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默默流泪中看完电影《八佰》的,这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非常不容易。时间的流逝消磨了人生的太多感性,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一部电影如此感动了。
观影之中,脑海中一直闪现着这句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四行仓库的这些壮士,就是这句话的缩影。尤其是他们身负弹药,从高处跳下,大喊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那种悲愤和壮烈,让人感觉有一团火仿佛要从胸中奔涌,直接化为一行行热泪从眼中流淌。
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描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刻画了一段民族的苦难,铭记了一些民族的英雄,让人很容易有带入感。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一个加强营守卫在位于上海静安区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这个营就是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
淞沪会战开始后,近80万中国军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伤亡惨重,节节败退,不得不从上海闸北地区撤退到上海西郊。为了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当时的军队指挥者决定留下第88师坚守闸北。而师长孙元良认为没有必要留下整整一个师作牺牲品,于是建议只留下一个团,最后又干脆决定只留下524团的第一营坚守闸北。也就是说,从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一场政治战或者是一场“表演战”。
时任该营指挥官的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手底下只有包括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在内的400多人。为了迷惑日军,也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他对外宣称有800人。这也是这部影片取名为《八佰》的由来。而他们所面对的,是当时日军攻击上海的30万部队。这也注定了,这是一场参战的中国军人不可能全身而退的牺牲战。
四行仓库在苏州河的北岸,而河的南岸就是以英美为主的公共租界。一边是枪炮连天,血肉横飞;一边是歌舞升平,霓虹闪烁。这强烈的对比更衬出了人间“炼狱”与声色“天堂”的落差,更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震撼。
虽然这场战斗是在国民党军队指挥者的无能和“飞将军”的无耻大背景下进行的,是一场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战斗。但国民党高官的卑鄙掩盖不了参战官兵的光辉。这“八佰”壮士,是抱着为民族牺牲、反抗外敌侵略的必死决心而战斗的。他们保卫的,是身后的上海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四万万同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民政府的无能与腐朽,与这400多名战士无关。这些战士,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拼搏,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这种正义性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再加上爱国市民的物资援助以及精神鼓励,这场看起来本该“一边倒”的战斗最终却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
看了这部电影就明白,电影不是在为孙元良洗白,也不是在为蒋介石歌颂,而是在为那些英雄战士树碑立传,是用文艺的形式铭记那段悲壮的历史,让人们永远记住那些为华夏儿女牺牲奉献的人们。四行仓库保卫战激发的是全国同胞的斗志,唤醒的是整个中国人心底的不屈和骨气。也让人更加理解,今下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不易,需要更加珍惜。
看一部电影,要看它歌颂的本质是什么,要看它激发的精神是什么,要看它达到的效果是什么。电影在视觉观感上让人十分震撼,非常感人和催泪。看了以后,那种民族的悲壮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那种为民族英雄感佩的情感让人振奋和激荡。真的像一些人所说,需要带着纸巾去观影。
影片除了叙事的宏大,演员们的表演也可圈可点。这是一部明星汇聚的电影,但明星们的参演不是为了露个脸“打酱油”,而是用精湛的演技演活了一个个角色,感染力十足。这也是这个电影的重要卖点之一,难怪会有人形容《八佰》成了当前的“救市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