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贞皇后:23年皇后18年皇太后,明第3位太皇太后也是一位可怜人

一季烟雨凉风 2024-10-26 14:47:06

明朝时期,有三位女性被尊为太皇太后。她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成为那个时代的重要人物。

明仁宗朱高炽之妻诚孝昭皇后张氏,乃明宣宗朱瞻基生母。其父张麟为指挥使。洪武二十八年,她嫁燕王世子朱高炽,后朱高炽为帝,她封后。其子朱瞻基登基,她成皇太后。英宗朱祁镇即位,她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病逝,被孙儿追谥“诚孝昭皇后”,升附太庙。

明英宗妃嫔周皇贵妃,即孝肃周皇后,生子朱见深。英宗发妻钱皇后无子,英宗逝后庶子继位,两宫太后并尊,四年后钱太后去世。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病逝,孝宗继位,尊祖母周氏为太皇太后,十七年后周氏病逝,与英宗合葬,自此明朝嗣皇帝生母(未为皇后者)亦可合葬帝陵。

诚孝昭皇后为明仁宗皇后,明宣宗朱瞻基生母,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地位独尊。而孝肃周皇后虽为明宪宗生母,却未当过皇后,宪宗登基后她与钱氏并尊皇太后,且地位低于钱氏,死后谥号不系帝号,神牌不供太庙。

明朝孝贞纯皇后王氏曾为太皇太后,是宪宗二十三年的皇后,却史料记载甚少,她无所出,仅得皇太后头衔,虽为太皇太后十三年,然皇帝与其无血缘且贪玩,其结局可想而知。

天顺八年,十七岁的皇太子朱见深该大婚了。明英宗亲自为子选太子妃人选,经层层筛选选出十二人,又从中挑出三人,这三人皆入太子宫,且其中一人会成为太子妃。

以下是三位人物:其一,[具体描述人物一];其二,[具体描述人物二];其三,[具体描述人物三]。

吴氏出身显赫,其舅曾救英宗性命,获封侯爵,其父为羽林前卫指挥使,家族背景颇为不凡。

中军都督王镇之女,乃王氏。其身份特殊,为都督之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想必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故事。

锦衣卫指挥佥事柏珍,其有一女,此女姓柏,名氏。

朱见深不喜欢那三位,他钟情的是身边宫女万贞儿。万贞儿比他大18岁,自他3岁起就悉心照料,朱见深长大后,对她萌生男女之情,非母子情。

于是朱见深期望父皇英宗准许立万贞儿为皇太子妃,然而万贞儿只比英宗小三岁,与朱见深生母周皇贵妃年纪相仿,英宗怎会应允呢?

父皇执意不肯,朱见深无奈只得放弃,然而他对万贞儿的爱意自始至终从未改变。

可惜英宗没来得及对三位儿媳多考察些时日,就病重离世。临终前,他特意嘱咐钱皇后和周皇贵妃,尽快选定太子妃,为太子举行大婚。

英宗驾崩,朱见深登上皇位,他便是在历史上被称作明宪宗的皇帝。

登基七个月后,从三位候选人里选定了皇后,这位皇后乃是吴氏,至此,皇后人选尘埃落定。

宪宗正式册封吴氏为皇后,她本应母仪天下,可仅一月后就被废黜,成为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

吴氏之所以被废后位,缘由是她杖责了一名宫女。一般宫女被杖责倒也罢了,可她打的是宪宗挚爱、仍为宫女且未获册封的万贞儿。

尽管万贞儿身为宫女,可因得到宪宗的极度宠爱,她便不再是寻常的宫女了。

年轻貌美的吴皇后出身名门,可宪宗一心在万贞儿身上,致使吴皇后受冷落。心怀怨恨的她故意为难万贞儿,遭万贞儿顶撞后,借机将其杖责。

宪宗闻心爱女子遭杖责,怒冲坤宁宫,杖责吴皇后为万贞儿泄愤。宪宗怒气未消,不久后,吴氏便被废去后位。

吴氏虽被废后位,可万贞儿乃英宗否定的皇后人选,宪宗不敢违逆孝道,遂选中军都督王镇之女王氏为继后,这后位便让王氏意外得之。

礼部与翰林院需共同斟酌并举行册立王氏为皇后的相关礼仪事宜,所有应行之礼仪都要妥善安排。

然而,对于这个好似白得的后位,也许王氏内心是抗拒的,并不期望得到它。

成化二年,万贞儿诞下皇长子,遂凭借此子之贵,得以晋升为贵妃之位。

正式获封的万贞儿,于宫中地位已然大变,且她育有皇长子,实际地位竟超越了王皇后,风头无两。

身处后位的王氏,因宪宗盛宠万贞儿,自己备受冷落,仅为保后位安身立命,便要看万贞儿脸色,有吴废后先例,王氏深知不能得罪万贞儿,正因如此才保全后位。

《万历野获编》记载:其能够委屈自己,对他人放低姿态,正因如此,才得以稳固自身地位,安坐其位。

皇长子出生未满一年就不幸夭折,即便这般,宪宗对万贞儿的宠爱仍未有丝毫减弱。

后宫中那些未受宠的妃嫔,连得宠的机遇都没有,又怎会有怀孕诞下皇子的可能呢?

即便身为中宫之主的皇后王氏,却也近乎毫无受宠的可能。

礼部尚书姚夔为使皇位得以传承,委婉地向宪宗暗示应“雨露均沾”,以此确保皇位有合适的继承人选。

应谨慎珍惜圣体,应将圣爱均匀广泛地施予众人。需时刻思考如何做到这两点,以彰显其重要性与意义。

宪宗认为宠幸妃嫔是后宫之事,不想外臣多言,告知礼部尚书自行处置后便想敷衍过去。因宪宗无子且遇大旱,群臣将二者联系,望其以子嗣为重,而王皇后不得宠众人皆知。

伏愿陛下重视祖宗传体,明晰伉俪之义,严格嫡庶之分。如此方能安民心、固国本,使阴阳有序,日月同辉,宗社万年之基遂成。

若无法获得承宠之机,那怀孕生子之事自然也不会发生。

然而,王皇后不受宠,并非仅因万贞儿受宠所致,实则宪宗对王皇后着实没有喜爱之情 。

成化五年,柏贤妃受宠后诞下皇次子,怎奈此子不幸夭折。

成化六年,才学出众的纪女史获宪宗垂青,一夜恩宠后有孕,诞下皇三子朱佑樘。成化十一年,朱佑樘被立为皇太子。

此后,也许是万贞儿容颜渐逝,也许是她对管束宪宗丧失了热情,总之情况发生了变化。

成化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宪宗驾崩期间,皇子有十一位诞生,公主有六位降临人世。

宪宗众多妃嫔所生的皇子公主众多,万贞儿之外亦有多人受宠并育有子女,唯王皇后未孕,足见宪宗虽立王氏为后,却并不宠爱她。

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驾崩,皇太子朱佑樘登基,是为明孝宗,定年号弘治。孝宗生母纪淑妃早在成化十一年离世,故而孝宗即位后,王氏成为唯一的皇太后。

孝宗生母虽已逝多年,但其祖母周氏尚存。有这样不好惹的婆婆在上头压着,王氏想安享晚年,日子自然不会太过顺心。

熟知明史者应知晓,孝肃周皇后并非善解人意之辈。英宗二次登基,因其子为太子,她欲取代钱氏为后。然英宗庇护钱氏,周氏在英宗在位期间只得隐忍,未敢对钱氏怎样。

英宗怎会不知周氏的野心,他在病逝前的遗诏中言明:多年后钱皇后须与自己合葬帝陵,且废黜妃嫔殉葬制度。

英宗心仍不安,遂拉住大学士李贤之手,对其加以叮嘱。

宪宗即位后,周氏蓄意刁难钱氏,欲废其后位,幸有群臣阻拦。钱氏逝后,周氏又阻其与英宗合葬,经群臣努力钱氏入帝陵,且为周氏留穴。然周氏故意挖错钱氏墓穴通道,致二人墓穴不相通。

并非亲生儿子在位为帝,身旁还有这样一位婆婆,王氏当皇太后的日子,多是孤寂。弘治十七年周氏病故,此后王氏成后宫地位最高者。

弘治十八年,明孝宗驾崩,皇太子朱厚照继位,成为明武宗,定年号为正德。

新帝登基,武宗嫡祖母王氏获尊太皇太后之位,由此,她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位太皇太后。

明武宗好玩成性,在位十六载,鲜少上朝。为避生母张太后管束,他不在宫中居住,多居于豹房。对生母尚且这般,对无血缘的嫡祖母更可想而知。

武宗即位后,宠信宦官刘瑾,致其把持朝政、权倾天下,多行不法之事。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以除刘瑾为由起兵,武宗命杨一清(四朝元老,官至内阁首辅)平叛,张永为监军。

张永和刘瑾素有嫌隙,杨一清遂与张永商议,将刘瑾扳倒,致其被处以凌迟之刑,最终刘瑾垮台。

武宗平定安化王叛乱并除掉刘瑾后心情愉悦,借此为由,为慈圣康寿太皇太后王太皇太后上徽号。默默无闻的王氏,终得皇帝一次重视。

对王氏来说,有无徽号差别不大,她在后宫生活无趣孤寂。孝宗非亲生,张太后也非周全之人,王氏难指望儿媳孝顺,孙媳就更别提了,只求表面过得去。

身处孤寂后宫的王氏,又度过了十三个春秋。正德十三年二月,她因病离世,结束了这漫长而清冷的后宫生涯。

武宗之妻王氏病故后,武宗追谥她为“孝贞纯皇后”,并让她与宪宗同葬于帝陵之中。

依祖制,两年丧期结束时,孝贞纯皇后王氏的神牌应升附太庙,此为正德十五年二月之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叛乱,王阳明不足百日平乱。八月,武宗欲亲捉朱宸濠而率军南下,此时乱已平,武宗仍执意前往,十二月抵南京,无意返京。

正德十五年正月,孝贞纯皇后王氏升附太庙之期将至一月时,大学士杨廷和提醒武宗应回京。起初武宗不愿,后经其一再劝说,武宗才于正德十五年闰八月不情愿地启程

孝贞纯皇后王氏大祥之日已过半年,武宗在外历经四月后返京。这本该由武宗亲自主持的大礼,他却突然吐血,倒地难起。

孝贞纯皇后王氏升附太庙的仪式一再拖延,直至正德十六年正月,实在无法再拖,才不得不将此仪式举行。

此时武宗病重难以起身,无法亲自主持此事,便将其交给驸马都尉蔡震。蔡震乃明英宗次女淳安公主的驸马,论辈分与孝贞纯皇后相同。

历经多次波折,孝贞纯皇后最终得以升入太庙,其神牌被供奉在宪宗之旁,至此尘埃落定。

宪宗继后孝贞纯皇后,按常理谥号不应系帝谥,神牌不应入太庙。因宪宗发妻吴氏被废,她如宣宗继后孙氏般,谥号系帝谥且神牌入太庙。虽享嫡后待遇,实则可怜。

宪宗在位期间,女子既未得宠爱,亦未诞下一子半女,于后宫之中默默无闻,未曾留下太多痕迹。

孝宗在位期间,始终有个如泰山压顶般的婆婆对其形成压制。

武宗在位期间,对自己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孙儿,自然更加不予重视,自己的地位也随之愈发不受待见。

武宗乃顽劣成性之帝,致使王氏死后,其升附太庙仪式一再延迟,且最终非皇帝亲自主持,而是由妹夫驸马都尉蔡震来操办。

王氏当了 23 年皇后、18 年皇太后、13 年太皇太后,70 岁离世。虽高寿,却在后宫多孤寂。为后时无威仪,只在万贞儿阴影下苟且。

只因王氏乃宪宗皇后,她的娘家人便借此得以飞黄腾达,可谓是平步青云。

弟弟王源获封瑞安侯,其年俸为一千三百石,至此,王源的地位和待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弟弟王清获封崇善伯,其年俸为一千石。就这样,王清得到了晋封,拥有了相应的爵位和待遇。

王浚是弟弟,最终获晋封为安仁伯。正德二年,他离开了人世。

王氏向来低调无闻,其娘家却有一侯爵、两伯爵,曾盛极一时。然王家人未借此骄纵,始终谦逊守礼、安守本分,实乃可贵。

在《明史》中,有个篇章为《列传第一·后妃》,它记载着明代后妃们的相关事迹,展现了那个时代后宫的种种情况。

《武宗毅皇帝实录》之卷一百五十九,此卷记载着武宗毅皇帝相关之事,是对那段历史的重要记录文献。

《明史》中有本纪第十六,所记之人为武宗。此本纪对武宗的事迹进行了相关记载,呈现了其所处时代的部分历史面貌。

在《明史》中,其卷一十三之本纪第十三,记载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是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