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有尚武精神的。这个从我们对武侠小说的喜爱程度就可以看出来。金庸的小说拍了又拍,观者乐此不疲。每个人都有一个武侠梦,快意恩仇,仗剑江湖。诚然,文学作品和电影等文艺作品阐述的武林能够让人产生热爱和向往,可一旦接触到真正武林的时候也难免失望。
一身好武功,需要日复一日的磨练,辛勤的汗水和老师的栽培;很多人无法坚持,难免失望。现代科技如此昌明,上天入海,无所不能。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再厉害,也打不过飞机大炮。
我们为什么还要练武?
真正的武林离我们有多远?
周国刚:武术练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用兵器
武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同阶段,其对应的现实意义和形态是不一样的。
在原始社会,那个时候人类甚至还没有掌握火,但作为食物链的一个环节,人类和其他动物存在吃与被吃得关系。那个时候出于自保和生存的需要,没有尖牙利爪的人类就会使用简陋的工具围猎。
所以,武术最初的形态是为了使用工具而产生的一些简单动作,生存下来需要两样东西,速度和力量,有了速度和力量,就能更好的使用哪怕是简陋的工具,于是更好的生存和繁衍。围绕着更好的使用早期简陋工具和提升自身力量速度的训练,就是武术的萌芽了。
进入农耕时代后,那时的人们能够从耕作土地这一活动上获得足够的食物了,围猎就不再是生存下去的主要途径,人类最大的威胁也不再是被猛兽吃掉了。当然在和猛兽互相食用的年月里其他的人类也是主要威胁,为什么今天只有一种人类?因为其他的人类被我们灭绝掉了。既然其他人类被我们灭绝掉了,那么就到了同类相残的时候了。
当国家没有出现,人类还在是一个一个部落存在的时候,部落和部落之间会相互抢粮食,抢猎场,抢女人,在这个过程中争斗是难免的,当然工具是进步的,所以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还是使用工具的速度和力量以及智力。这个时候人类之间已经通过长期的相互砍杀总结了一些经验,什么部位更脆弱,致死率更高等等。
随着生产力的在发展,国家出现了。和平的时期变得更长,在国家的管理之下,人们生存的稳定性大大增加,随意伤害他人也不像部落时代那么随意了,只有外敌入侵的时候,农夫才会变成士兵上战场,对士兵而言,军队是分工明确的,例如持长矛的士兵只需要不断的练习刺杀就可以了,使用勾砍马腿工具的士兵只需要不断的练习勾砍就行了,目的在于提升速度和力量。
真正的武术只是军队较高的领导者掌握,也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兵器而练习,吴三桂的大刀并不是上战场使用的,只是平时练习的时候使用。不然这么沉重的兵器,在速度上是很吃亏的。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大多数的武术练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用兵器。没有人会傻到赤手空拳和人争斗,实在找不到武器的时候拾块石头也好。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传统武术较量时点到为止这个词,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和西方搏击比差得太远。但较量时双方虽然空手,但如果是手持武器的状态被点到的人就等于被利刃刺到,胜负早就分了。
在原始社会,西方和东方的围猎本质是一样的,但国家产生之后就有区别了,例如古罗马的斗兽场和角斗场本质是找乐子的,奴隶们手持武器厮杀后来奴隶主觉得死伤太大伤不起,于是改为赤手空拳搏斗,观赏性也有了,还可以多打几场。
现代意义上的自由搏击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只是规则少一些。拳击之类的都是竞技了,如果真是完全自由的对抗的话再厉害的拳击手也战胜不了一个拿着枪的小孩。因为从力量和速度来看,子弹更胜一筹。
所以说徐晓冬打雷公太极就说明传统武术不行的可以休了,那完全是耍流氓,为了商业炒作,徐为什么不去打泰森呢?过去武师切磋还要下战书,双方约定时间,然后中间有个训练适应的时间,最后双方都准备的差不多了,才开始切磋。
华坎和眉坎
金庸小说里最惨的就是老拳师了,坐台的是他们,被灭门的是他们,很没有面子。但就竞技而言,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武林呈现给我们的幻想需要被打破一下了。
人就像是一台机器,随着岁月会慢慢衰老,正如机器会磨损。老拳师在年轻时代积累很多实战经验然后可以开馆收徒并不意味着他们一把年纪了还很能打。体能在消逝,但积累的经验的价值是不容否认的。
那么是否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我们就没有学习武术的必要了。从好勇斗狠的角度来说,武术存在的价值感还是略微降低了,除了一些特殊的职业,普通人在现实中能够使用上掌握的格斗的场景或许没有武侠小说里的丰富了,但面对小偷,流氓的时候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武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一度分为两个派系,一个叫华坎,一个叫眉坎,华坎就是真功夫,为搏杀而生,招招攻人要害,取人性命;而眉坎很具备观赏性对力的把握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脖子可以缠钢筋,喉咙可以弯长枪,但也仅此而已了。真正实战的时候派不上多大用场,但然也不排除眉坎的也拥有华坎的真功夫,我们在电影中常见的场景的是,一批地痞流氓来收保护费,卖艺表演的往往是年轻貌美的姑娘,如果是眉坎就需要大侠来解救,如果是华坎,自己能抵抗一下。
武术的哲学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但我们认为今天学习武术的哲学意义大于实用意义,我们的老祖宗说,天地与我一体,万物与我为一,就拿太极的“猫步”来说,讲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脚迈出去的时候不能傻呵呵一大步迈出去,重心全跟过去,万一有事,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讲究把步子小心翼翼的迈出去,重心保留,先探探,情况有变马上收回来。这用在人生处事上,简直是一种莫大的智慧。
现代社会到处充满了油腻的中年或青年男人,女性由于爱美的缘故,瑜伽各种走起,对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中年男人而言,荷尔蒙四散的健身房似乎不是最佳的场所,体能跟不上去了也觉得没面子。而瑜伽馆等地方,女士居多,好像也不太适合。足篮排等运动身体对抗过于强烈,动不动就搞得一身伤,得不偿失。这个时候,太极似乎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了。
太极是中华武术的一次发展,是中华武术千百年沉淀基础上的一次发展。现在很多拳种和运动都采用了太极拳的训练方法。
口述:陈家沟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的陈正雷先生的入室弟子周国刚
笔受:陈大行
编辑:陈大卫、陈希
编审:周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