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60年,清朝,一个古老的东方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忧外患,如同两座大山,压得这个曾经的巨人喘不过气来。
就在此时,一场悄无声息的掠夺正在帝国的东北边疆上演。
沙俄,这个野心勃勃的北方帝国,正挥舞着欺诈和武力的双重利刃,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广袤土地,足足“20个台湾”的面积,纳入囊中。
——【·沙俄东侵·】——»
西伯利亚,一片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却人迹罕至。这块地方,明清两朝都没太放在眼里,结果被沙俄钻了空子,成了他们扩张的跳板。
17世纪初,沙俄开始在西伯利亚殖民,说白了就是抢地盘、抢资源,对当地土著各种压榨,简直就是土匪行径。
清朝这边呢,对东北边疆的管理一直比较松散,压根没意识到沙俄的威胁。
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中原地区,忙着平定内乱、巩固统治,对外面的事不太上心。
沙俄一看有机可乘,胆子越来越大,一路向东扩张,到1650年,直接占领了雅克萨,还修了城堡,摆明了要跟清朝对着干。
雅克萨可是黑龙江流域的重要据点,沙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挑战清朝的底线。
清朝这下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
由于长期缺乏对边疆的经营,清军在军事准备上明显不足,而且对俄军的战斗力也估计不足,导致在雅克萨的冲突中吃了亏。
面对沙俄的步步紧逼,清朝终于决定反击。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开始对雅克萨发起进攻。
八旗子弟虽然平时养尊处优惯了,但打起仗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硬是把装备精良的俄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能龟缩在雅克萨城里。
1689年双方和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表面上看,双方各退一步,划定边界,但实际上,清朝做出了重大让步,等于承认了沙俄对西伯利亚的占领,还把外兴安岭以北的大片领土拱手相让。
沙俄呢,通过这次谈判,不仅巩固了在远东的既得利益,还为日后进一步扩张埋下了伏笔。
——【·被吓到·】——»
果然,随着清政府的衰落,沙俄再一次看准时机逼迫我们签订了一份《瑷珲条约》。
这份条约的签订,充满了屈辱和无奈。
奕山,这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人物,能力有限,面对沙俄的步步紧逼,他手足无措。
沙俄军队在黑龙江对岸放炮示威,炮声隆隆,仿佛敲响了丧钟,更敲碎了奕山的抵抗意志。
就这样,在没有经过任何正式谈判,更没有经过清政府的同意的情况下,奕山以一己之力,将黑龙江以北的广袤土地拱手相让。
然而,沙俄深知这份条约的“来路不正”。为了掩盖其侵略的本质,他们开始了一系列“操作”。
他们对外宣称,条约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是清政府“自愿”签署的。
他们甚至还倒打一耙,指责清政府无能,无力管理边疆地区,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沙俄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明白,仅凭一份“黑箱操作”的条约,难以长久地占据这些土地。
他们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将这份条约合法化的机会。
——【·步步紧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860年,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清政府再次陷入危难之中。
沙俄驻华公使伊格纳季耶夫,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敏锐地嗅到了机会的味道。
伊格纳季耶夫主动向英法联军示好,为他们提供情报,甚至包括清军的布防图。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英法联军能够快速攻破北京,给清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以便自己从中渔利。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清政府被迫与之议和。伊格纳季耶夫,这个“黄雀在后”的阴谋家,以“调停人”的身份,粉墨登场。
他表面上斡旋于清政府和英法联军之间,暗地里却将清政府的谈判底线透露给英法联军,使得清政府在谈判桌上处于被动地位。
伊格纳季耶夫的“表演”精彩绝伦,他利用清政府的求和心理,步步紧逼,最终迫使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承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将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也一并割让给了沙俄。
至此,沙俄的阴谋,终于得逞。他们利用清政府的内忧外患,通过一系列巧取豪夺的手段,将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足足“20个台湾”的面积,纳入囊中。
这场悄无声息的掠夺,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自身腐败·】——»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沙俄能够如此轻易地得手?
关键在于清朝自身的腐败。
要说清朝这自我毁灭啊,还得从他们那个奇葩的“捐官制度”说起。本来吧,县令这官虽然不大,但好歹也是父母官,是皇帝老儿在老百姓面前的代言人。
雍正那会儿还算清醒,知道这帮人责任重大,得好好选拔。可到了乾隆手里,这官位就开始明码标价,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
你想当官?行啊,只要你有钱,别说县令了,更大的官也能给你安排上。到了光绪年间,这捐官制度更是成了朝廷的摇钱树,黄河决堤了需要赈灾?
没问题!赶紧放宽捐官条件,降价促销,大清朝这就给你筹钱去!你看看,这国家大事在他们眼里,就是一桩桩生意,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更要命的是,这帮捐官的家伙,上任之后可不是为了老百姓谋福利,而是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毕竟花的钱得赚回来不是?
于是乎,贪污腐败之风盛行,一个个肥的流油,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苦,你说这老百姓能不恨得牙痒痒吗?
更别提还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了,清政府对此的态度基本上就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结果矛盾越积越深,最终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内部已经千疮百孔了,外部的压力也接踵而至。1840年,英国人开着坚船利炮打进了中国,鸦片战争爆发了。
按理说,面对外敌入侵,清政府就算再腐败无能,也应该硬气一把吧?可结果呢?
他们被英国人的几门大炮吓得屁滚尿流,乖乖地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还开放了通商口岸。
你以为这就完了?这才仅仅是个开始。尝到甜头的列强们,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蜂拥而至,要把中国这块肥肉瓜分殆尽。
沙俄就更是个中翘楚,他们先是趁着英法联军攻打天津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和清政府签了《瑷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土地据为己有。
后来,他们又利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机会,逼迫清政府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也割让给了他们。
你瞧瞧,这清政府,内政腐败,外交无能,完全就是一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模样,被列强们耍的团团转,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说到底,清朝的覆灭不是偶然的,是内外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是腐败无能的必然结局。
——【·总结·】——»
清朝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内部腐败盛行,外部强敌环伺,那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要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必须保持内部团结,铲除腐败,同时还要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钱江晚报:“瑷珲”回归,让我们以史为镜--观点--人民网
交钱就走VIP通道:清代卖官的营销技巧——原创2023-11-21 03:00·南方周末
[历史上的今天]1958年5月28日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中国广播网 2011-05-28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