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3大阳谋:明知道是个陷阱却无力反抗,千年来却无人能破

伊殇雪 2024-03-21 17:01:09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阳谋和阴谋是两种不同的策略方法。

阳谋指的是明目张胆、光明正大的策略,依靠的是强大的实力和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洞察。阴谋则是暗地里进行的策划,通常涉及欺骗和隐瞒,目的是通过制造信息差来引导对方犯错。

阳谋的典型特点是公开透明,不依赖于秘密或欺骗,而是通过展示自己的计划和意图来影响局势。

使用者通常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或者对形势有着精准的判断,能够预见并利用事态的发展。

阴谋则是在幕后悄悄进行的计划,依赖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对方的无知,成功往往建立在对方未能及时发现计划的真相上。相比较而言,阳谋光明磊落很可能因过于公开而让对手有准备,可一旦成势就无法阻挡。

我国历史上就有3个阳谋,受害者明明知道是个陷阱却无力反抗,千年来却无人能破。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千古阳谋推恩令

汉武帝时期,西汉帝国面临着诸侯王权力过大的问题,诸侯王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军队,对中央政权构成潜在的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在各大封国实施推恩令。

根据推恩令的相关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其封地不再仅由嫡长子继承,而是要分给其他子弟,而且这些新成立的侯国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的郡,不再受诸侯王国的管辖。

推恩令的实施过程中,许多诸侯王国被分割成更小的侯国,这些侯国的面积和军力都大大减少,从而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与此同时,这一政策不仅避免直接削藩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保持朝廷的政治稳定,还会受到诸多诸侯庶子的支持,毕竟关系到个人的利益。

最终诸侯王的权力被逐渐分化,不再具备威胁中央政权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汉武帝的皇权也得到巩固,帝王的权威从此再无人敢挑衅。

千百年来,推恩令一直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主要就是因为它公开明确、所有人都知道其目的,可惜身在局中的人就是无法反抗。

推恩令这一政策是一种削弱诸侯王权力的手段,但却让许多诸侯王的子孙后代成为受益人,即使诸侯王知道这是在削弱自己的权力,他们也只能接受,如果反抗就会失去民心,甚至可能引发内部矛盾和冲突。

推恩令作为一项政治策略,其巧妙之处在于它深刻理解人性,利用诸侯王和子嗣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权力和财富的渴望,即使诸侯明知道对自己的后代有害,却根本无法避免这种局面。

刘彻此举以一种光明正大的政治手段、以恩赐的名义,和平稳定低实现中央集权的目标,不仅解决长期困扰汉朝的问题,也为后世的中央集权政治提供重要的借鉴,至今仍被历史学者所称道。

挟天子而令诸侯

曹操虽然出身官宦,但却自幼聪明过人深谙政治之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凭借其政治和军事才能,逐渐在混乱的政治局势中脱颖而出,而他的政治野心不仅仅是成为一方诸侯,更有着更远大的目标。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名义上是保护天子的安全,实际上正式开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

曹操通过控制汉献帝,使自己的行动得到名正言顺的合法性,在这个名义上可以号令天下对抗其他诸侯。

控制汉献帝后,他一边开始着手巩固自己的政权,通过改革政治整顿法纪、发展农业重视人才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丞相府的集权、增强自己的政治基础。

他打着大汉朝廷的名义选拔人才,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能都会重用,使得大量的人才涌向曹操麾下,名义上是汉朝臣子,实际上却是为曹操服务。

与此同时曹操还通过分封土地、赏赐财物等方式,拉拢大量的地方豪强和士族,进一步稳固自己的政权。

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儿子曹丕最终在220年建立曹魏政权,虽然曹操一生都没有取代汉朝成为皇帝,但实际上已经掌握皇帝的权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会成为东汉末年第一阳谋,主要有三点:

首先它使曹操获得名正言顺的统治权,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皇帝的权威已经名存实亡,但汉朝的象征性权力依然还在,为曹操后续的行动提供合法性的掩护。

其次它增强了曹操对其他诸侯的影响力,当时诸侯多以汉室宗亲或功臣自居,合法性同样源自于汉室,曹操控制皇帝等于间接控制这些诸侯的政治命脉。

再者此举也是曹操巩固内政的重要手段,通过皇帝他可以颁布诏令调动资源,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正统。

最后一点则是有助于曹操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乱世中人们渴望稳定和秩序,曹操是天子的代表也就是代表大汉官方,无疑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

古人讲究“名正言顺”,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汉臣”就必须要听天子的,也即服从曹操的命令,若是不服从就是乱臣贼子。

再简单一点来说,曹操把袁绍的土地封给袁术,如果袁绍不给袁术,后者讨伐他就名正言顺。

所以说“汉臣”这一个金字招牌很有用处,在曹丕没有篡汉的情况下,刘备、孙权都是以汉臣自居,可见汉天子的威慑力有多大,因为他代表的是官方舆论导向,硬实力没有软刀子却能杀人不见血。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创北宋王朝。

然而他深知自己能够通过兵变取得帝位,别人亦可能效仿,因此开始考虑如何防止将领掌握过多军权,以避免潜在的政变风险,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便是“杯酒释兵权”。

961年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建议,通过一次酒宴巧妙地说服高级将领们放弃他们的兵权。

在宴会上,他先是表达自己对将领们忠诚的赞赏,随后暗示他们如果放弃兵权,将会得到更多的财富和安逸的生活。

次日,这些将领纷纷请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便以此机会剥夺他们的军事指挥权。

通过这一举措,北宋朝廷成功地将军权从将领手中收回,避免可能的军事政变,也为后来宋朝文官治军的政策奠定基础。

“杯酒释兵权”体现赵匡胤高超的政治艺术,历史上许多开国君主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采取残酷的手段对待功臣,而他则采取一种温和的策略。

给与一定的好处使得功臣们自愿放弃兵权,若是不愿放弃兵权以后就会没好果子吃,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只要是个有脑子的人都知晓怎么选,也是利用人趋利避害的心理。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0 阅读: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