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成都车展的媒体日结束了。
在关于成都车展的总结性报道中,无一例外地打上了一个刺眼的标签——渲染某种“凉了”的情绪。
诸多媒体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个论调推向公众视野,盘点着新车的同时,也毫不吝惜地指出:“今年的成都车展不如往年。”
媒体同行们的论据无非是展前就知道的公允结论:品牌减少了重磅发布,机票和酒店的邀请几乎绝迹。于是,一些同行们凭借着这些简化的观察迅速转化为“凉了”的定论,成为了圈内的一种流行基调。
这股“降温”的舆论锚定效应甚至蔓延到了企业品牌和车展产业链内。
比如某品牌老总在和汽车预言家的寒暄中,也似乎认同了这个基调,觉得“今年成都车展确实差了点”;某公关公司十年项目负责人也对汽车预言家表达了这种认知。
到底是因为几篇舆论报道形成了圈内的思维锚定,还是大家的真实感知就是如此。笔者不敢妄加断言,但可以确定的是,媒体日当前大家看到的一切,不是成都车展的全部。
比如8月31日,成都车展媒体日第二天,汽车预言家来到了位于西部博览中心的成都车展现场。
14点刚过,正值下午入场高峰,在通往二楼的台阶上,汽车预言家拍下了这样的一张照片。
我相信这张照片的冲击力度是远超大家预期的,甚至超出大家的想象。因为在截至目前主流的舆论共识里,今年的成都车展确实大不如前。
就笔者的亲身体验来看,每一个热门展车体验都要排队、每一个展馆都是人头攒动是8月31日成都车展专业观众日的典型特征之一。
照片和视频中的人流量让人不禁怀疑,那些说车展“凉了”的声音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展馆内依旧是人头攒动,每个热门展车前都排着长队。如果成都车展真的“凉了”,为何现场依旧是人头攒动?
年初的北京车展也是如此。当时的媒体日结束后,第二第三天笔者亲自走进展馆,依然是人山人海。然而当时的媒体报道却充斥着悲观的声音,认为“北京车展大不如前”。
曾几何时,媒体们在评判车展时,似乎陷入了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不论现场情况如何,只要企业营销不出圈,媒体的报道总是以“衰退”为主基调。这种报道与实际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问题是营销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消费者吗?现场的热度和人流量依旧不减,足以证明车展的凉是无病呻吟。
当然,我们需要承认,当今传播形态的多样化使得传统车展难以再现过去的辉煌。全球几大车展中,能够继续办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
然而,国内车展的情况却并非如媒体所言的那样一片黯淡。媒体口中的“凉了”,更多的是狭隘视角下的臆断,而非客观事实。要说车展热度减了无人反驳,但要说“凉了”还远不到这个地步。
在与现场观众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消费者来车展的目的各不相同:
有些人是因为打算换车,但还未决定买什么车型,所以来到车展上比较选择;有些人是因为网上对某些车型的吹捧,想亲自来看看到底是否名副其实;还有些人则是纯粹出于娱乐,带着家人或者朋友来车展逛逛。
在这些普通消费者眼中,车展依然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大事件,他们并不关心那些媒体人的“凉了”论调,而是关注自己对车展的真实体验。
随着新能源车企在市场上的强势推广和技术进步,汽车已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那些明星企业,它们的产品和动态甚至具备了某种娱乐化的效应。即使不买车,路人们也会对某个品牌或者某个事件热议不已。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汽车产业在大众生活中的深刻影响力。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场规模宏大、几乎涵盖所有车型的车展,是难得一遇的机会。媒体人们长期浸淫在车展的世界中,可能早已对这些日常景象感到厌倦和麻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景象仍然充满新鲜感和吸引力。
千千万万不要小看一座2100万人口城市对汽车消费的渴望,不要小看当前成都对于汽车消费的期望。成都对于汽车消费的期望,远超媒体人们的想象。
成都车展媒体日当天捷途儿童研学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本届展会期间,成都市政府投入了1亿元,开展了第三轮“焕新出行·智驾蓉城”汽车消费奖励活动。只要满足条件且申报成功的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最高可享受8000元和7000元的奖励。这项政策的推出,无疑是对车展热度的进一步加持。
而笔者成都的公务员朋友明确告诉汽车预言家,成都车展期间,倡议部门内同事都去看看,换车可以申请补贴。而据不知名网友留言,成都市商务部门在一些企业中进行了免费派票,邀请去车展现场参观。
不仅如此,笔者现场看到成都的交通管理部门也将新车核验手续前置到了车展现场。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车展期间可以直接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转让登记、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等手续,这种便捷服务大大提升了购车的便利性。
此外,31日汽车预言家在成都车展现场看到,组委会还设置了试乘试驾区,二十多个品牌重点新车齐聚一堂,消费者可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实际试驾。
而这些,都是迄今为止媒体报道中忽略的视角。
媒体同行们所谓的“凉”,不过是他们基于自身温差而感知到的一种情绪罢了。这种情绪当然可以理解,但它不应该被无限放大,更不应当成为评判整个车展热度的标准。
在本届成都车展上,寰球汽车的报道主题定为“一蓉俱荣”。虽然其中有讨巧成都蓉城之意,但释放的价值观很明确。当前中国汽车需要的团结奋进,而不是毫无根据的唱衰打压。之前某新企业领导对汽车预言家表示,对标国际大集团,中国汽车还很弱小,处在少年阶段。整个社会应该以包容鼓励的视角看,而不是唱衰打压。
事实上,对于当前汽车媒体而言,视角过于狭窄已经是个通病。就像拼多多成功时候,外界有人说过中国媒体看不见五环以外的市场。当前汽车媒体人对于车展的解读,也往往缺乏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入观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过多,关注的是那些已经见惯不惊的品牌和产品,却忽视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如果在媒体日之后车展现场走一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车展的功能和定位也在不断演变。过去,车展是汽车厂商发布新车、展示技术、吸引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重要平台。然而,随着数字化营销手段的兴起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车展的传统功能正在受到挑战。一些车企选择在车展之外的时间和场合发布重磅车型,利用社交媒体和线上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这样的趋势,的确给传统车展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并不意味着车展就此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实际上,车展仍然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场合。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和体验不同车型的平台,尤其是在面对面交流和现场试驾方面,车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车企而言,车展也是展示品牌形象、接触潜在客户的重要机会。即便在数字化时代,车展所带来的现场体验,可能仍然是线上渠道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