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枫贬低《沁园春·雪》俗气、生硬、不入流,哗众取宠!

浩浩谈你好 2024-09-14 03:08:47

自称作家的李楠枫对教员《沁园春·雪》的评价,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具体来说,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词句的贬低李楠枫认为《沁园春·雪》中的一些词句较为俗气,比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12字被他批评为很俗气,并认为这些词句的艺术价值无法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提并论。对于词中的“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等句,他也评价为描述非常一般,比不上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他还批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两句比喻生硬,是在造词。

二、对整体艺术价值的否定李楠枫不仅质疑了词中具体词句的艺术性,还对整个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否定。他认为包括《沁园春·雪》在内的毛主席的一些作品,如果放到两宋时期,只能是下品,甚至是下下品。三、如何驳斥李楠枫对《沁园春·雪》的贬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价值:《沁园春·雪》以其壮丽的景象描绘、深邃的历史思考和高远的理想追求,展现了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该词不仅在语言运用上精炼准确,而且在情感表达上激昂澎湃,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瑰宝。“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些词句并非俗气之作,而是生动地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景象。它们以简洁的语言和宏大的气势展现了祖国的壮美山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些词句通过长城和大河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北国雪景的辽阔和壮美。它们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意了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坚韧不拔。

李楠枫将《沁园春·雪》与两宋时期的豪放词相比,认为其不入流。然而,这种对比忽视了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的差异。两宋时期的词作确实以其豪放和意境美著称,但《沁园春·雪》作为现代文学作品,其创作背景、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都与两宋词作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简单地将其与两宋词风相比较并作出评价是不客观的。2、历史地位:《沁园春·雪》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毛泽东诗词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因此,将其贬低为“下下品”显然是无视其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的表现。李楠枫对《沁园春·雪》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词句的俗气上,却忽视了词作的整体意境和思想内涵。事实上,《沁园春·雪》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之作,不仅在于其词句的优美和精炼,更在于其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种综合的艺术效果是片面评价所无法涵盖的。

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李楠枫的言论虽然过激,但在当今文化界百家争鸣的时代,他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也值得尊重。不过,这种尊重并不意味着认同他的观点。四、《沁园春·雪》的艺术价值《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了诗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的诗词的豪放风格。其语言运用极其精辟,副词显情、动词传神、修辞生姿,结构上也极具美感。

五、古代的“雪景”诗词对比

宋元明清时期,咏雪的诗词佳作众多,这些诗词以雪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雪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咏雪诗词佳句:

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此诗描绘了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唯有一叶扁舟,一位渔翁在垂钓。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雪夜邀请朋友饮酒的温馨情感。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此诗描绘了雪夜投宿山村的情景,表现了雪夜归人的凄清和孤寂。宋代王安石:“若木昏昏末有鸦,冻雷深闭阿香车。抟云忽散筛为屑,剪水如分缀作花。”(《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这组诗中的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雪的形态和落下的过程。陆游:“故里躬耕後,颓龄耄及前。开门无客至,得句有僧传。”(《雪夜》)陆游的这首诗表达了雪夜中的孤寂和与僧友交流诗文的乐趣。

元代元好问:“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这句词以雁的孤独和雪景的辽阔为背景,抒发了深沉的情感。释函可:“我从雪里去,君自雪中来。生长在南方平原地带的人,初冬不见雪,很是正常。”(《雪中访大翁》)释函可的这首诗描绘了雪地里与友人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温情和友谊。明代高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六首其一》)高启的这句诗以雪和梅花为题材,展现了高洁和清雅的品质。刘基:“灶下孤烟郁晓炊,檐前寒鸟啄枯篱。”(《雪中三首》)刘基的这首诗描绘了雪后乡村的宁静和寒冷。清代纳兰性德:“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以雪花自喻,表达了自己高洁不屈的品格。袁枚:“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咏雪》)袁枚的这首诗以雪压竹枝为题材,抒发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沁园春·雪》与两宋明清的咏雪诗词在创作背景、情感表达、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以及主题思想和历史视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对比。

1.主题思想:这些诗词多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较少涉及宏大的历史或政治主题。其主题思想相对较为单一和局限。2.历史视野:相比之下,两宋明清的咏雪诗词在历史视野上可能较为狭窄,更多地关注于个人情感和眼前景色的描绘,而较少涉及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作家李楠枫对《沁园春·雪》的评价存在较大的争议和分歧。

一首诗词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辞藻华丽或遣词造句,而在于歌以咏志的意境和传唱程度。

老百姓喜闻乐见、广为传唱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而《沁园春·雪》作为一首经典的诗词作品,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需要从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对比与评价的客观性、社会反响与专家评价以及具体词句的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深入地揭示出《沁园春·雪》的真正价值所在。

大家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