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航空发动机绝密技术,被一初中学历小伙攻克,国家重奖800万

荷言的阅微笔记 2024-10-11 17:23:42

21世纪初,我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长期面临着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局面。

技术封锁,不仅让我国花费大量金钱购买零件,还让航空发展停滞不前,领空权频频受限。

就在技术人员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初中学历的小伙洪家光站出来了。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航空技术的难题竟然被攻克了,国家直接重赏他800万元!

这个初中小伙是怎么做到的?他的现状如何了?

主动请缨,挑战难题

2002年春节,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的58车间里一片紧张气氛。

一项关乎国家航空发展的重大任务摆在众人面前:为新型号航空发动机加工高精度金刚石滚轮。

这个滚轮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件,直接影响着航空发动机的性能。

但它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其尺寸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

这个尺寸只有人类头发直径的二十分之一,任务难度堪比在头发丝上雕花。

而且一旦出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影响整个发动机的研发进程。

苛刻的精度要求和任务背后的重大责任,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也不敢轻易尝试。

一时间,车间里的工人们面面相觑,没人敢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就在这时,刚满23岁的洪家光站了出来。

他主动请缨:“让我试试吧。”

众人听到这个坚定而有力的声音,都十分惊讶,纷纷把质疑和担忧的目光投在洪家光身上。

毕竟,这项任务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

而洪家光进入车间还不满三年,他实在太年轻了。

但洪家光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他的这份自信从何而来?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身上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逆境中的成长

时间回到1979年,辽宁沈阳的一个普通农村。

洪家光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身体不好,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很拮据。

从小,洪家光就非常懂事,常常帮父母干农活。

看着父母为生计奔波的身影,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家里的处境。

1994年,洪家光15岁,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不足以支持他继续读高中。

深思熟虑下,他选择了进入技校,学习车工技术。

在技校期间,洪家光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为了节省开支,他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这段长达两个小时的公交车程,成了他的移动图书馆。

在车上,常常可以看到洪家光捧着已经磨损严重的机械加工书籍,专注地研读。

他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立即记录下来。

等到周末,再仔细查阅相关的资料,努力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没事的时候,他就留在学校的实训车间,独自练习各种机床操作技能。

三年时间里,洪家光不仅啃下了几本厚厚的专业书,还自学了高等数学和工程力学。

这段刻苦学习的经历,为他日后在航空领域的技术攻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专业第一的洪家光毕业了,被分配进了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

在这里,他遇到了新的老师——孟宪新。

在孟师傅的指导下,他很快就掌握了车、铣、镗、刨、磨、焊等多种机床的操作技能。

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让洪家光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电视里播报着新闻,美国军机肆意侵犯中国领空,而我方飞行员王伟为保卫祖国领空壮烈牺牲。

那一刻,洪家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愤怒和无力感,他深刻意识到,提升航空技术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性。

他立下夙愿:一定要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所作为,为祖国打造最强的“心脏”!

这个心愿,成为了他日后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

打破技术封锁

因此,面对金刚石滚轮加工这个技术难题时,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为了解决问题,洪家光几乎住在了车间里。

白天,他在机床旁不断尝试,调整各项参数;晚上,他伏案研究图纸,反复推演加工方案。

困了就用凉水泼脸,饿了就随便啃几口干粮。

十天十夜的奋战,洪家光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着祖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重任。

他不断调整工艺参数,优化加工流程,甚至自制了一些特殊工具来提高加工精度。

终于,在第十一天的凌晨,他做到了。

洪家光成功将金刚石滚轮的加工精度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远超预期目标。

当他捧着那个小小的零件时,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这不仅是个人技术的突破,更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重大胜利。

这次成功,让洪家光在公司内部声名鹊起。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他深知,航空发动机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团队的力量。

他不仅与其他部门的同事交流,还深入学习发动机设计、材料科学等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洪家光也意识到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性。

2015年,他牵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这里,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人,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培养新生力量。

2017年,国家授予洪家光“大国工匠”称号,并颁发了800万元的国家特殊贡献奖奖金。

一家国外航空巨头开出千万年薪,试图挖走这位“大国工匠”。

但洪家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金钱的诱惑,在他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他将400万捐给了母校,用于设立奖学金;300万捐给贫困山区,用于教育事业;剩下的钱则用来改善家人的生活。

如今的洪家光已年过不惑,却依然奋战在航空发动机制造的第一线。

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克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技术难题,突破了高温合金材料、单晶叶片制造技术等多个难关。

他说:“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会一直战斗下去!”

结语

洪家光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普通工人逆袭成为技术专家的励志传奇,更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缩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爱国情怀。

我们相信,在洪家光这样的大国工匠的努力下,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必将实现新的跨越,翱翔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央视新闻2022-09-29——《二十大代表风采丨洪家光:匠心守护国产战机“中国心”》

新华网-2018-10-17——《他用匠心守护飞机心脏——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一线工人洪家光》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