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与整改!这是形式主义又一表现,需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易风云 2024-03-22 08:43:10

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次社会上出现重大事故,或者是一些恶性案件的之后,很多基层包括事发地周边,甚至是很多省市都会忙成一锅粥,很多地方都会下发通知要求排查和整改相关问题。当然,我们不排除这一举动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就总体来看,这种行为更多的意义其实就是为了向上级表明一个态度,这种政治意义很显然要大于实际意义。因此,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形式主义的又一表现,必须重新审视。而这种现象一旦蔓延成为一种风气,不仅会严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奔命,挫伤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某地发生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导致社会舆论影响很大。事发后,很多地方就开始行动了,首先是各级层层召开案件分析会,精神传达会,然后制定相应的方案与对策;其次就是各级会开展大排查活动,并要求每日一报排查情况,并针对一些排查出来的情况进行重点梳理;再次就是开始矛盾化解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苗头进行重点攻关,并安排相应的责任人和市、县、镇、村级四级包保责任制,要求他们及时上门摸清情况,进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最后就是以此而衍生的各类检查、督导和总结,并上报在此项工作中表现较好的个人和事迹,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限定一定的时间段时进行整改。

表面上看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其实说白了,就是中看不中用,就像是八月里的黄瓜棚—尽是空架子,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我们大家都知道,一般而言,像这种事故和重大案件多数都是一些意外,只要平时注重安全意识即可。如果平时不注重培养这种意识,只靠着一时的排查与整改,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劳民伤财,不仅让很多基层干部凭空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任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引发老百姓的反感。所以说,这种行为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形式主义之风,必须坚决刹住,否则就会引发其他单位和社会效仿,危害无穷。

再讲一个最为典型的问题,比如近两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有些地方平时不注意爱护环境,不注意培养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临到检查之前,才想起来做这些事。结果就是临时抱佛脚,这里刷一面白墙,那里打扫打扫卫生。为了能够达到“环境整洁”的要求,很多地方不惜破坏群众生态,将一些营业多年的菜市场临时关闭,甚至出现了在雨天和下雪天清洁车上路洒水的怪象。等到检查组一走,一切照旧,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最后只能让群众看笑话。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笑话,这种笑话多了,对政府的公信力,对相关单位的执行力都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说,就像本文开头所讲的这个问题一样,如果我们真正想要避免出现一些重大安全事故或者是恶性案件,必须抓在平时,防在平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如果在这种长效机制的主导下,仍然发生,那只能叫做意外事故,并不是一些人主观形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任何缜密的工作和排查与整改都无法避免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所以这种形式主义的工作其实已经失去了意义。在我看来,有这些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大量的资金,大量的人员,如果能够用于切切实实为群众办事上,哪怕为群众解决一两个问题上,都更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相反,把时间金钱和精力浪费在这些形式主义的工作上,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会让群众笑话,频繁的扰民还会引发老百姓的反感。

其实事实很明白,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形式主义从哪里来?其实我前面的文章讲过,是从官僚主义衍生而来的。因此,我们都不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和人背后权力的影响。有时候个别领导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效应,而这些领导往往针对某件事的一个简单的表态,就有可能会引发一些大量的形式主义问题。一旦当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就会产生官僚主义,并会因此而产生形式主义的问题,纵观当前我们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源自于此,大家觉得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