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篇保姆级攻略+导游词讲解,去晋祠就不用干看风景了(完)

星之旅说 2023-03-11 05:23:02

友情提示:关注星说旅游,点击“语音朗读”,带上耳机,咱不请“黑导游”,也不花“讲解费”,开启免费讲解,走起!

我们往南走,这座亭子就是难老泉亭,它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至559年),明嘉靖年间(公元1552年至1567年)重建,亭为八角攒尖顶,高9米,间架结构依然保留着北齐风格。

难老泉,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李白曾留下“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玲珑莎草绿”的著名诗句。泉口围着木栏杆,我们凭栏赏泉。可见泉眼大约深10米,砂石砌筑。难老泉被称为“晋祠三绝”之一,是晋水的主要源头。泉水出自地平线下约5米的断层岩,水温恒温17℃左右,即使是在隆冬之季,水中特有的长生草仍然碧绿如茵。

亭内匾额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傅山先生所书的“难老”二字。难老,句出《诗·鲁颂·泮水》:“在泮饮酒,……永锡难老”。 此匾为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名匾中的“神奇之笔”。清代宁鹏年为泉亭作“昼夜不舍,天地同流”的楹联。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难老泉的出口处,有一僧人手拿着钵,源源不断的难老泉水流入钵内,见证着晋祠的春夏与秋冬。水面上有一小石船,仿佛荡漾在碧波之中,上置单檐卷棚式的凉亭,石雕造型,是公元1930年(民国19年)所建,名“不系舟”。取意于《庄子·列御寇》曰:“巧者劳,智者忧....饱食而游,泛若不系之舟”,宋代诗人梅尧臣也有诗:“目击高飞鸟,身轻不系舟。”

水中石坝如一条玉带系于腰间,堤坝下凿有10个孔洞,这些石洞是当年南北两渠的三七分水界。旁边有一小石塔,名为张郎塔。如果大家想听张郞塔的传说故事,请移步。

现在我们去参观难老泉西边的水母楼。水母楼又称梳妆楼、水晶宫。楼内供奉的是晋源水神。楼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砖砌石洞3孔,在中间石洞内,供有铜铸水母像,端坐于瓮形座位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关于水母娘娘,民间还流传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如感兴趣请移步。

水母楼二层供奉水母成仙像,两旁分别塑有4尊风格别致的鱼美人塑像。这组“鱼美人”,正面看去是体态端正的美女,从背后看则是美妙的游鱼。宽广的衣袖,轻盈地飘逸摆动着,姿态优美,形态各异,是难得的艺术佳品,被称作“东方美人鱼”。

参观完水母楼,我们再次穿过鱼沼飞梁,去看下晋祠三绝之一的“周柏”。周柏,周初所植,距今逾三千年。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屈,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宋欧阳修有诗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周代柏树,阅尽晋阳沧桑,是中国漫长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最具权威的见证者,更是古老晋祠历史文化发展的检阅者。

我们前边的这座亭子和难老泉亭相对,叫善利泉,和难老泉、鱼沼泉合称为“三晋名泉”。再往东北走,沿着八角池北的台阶往上,这就是唐叔虞祠了。

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时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想了解唐叔虞是如何封到唐国的,请移步进行了解。现在的祠堂是经元、明、清三代翻修扩建而来,殿内塑像均为明代作品。过殿内的乐伎像系元代作品,为研究元代乐器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出了唐叔虞祠,我们来到贞观宝翰亭,看一下晋祠的镇馆之宝——唐碑。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李渊父子在起兵前就曾在晋祠誓师,祈祷于叔虞像前。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李世民在晋祠写下了《晋祠之铭并序》一文,其中这样写道,唐叔虞的风骨,至今仍在晋祠之地沿袭,这是唐朝帝王祈祷膜拜之地,这是唐王朝起兵誓师之地,这样一个地方,“金阙九层”、“玉楼千仞”,晋祠的建筑之繁盛、地位之显赫,以至晋阳古城的建筑之繁盛、地位之显赫,由此可见一斑。古唐国在此兴盛,唐王朝由此发家,唐文化以此为渊源之地,此所谓晋祠为唐朝之始,唐文化之源。想深度解读唐碑内容的朋友,可移步。

了解了唐碑后,我们就直接前往南区的“奉圣寺”(晋祠博物馆出口方向),步行路程约十五分钟。当我们看到景清门时,就已经来到了奉圣寺了。景清门又称惠远门,原为晋祠正门,现为奉圣寺正门。原奉圣寺规模宏大,被唐高祖李渊赐名“十方奉圣禅寺”。现奉圣寺分为前后两进院落,大雄宝殿、过殿、山门均是19世纪80年代初搬迁而来的元、明古建筑精品。

进来奉圣寺后,我们先看到的是大肚弥勒佛,背面为韦驮护法。殿内木材引用天然弯曲原木作主要的构架,其中的结构是煞费苦心拼凑成的,在困难的物质条件限制下,表现出较多的设计匠心,当为典型的元代山西地方手法。

最后一重殿为大雄宝殿,是由太原东山马庄芳林寺迁来。此殿建于宋,重建于明,清代屡有修葺,斗拱用材较大,简洁舒朗,气势宏伟壮丽。脊顶的“狮象宝瓶”、山门抱叉墙上的“团龙”,都是琉璃工艺佳作。

奉圣寺内的芍药花,在四月中旬至五月开得正盛,如果在花期来还能徜徉于花海,也是一大乐事。过小门进浮屠院,舍利生生塔耸立院中央,保留着早期规制。清乾隆重建塔时,发现了地宫内的一个石舍利函。石函内贮银匣,匣中金瓶里藏有舍利。石函盖上刻有“公元1039年(宋宝元二年)重修塔”的铭文。根据佛教的说法,舍利是“生生不竭”的。因此,宋朝重修此塔时,便把它取名为“舍利生生塔”。

舍利生生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总高38米。塔西面设拱门,虚实相错并绕有矮栏,塔内有楼梯道盘旋可登。每层门额均有题字。北壁嵌里书“舍利生生塔”大字刻石。塔平面每层递减,收束十分明显,使得整座塔造型稳健刚劲。塔体第一层南向辟券门,第二层起每面设拱门虚实相错。每层均有砖砌斗拱飞椽,其上出平座,琉璃脊饰代替了小型勾栏,可供凭倚。

塔顶八面镶嵌琉璃坐龙八条,姿态生动,异彩纷呈。塔体一层悬木刻大匾,二层至七层四周拱门上有雕砖刻大字匾24块,均为清乾隆翰林院编修、书法家杨二酉撰并书。想了解每一层子匾的内容,请移步。

我们从浮屠院正门出,眼前即是博物馆出口。

过“市楼”、“铜封懿趾”“晋文公祠”,往东走穿过晋祠公园,约半小时我们便返回到“迎曦门”了。一路上风光正好,微风从湖面吹过,这是燥热天气下最好的安慰了吧。再原路返回停车场,我们此次的晋祠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听,也请大家持续关注星说旅游,带您了解不一样的城市文化。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新冠疫情集中暴发,对旅游的冲击前所未有,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大量流失,一批人走了,一批人还坚持着,对于干旅游的人来说,旅行社更像是人生中一个服役的战场!对工作,我一直不曾放弃,写点什么,也许只是证明我还在!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