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此时,提出了统一大市场?

大渔的江湖 2022-05-06 02:54:33

前一段时间,咱们提出了关于统一大市场的想法,不少人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我觉得,任何一件大事,如果不能结合事情的主导者,所面临的内外形势,都是不全面的,为此我也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统一大市场从字面来看,是将内部分散的市场,整合到一起,使市场要素可以更好地流通交换,这事也谈不上有多新鲜,过去的四十年间,我们之所以出现长时间的持续增长,靠的就是内部的各种资源可以自由地流通,这次把已经在做的事,又再一次提出来,搞的不少人,一时间,很是有些莫名其妙!

这种事怎么说呢,相比于过去,我们进步很大,相比于未来,现在又不太够,近几年白马杰克,虽然因为成了新的包租人,走下了神坛,但不应该完全否认他过往所做的一切,过去十几年,我们之所以快速的拉近与美国的差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通过互联网间接地打通了未知壁垒,使大市场连成一片,依托这个网上市场,很多互联网企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可惜的是,直到今天,依旧有它覆盖不到的地方!

心细的小伙伴,应该早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地方总有那么一两个,不怎么赚银子,也没什么效率,却始终屹立不倒的企业!为什么会如此?这就得从全球化说起!

过去几十年,我们能够崛起,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地方进行公司化,考核进行GDP化,使内部的资源要素得到了极大释放,不过也不是全无缺点。

在全球大分工的时代,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天赋,参与到全球的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一碗饭,具体到每个国家内部,又进行二次分工,沿海地区因为运费优势,产生了比其它地区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贸易繁荣之后,产生了对优质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进而让这片区域内的收入,明显的超过了内陆地区。

时间一久,必然对内陆的各种资源进行虹吸,虽说因为转移支付的存在,让资源流失的一方得到了一些弥补,但马太效应下,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已经很难更改,这种情况对于整体来说,是更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提升,但对于已那些已经公司化,GDP化的地方而言,他们的上升空间已经被锁住。

美国有一本书叫乡下人的悲歌,书中很好地解释了,当一个地区被吸干资源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不想步它的后尘,接下来自然是一大堆的僵尸王者,陆续出炉!

了解我的朋友都清楚,我以前说过一个观点,有些人看似非常努力的工作,却出现越努力越糟糕的局面,其实何止是人,就算是企业也一样,任何一个人或企业不是以需求为导向,仅仅为了努力而努力,为了生产而生产,结果一定是,越努力,越路窄,越生产,越过剩,你要说是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那?我仔细想了想,还真不是,他们成功地降低了市场要素的流动,抵消了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人!

本来呢,在以往那种增量时代,这种僵而不倒的方式虽说有些降低经济效率,倒也贡献了些工作和收入,再加上源源不断的增量,可以很好的被掩盖,不过随着全球进入存量时代,各国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多,不再像以前一样,热衷于依靠创新获取财富,反而寄托于通过各种黑手,搅动全球风暴,强制地从它国获取资源,以完成内虚外补。

最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想通过外部需求,获得增量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此之前的那些瑕疵,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当然,地方也清楚这些,所以他们一直试图通过,靠银子砸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记得早期的太阳能,中期的电动车,现在的芯片,全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至于结果,大伙也清楚,做的好就那么几家私人企业!不过为什么会如此?

原因就那么两个!

第一 银子不是自己的,花起来没有预算,没有节制,经常是一窝疯的上,又一窝疯的下,搞的是一地鸡毛,

第二 目的不一样,企业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地方则是为了完成任务,前面说过,任何创新脱离了基本需求,最后一定是面子工程,好看但不顶用。

不过咱们要客观一点,任何一件事情能够存在本身就有其合理性,二战后的70年,能够熬得出头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出口导向,这个行业极其适合底子薄弱,需要完成原始积累的国家,不过适合归适合,想要做的好,却并不容易,外部的需求虽然多,但因为门槛较低,竞争对手也多,想要做到统治级的出货量,就必须得形成多方共识。

打个比方,企业就得加班加点地生产,工人就得三班颠倒的工作,地方就做自己最擅长的招商,修建基础设施,以及帮忙寻找销路的辅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地方,这世上廉价的人工,想赚银子的企业到处都是,但为什么最基础的出口导向做的好的,却并不多?

答案很简单

,他们始终缺少一个,兼具灵活和执行力的组织架构,类似早期英国的资本国家,能够出现较为完善的市场循环,是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才等来了市场自然发酵,后来的美国即使加速了一些,也需要100多年,如果后发国都等着市场自然发酵,那还有什么效率可言?

索性任何事都有相反的一面,资本主义的无尽掠夺倒逼出了计划经济,先发国的先发优势,同样倒逼出,后发国用尽一切方式来弥补差距,但这有一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兼具灵活和执行力的组织架构,打压一切不配合者,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力量朝一个方向使,素质差就通过教育来弥补,路不通就通过基建来修补,成本高就压低开支,竞争不够就搞地方公司化,考核GDP化,如此才能够使效率得到最大化,出现跨越式的发展!

可惜,四十年下来这种方式也走到了尽头,全球环境不断巨变,以往占据优势的出口导向越发变得难以为继,可以说,我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创新,也只能通过创新来获取新的增量!

过去的王朝达到300年就会出现晚期症状,原因就在于系统运行得太久,导致漏洞太多,那些有能力的人会通过漏洞,使财富以一种极其夸张的速度集中,出现了国穷民困,一小撮富的神奇局面,像现在美利坚就出现这一典型症状,佩希洛大妈的财富,这些年可是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都多亏了她的敏锐嗅觉!

一般这个时候,系统出于自救,会出现一批修补漏洞的改革家出现,重新分配蛋糕,这种在原有的存量上进行分蛋糕,往往会得罪太多人,而改革家所有的想法又要通过他们来实现,结果就是再好的想法,要么不实施,要么在实施的过程中变了味,所以修补漏洞这个事,做得好能够续命,做得不好,就会使长期处于生存边界的底层,负担更加沉重,此时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导致一场场巨大起义。

等到新王朝出现,人口少了,土地多了,财富也完成了新一轮的分配,盛世也就接连到来,大伙别看只是几句话的描述,整个过程还是相当惨烈的!

如果不想如此就只能通过创新,在不触及原有利益的情况下进行增量分配,请大伙多念几遍这句话,这句话是资本主义之所以有那么多问题,依旧还没有凉透的原因,它内部存在一种天然机制,让经济从毁灭中迎来颠覆式创新,这种创新是相对温和,不触及原有利益的情况,进行的一种分配,只要中下阶层有了正常的收入渠道,就等于有了需求,有了需求就可以去购买那些商家生产的商品,产能过剩才会得到抑制,整个社会才会再一次的进入良性循环。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如果它始终不出现,会出现什么?一战二战的本质就是为了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产能过剩,不过现在只有大国之间手中多有大棒,常规的火力,即使不如对方也具有反制的能力,再想像一战和二战那样,概率还是相当低的。

本编写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其实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走到今天,前方已经近乎无路可走,不论是我们还是美国,亦或是其它国家,都寄托于通过创新来完成新一轮的变革,像咱们这,先提出了内部大循环,释放需求,又提出统一大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本质就是想打通最后一个环节,使得需求结合生产,更好的为创新铺路!

不过我始终有一个疑问,在大棒的压制下,类似于通过一战二战,这种激进的方式消灭过剩产能的方式已经难以出现,在叠加货币无锚的时代,这一次的产能过剩又该持续多久?又该多严重?

如果往后的时间,美国依旧仗着美元进行无底线的收割,搞得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出现了国穷民困,即使在最后阶段真的搞出了颠覆式创新,会不会再一次出现1929年的翻版那?

全文完,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帮忙转发下吧!

17 阅读:1644
评论列表
  • 2022-05-16 02:38

    钢筋水泥堆砌的繁荣是建立在蒸蒸日上的国民收入,平稳上行的国际订单!然,这种条件已经看不到了,闷声发财韬光养晦的路子难走了!房贷透支了两代人,浪费到千年极限,需要时间换空间啊!北方的衙门观念捆绑了小群体的利益,宁愿躺平也要守住私利,让中小企业没了活力

  • 2022-05-06 13:14

    1929发生了什么[汗]

  • 2022-05-07 18:35

    创新。。。。其实现在几乎所有的所谓技术创新都是基于二战那代人的底子或理论的缝缝补补。

  • 2022-12-26 15:24

    为收台做准备

  • 2022-07-01 09:24

    秀,[点赞]

    用户16xxx72 回复:
    观点很正,关键是大一统更会加巨垄断,新生的利益体难以突破,加巨市场矛盾,必定有资源有关系,有消息,更容易获得权利的始终都是这部分的先得利益体,到时怎么实现新一轮的资源再分配,
  • 2022-05-06 11:53

    [点赞]

  • 2022-05-06 21:31

    当然其实现在,大多数行业,大多数人也没有创业基金!所以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吧!

  • dlm
    2022-05-09 15:12

    净说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