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崩溃了,张泉灵赢了

男女神深度八卦 2024-11-12 05:15:52
1

看综艺多年,我看过许多人一夜成名,走入名利场,成为人生赢家。

但飞行嘉宾一战封神的,只有张泉灵。

为何只有封神?

两个原因:

1,直击命门的犀利。

2,心怀悲悯的良知。

2

在节目中,她的闪光点太多,几乎贯穿始终。

我单拎几个点来说说。

首先,多年的记者生涯,锻炼出一双如炬慧眼。

她一眼发现3个家庭中,背着大包负重前行的,都是女性。

这意味着什么?

表面看是一个小场景,实际上直指家庭分工,和角色定位。

她对3组异化的夫妻关系以形象比喻。

李行亮麦琳,像妈妈和儿子。

杨子黄圣依,像老板与雇员。

留几手和葛夕,像学员与教练。

女方都是付出者的角色。

有敏锐的、细致的观察,自然有独到的、深刻的认知。

于是,当她开口提问,问题如刀。

一刀下去,正中病灶。

她用三个问题,直切杨子黄圣依最核心的问题:黄圣依在财产上被架空。

“你有个人资产吗?”

“你搞不搞得清楚,个人财产是什么意思?”

“你是挣钱的人,你知道你的钱在哪儿吗?”

在这几个问题下,两人阵脚大乱。

黄圣依担忧。

杨子恐慌。

经济账算不明白,婚姻账就一塌糊涂。

之后,她语重心长地说:“姑娘,多花点儿心思吧。”

针对认知、能力、语言全面退行的麦琳,她没有直接提问。

而是做了两个场景模拟。

她通过模仿李行亮与麦琳日常对话,让麦琳明白,他们的沟通是非连接性的。

又通过一次模拟,让麦琳明白,当人不断遭遇负面反馈,尝试的欲望就会被扼杀。

面对内核稳定的葛夕呢?

她无需模拟,也没有挑破,只真诚地做了一个分享。

分享末尾,她问了葛夕一个问题:“他点亮你了吗?”

聪明如葛夕,一下子明白话中深意。

也明白了症结所在。

黄圣依也开始觉醒,自己要独立了。

并不聪明的麦琳,在张泉灵的启发下,认知也出现了反思的裂缝。

她不断点头,“我有点get到你的意思了。”

演播室里,嘉宾们不断赞叹。

黄执中说:“张老师专业。”

沈奕斐说:“这个讲得好。”

PAPI不断感叹:“真厉害啊。”

“张泉灵老师真的厉害。”

厉害在哪里?

我个人觉得,在于她不仅有人间少见的犀利,还有难得一见的慈悲。

她挑破脓疮,也为你缝合。

她直戳症结,也给你敷上药剂。

管杀不管埋,那是留几手。

张泉灵却在疮痍之上,俯下身来,牵住你畏缩的手,告诉你:“别怕,虽然艰难,但我们还有机会。”

3

而在节目之外的直播里,她再度呈现了这种慈悲。

她提到杨子。

说:“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

提到黄圣依,她专门辟出几分钟,教黄圣依什么是婚姻中的个人财产。

她告诉黄圣依几个关键点:

1,没有流通性、没有公认性的钱,都不叫钱。

也就是说,杨子将黄圣依的钱,都用来买了藏品,这个动作对她非常不利。(这个水太深了,动机与手段都太黑了,懂的都懂。)

她个人账上已经没钱了。

但藏品不是钱。

她不知情,也无法支配。那么,钱就不能说是她的。

2,黄圣依的钱都进了公司,这个同样危险。

从理论上来说,在公司架构里,这笔钱都不是夫妻共有财产。

如果另一半是做公司的,那操作空间就更大了。

因为还有一个安全间隔问题。

所以,黄圣依的第一步,就是拿回自己的钱,以及自己的经济主导权。

事实证明,黄圣依听进了张泉灵的话。

她报名参加了商学院,针对性地学习。

清楚自己失去什么之后,用什么方式维权,找什么机构调查,都将一清二楚。

张泉灵的节目“售后”,不仅针对黄圣依。

也涵盖了麦琳。

提到麦琳,她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可能需要给麦麦,多一点时间。”

现在全网都在猎巫,只看见麦琳的笑料。

但张泉灵却看到了她的困苦。

她知道麦麦的自省和改变,并不容易。

她不讥,不讽,不吃人血馒头,不站在麦麦的病症之上肆意狂欢。

她极具同理心。

她说:“麦麦需要一场打碎,想想都疼对不对?”

所以不要急。

“一个节目之于人生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她还有改变的可能。

如果我们给她一点时间,陪伴她一起改变和成长,“是不是也治愈了我们自己?”

节目里,妻子们都在“裂开”。

很痛,很难。但也说明改变的契机正在到来。

因为,“有裂痕的地方,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所以,“等等呗!”

最感动的是她看见了葛夕的成长。

她说:“葛夕是有当大女主的机会的。”

因为:

1,葛夕完成了自我评价、自我定义。

她内核稳定,难以被外部干扰。

她清醒地知道,要通过什么方式,变成什么样的人。

2,葛夕的改变不是流于空想的。而是付出行动,并付出代价。

黄执中说:真正的觉醒,不是指我要离开,而是认识到我要付出代价。

葛夕认真思考这个代价。

所以,张泉灵觉得,葛夕非常勇敢。

一个勇敢的、独立的女孩,是坚定的。

所以我们看到,葛夕是这个节目中,唯一一个从始至终选择“离婚”选项的人。

不管留几手说什么花话,玩什么花招,她都要离婚。

这种清醒与坚定,令张泉灵十分欣慰。

4

因为犀利与柔软,张泉灵一夜之间,成为全女偶像。

是啊,她身上的闪光点太多。

首先是学霸。

1992年,她考上北京大学德国语言文学系。

1996年,于北大毕业。

接着是名主持。

1997年,她考入中央电视台,拿到了传媒行业所有含金量高的奖项:

金话筒奖、金鹰奖、长江韬奋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

她还是著名投资人。

2015年9月9日,张泉灵发布微博,官宣从央视离职,进入创投界。

彼时,她42岁,决定“生命后半段,重头来过”。

之后在商界大展拳脚。

她成为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

一出手就把147万投资,变成1.2亿,喜提“商界木兰”称号。

再之后,她一边投资,一边创业,成了少年得到董事长。同时做教育,做直播,演话剧,成了光芒万丈的女强人。

生命的丰富,事业的成功,没有令她傲慢。

她始终平视众生。

同时难能可贵地,保持内心的柔软。

她关心《再见爱人》里挣扎的人们,也关心藏在芸芸众生里痛苦的灵魂。

5

她直播时,有网友很担心,自己在婚姻中也会成为麦麦、黄圣依,问她:“如果和老公无法沟通,怎么办?”

她真诚分享自己的经验。

有一段时间,张泉灵工作不顺,心情极糟,对老公说:“我最近特别难。”

老公说:“人生就是这样的,经济有起有伏......”

张泉灵说:“我现在不需要道理,需要安慰......”

老公不解:“你需要安慰吗?你这么强大的人需要这个吗?”

一场对话不欢而散。

沟通失败是正常的,但不同的人,应对方式不同。

有人忍,有人无视,有人吵架,有人道德审判......

张泉灵怎么做的呢?

她难过了一晚上,觉得不行,要写个说明书,消弭夫妻认知错位,不能让求安慰失败变成心里的疤。

她用婚姻说明书的方式告诉丈夫:

1,我是需要安慰的。

2,我需要怎样的安慰。

说明书清晰、简洁、有场景。

“如果发生怎样的情况,我是需要什么什么的,你可以如何如何......”

老公一下就清楚了。

所以,与其让对方猜,不如写个说明书。

我要什么,不要什么,什么会踩到红线,什么会让你创伤加重,当你做什么时,我就会觉得被保护,被宠爱,很幸福......

一次次用清晰的表达,让对方知道你的需求与雷区。

然后你就会发现,夫妻的误会,认知的错位,就会少了很多。

有人追问:“可是,他记不住啊。”

张泉灵讲了一个细节。

《甄嬛传》的原著里,甄嬛有一个哥哥。

有一年,家里给哥哥定了亲。

一开始,哥哥对嫂子并不喜欢,但后来视妻为命。

为什么嫂子得人心?

其实从她与哥哥初次见面时说的话,就能发现端倪。

她温柔地告诉哥哥:

我叫什么。

我喜欢什么。

“如果你记不住,我就再说一遍。”

是啊,如果被拒绝,我就再说一遍。

如果记不住,我就再说一遍。

就是这样:清晰。简洁。有场景。“如果不行,再说一遍”。

这样的沟通,谁能顶得住!

但凡对方是个正常人,都会被这样平和、理智还有点娇媚的说话方式吸引。

6

这也是我最喜欢她的点。

她那么犀利,姿态却那么柔软。

怎么做到的呢?

除了职业经历、个人成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的原生家庭。

在北大时,她时常去心理学系蹭课。

有一回,他们为张泉灵也做了一个心理测试,结果震惊了。

他们发现,张泉灵是这世上为数不多的、未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

这何其难得!

我相信,在看此文的小伙伴,没有一人敢说:“我没被原生家庭伤害过。”

张泉灵却骄傲地说:“我没受过原生家庭任何的伤害。”

充满爱与能量的家庭,给了她充足的安全感。

以至于现在她都会和母亲撒娇:“妈,我哪天要是把公司做砸了,我就回来啃你的老。”

她妈妈说了三个词:“随时。来。够啃的。”

羡慕吧?!

咱们不要只是羡慕。

毕竟,我们中的不少人,也已为人父母。

与其眼红别人会投胎,不如为儿女,创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7

直播时,张泉灵曾说了一番话。

她说,第一次见到黄圣依时,很难过。

她代入黄圣依妈妈的角色,感到特别心疼,和内疚。

“黄圣依的内心是有追求的。但是她在一点一点被磨掉棱角、磨掉她的想法、磨掉内心的自信。”

黄圣依被操控成“活死人”,追本溯源,父母也有责任。

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养过女儿”。

养女儿的人,如果不想让孩子成为黄圣依,成为麦琳......就要在养育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以下须知。

1,一定要富养。

不是物质上的富养,而是精神上的富养。

物质上富养,会让孩子觉得,所有人都该围着她转。

她得到什么,都是应该的。

别人给她什么,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家里满足不了她的物质需求了,她可能会想:我得去找一个人,能继续满足我富足的生活。

所以用钱养女儿,没用。

用精神养女儿,才行。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这是要给孩子附加很多条件,没苦硬吃。

又错了。

为爱附加条件,会把女儿逼入另一种可怕境地。

如果她觉得,只有我优秀,才配得到爱。

只有我听话,才配拥有爱。

只有我做了你要我做的,你才会多看我一眼。

她进入婚恋之后,就非常容易被控制,被PUA,成为另一个黄圣依。

所以我们要怎么做?

给女儿浓浓的安全感,令她随时随地都相信:“我的父母是爱我的。而且是无条件的爱。”

不是因为我优秀,才爱我。

也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才爱我。

他们的爱就在那里,丰沛、流动、充满包容、永不消失。

你可以对孩子提要求,但切记:不要用要求来交换爱。

爱是爱。

要求是要求。

不要为他们划上等号。

2,永远为孩子托底。

孩子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仙,不可能不犯错。

哪怕女儿长大了,有了恋人、爱人,甚至有了孩子,也不可能永远不出差池,不走昏招。

父母要让女儿知道,“即使你成年了,我们依然是你的港湾。”

如果受了委屈,父母会为你撑腰。

如果犯了错误,父母会为你兜底。

如果女儿知道,父母是等着她的,她的错,就不会犯大。

她就不会在泥潭里永远爬不起来。

她就不会走入绝境,永远回不了头。

3,不要让外界评价,来控制孩子。

什么是外界评价?

“你成绩这么差,你同学会怎么看你?”

“你衣服这么穿,别人会怎么说你?”

“你这么说话,这么做事,老师会怎么评价你?”

这些都是外部的。

一个人,越在乎外部声音,内心就越动荡,越失衡。

你要从关注“别人怎么看”,转为“你会得到什么改变”。

“你这次成绩没有达到目标,是不是有点失望?没事,接下来两个月努力了,你会赢得非常漂亮。”

“你衣服这么搭配,是想体验不一样的风格吗?”

“你这么说话做事,也可以,但换一种方式,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成就感。”

关心“她要什么”。

在意“她的感受”、“她的成长”。

也就是关注焦点从外部,进入内部。从他者,转为自身。

只有内部稳定,内核才稳定,才能笃定地走自己的路,追自己的梦,做自己的事。

越依赖外部评价,越容易讨好、放弃、失去自我。

如同麦琳。

而越相信自我评价,就越清醒,越坚定。

如同张泉灵。

她曾说过一句话:“我比较清醒,就是因为我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想。”

而一个有爱、相信且笃定的人,就能像张泉灵,激活强大的内核,不断创造奇迹。

且强大时有怜悯。

脆弱时有自尊。

直击真相时有慈悲。

关怀弱者时有光芒。

请大家点个“在看”吧,感谢张泉灵,让我们看见女性力量,可以以这么鲜明动人的姿态,存在于人间。

也让我们看见,生而为女,不必抱歉。

1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