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14610天,350640小时。
自1984年荣获中国名酒称号以来,郎酒的每一天都在追求“更极致的品质”。
今年重阳,郎酒再次开启新一轮酿造周期。热气升腾,翻沙声起,酿造车间内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满是郎酒人对于传统技艺与自然法则的高度敬畏。
下沙大典现场,郎酒股份常务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青花郎事业部总经理梅刚宣布:到今年重阳下沙,郎酒已实现优质酱酒产能7.2万吨,不同年份老酒贮存达26.5万吨,2030年预计将分别达到10万吨、50万吨。
在行业领先的产能背后,首座世界级白酒庄园承载的“生长养藏”独特酿造体系,其不仅赋予郎酒追求更极致品质的空间、还赋予了其“郎味”风格,令郎酒足够底气,实现从中国名酒到唯一庄园酱酒的跨越。。
01
产能7.2万吨,品质第一环有了硬保障
1984年,郎酒获评中国名酒,年产能仅千余吨。2024年重阳下沙,郎酒酱酒产能达到空前的7.2万吨。产能之外,郎酒也实现了从销售规模不到5个亿到突破两百亿的“指数级”转变。
产能,是企业品质保障的第一环。
“古法酿造、现代设备、智慧生产”,四十年间,数十倍产能的攀升到数十倍销售规模的增长,这一巨大变迁背后,是百年郎酒守正创新的执着追求与坚守。
正如活动现场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所言:“白酒是一个关于时间价值的产业,从1984到2024,赤水河左岸,变化的是酿造贮存条件、是一代代产品升级和一代代郎酒人的传承,不变的是郎酒对极致品质的追求、对消费者的承诺和走向世界的决心。”
如今,在酿贮规模的保证下,郎酒的酱香大单品红运郎、青花郎、红花郎,从新酒的基础品质到贮存时长,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其主体基酒贮存时长分别被提升至12年、7年、5年以上,且比例不低于80%,并分别配上了不低于30年、20年、15年的陈年酒与不同风格的调味酒精心勾调。
但事实上,郎酒对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扬、对酿造与品质的钻研探索,还有更多独特之处。
02
从“传统12987”到独特的“生长养藏”,是如何炼成?
众所周知,大曲坤沙“12987”工艺,是酱酒的灵魂。
对于郎酒而言,12987,是底线。而底线决定基础,郎酒还在以不同形态的贮存、勾调技艺、科学酿造等方面不断超越。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团队曾为“郎味”给出了答案:是立体的赤水河左岸,造就独具特色的酱香郎酒。
一方面,在坚守传统“12987”工艺的基础上,郎酒依托于全行业最立体生态,探索出“生长养藏”的酿贮脉络,让基酒在各个关键环节因得到恰当的贮存而品质更高,更有“郎味”。
生,即生在赤水河。对于郎酒来说,品质的第一步便是原料——选用是赤水河旁川南地区特有的糯红高粱和小麦,保证原料的品质。郎酒还培育出“郎糯红系列”高粱品种,各项指标较老品种更优,更加适配郎酒多轮次蒸煮、糊化发酵的酿造流程。郎酒对原料的严格要求,为优质酱酒的诞生打好了重要基础。
长,即长在天宝峰。第一阶段,十里香广场露天陶坛静贮,昼夜温差为原酒提供了良好,是青花郎贮藏秘笈的第一个环节,天风浩荡,加速酒分子运动,,利于醛类物质的挥发,酒体内在酯化反应充分持续,提升成长速度;
养,即养在陶坛库。在天宝峰感受原酒成长的萌动后,进入贮存的以金樽堡为代表的室内陶坛库,借助陶坛的特质,酒体醇化老熟,日益厚重,陈化生香。
藏,即藏在天宝洞。郎酒独有的天宝洞是自然的偏爱,常年恒温恒湿,是天然贮酒宝地。万只酒坛 身披酒苔,坛中美酒闭关修炼,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方出关。
具体而言,郎酒首开这四个先河——生态酿造、露天贮酒、天然洞藏、庄园酱酒,“立体”的赤水河左岸,造就唯一的庄园酱酒。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团队表示:郎酒的“生长养藏”,将赤水河谷自然环境与天然禀赋运用到极致。
结合每个层位的地理特征,郎酒原粮种植、取水、制曲、酿造、祛烧、露贮、坛贮、洞藏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每个环节,都能找到适宜的位置,都有大自然的深度参与,都是与地理环境的深度对话。
大自然厚爱郎酒。
依托庄园的“生长养藏”,丰富郎酒的极致内涵。
另一方面,郎酒还建立全行业首座品质研究院综合楼;发布全行业首部《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对酿造环节实现标准化和透明化,推动传统工艺到科学酿造的巨大跨越。不仅如此,郎酒人更科学提炼出“13569”的勾调工艺。
在这些buff加持下,郎酒不仅因”生长养藏“的酿造体系而独特,甚至在传统的“12987”工艺都有了自己的“郎字标签”。而这,也是郎酒成为中国名酒40年,从中国名酒和唯二酱香名酒之一,跃升蝶变成为唯一庄园酱酒的缩影之一。
从中国名酒到唯一庄园酱酒,其内核离不开品质二字。40年以来,郎酒不变的是对于“12987”这一传统酿造工艺的坚守;变的是其在坚守的同时,以“极致品质”为目标,以庄园为载体而守正创新出得“郎味”。在品质的硬保障之下,一个关于赤水河左岸的郎酒庄园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