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航空工业的璀璨星空中,歼-20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然而,在歼-20项目的背后,成飞集团曾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缺乏独立研制重型战斗机的经验。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远非简单放大中型战斗机所能解决。
成飞集团之前自行研制的歼-10是一款中型战斗机,而中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之间的差异,并非仅仅是体积上的简单放大。这一点,在成飞集团尝试放大歼-7研制歼-8II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飞集团的飞豹虽然是一款战斗轰炸机,但与重型战斗机的定位仍有差距。相较之下,沈飞集团则有着仿制改进苏-27的丰富经验。沈飞集团开发的歼-11B,不仅在雷达、航电和导弹系统上进行了升级,复合材料的用量更是增加到9%,减重数百公斤。即便沈飞没有完全掌握苏-27的全部技术,但在重型战斗机的结构设计制造方面,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更为关键的是,苏-27的钛合金占比高达30%,沈飞集团通过仿制改进,已经在钛合金结构的加工、焊接、测试等方面达到了高水平。这一技术的积累,为歼-20钛合金主梁和后机身钛合金大框的研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歼-20项目中,沈飞集团的作用不可或缺。正是由于沈飞在重型战斗机研制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才使得成飞集团能够克服自身经验的不足,成功研制出这款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重型战斗机。歼-20的成功,不仅是成飞集团的荣耀,更是中国航空工业跨行业合作、协同创新的典范。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单个企业的研发能力,更推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进步。歼-20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重型战斗机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为未来的航空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