都急剧的萎缩。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罗罗公司发动机交付量不足2019年的一半,单上半年就亏损了50多亿英镑。
与此同时,它研发的遄达1000发动机又是问题不断,简直是祸不单行。
(信源:人民资讯2021年8月27日—“百年老店”绝处逢生)
为了应对危机,它又提及对业务进行重大重组,也就是继续裁员。
这次裁员的规模远超于前几次,足足要裁掉9000人。
这就意味着有9000人会丧失工作,对公司以及社会来说都会是巨大的影响。
(信源:环球网2020年5月20日—快讯!外媒:英国飞机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宣布裁员9000人)
但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站出来了,说双方可以合作,帮助其渡过难关。
万万没想到的是,罗罗公司拒绝了,甚至说,宁愿公司破产,也绝不和中国合作。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拒绝向中国售卖技术2020年之际,正是中国大力发展航天的时期,但由于我国起步晚,在航空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发动机领域,当时我国的新一代涡扇20发动机刚刚定型,既没进行各方面的测试,也不能进行量产。
但是我国却有大量的民用和军用飞机等待着安装发动机。
恰好罗罗公司又遭遇了危机,双方此时合作,岂不是能互利共赢。
但罗罗公司却坚决拒绝,它们不同意将自己的技术转让给中国。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自主研发的能力太过于强大。
放眼中国之前的战绩,只要给我们相关产品和基础技术,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能研发出比之前产品更为先进的产品。
辽宁舰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前身是苏联的瓦良格号,一个半成品到我们手中,虽然建造的时间长,但它从首航到形成初识战斗力仅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
所以,罗罗公司的担忧不无道理,况且它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很大,一旦我们掌握了技术,那么它在中国的市场将会全部丧失。
这对罗罗公司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当时我们也没强求,毕竟合作讲究的是你情我愿,既然你不愿意,那么合作就终止。
不过,中国和罗罗公司在之后的时间里也在某一方面达成了一些合作,比如说和北京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厂。
这个厂预计在2026年的时候投入运营,它也是罗罗公司首次在中国内地建设的厂。
2020年没达成的合作在2023年终于实现了。
(信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年8月31日—国航与英国罗罗公司合作在京设厂,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
结语对于罗罗公司的拒绝,其实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的。
但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相关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会受到别人的制衡。
在航空发动机研发技术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前方路途艰难,但绝不会停滞不前。
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突破航空发动机的行业壁垒,在这方面取得耀眼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