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挑选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军首领,是如何考量的?

正瑜河套 2024-05-28 07:10:10

北洋海军的军官群体中,福建籍人士占据了显著多数。他们因乡情与同学情谊的深厚纽带,逐渐凝聚成一个特殊的团体,被称为闽党。在这一群体中,刘步蟾身为北洋海军右翼总兵,被众人推举为领袖。而在闽党的核心内部,又有一批以方伯谦、邱宝仁、林颖启等高级军官为核心的小圈子,他们彼此间关系紧密,形成了坚固的联盟。这种基于同乡同学身份的结党行为,除了加强彼此间的情感联系外,更多的是为了谋求共同的利益,实现进退同步。

自1875年起,北洋大臣李鸿章在选拔北洋海军统帅时,深思熟虑。他采纳了南洋大臣沈葆桢的建议,即选拔既有战争经验的老将担任统帅,又辅以接受过学堂教育、具备近代海军专业知识的年轻将领。这样的新老结合,期望能在时间的磨砺下,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拥有丰富战争经验和官场资历的杰出统帅。最终,李鸿章选中了出身淮系铭军、总兵身份的丁汝昌。这一选择并非出于私人情感,而是因为在具备相应资历的淮军将领中,丁汝昌既无强大的政治背景,也没有庞大的家族势力,且当时正处于离职状态。这样的背景使得他相对容易驾驭,不会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同时,丁汝昌性格忠厚、虚心好学,作为统帅,即便面对军中的矛盾纷争,也能妥善处理,避免事态恶化。

丁汝昌接任北洋海军统帅后,以其宽宏和蔼的性格赢得了众人的尊重。然而,刘步蟾、邱宝仁等军官因丁汝昌缺乏专业的海军背景,逐渐对他产生了轻视之心。在处理海军事务时,他们常常以专业问题为借口,为难和要挟丁汝昌。邱宝仁、林颖启等人性格桀骜,多次不听从命令。幸得丁汝昌性格忍让克制,才使得北洋海军中的将帅关系没有进一步恶化。这种部分中高级军官气势凌驾于统帅之上的情况,无疑给丁汝昌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担任北洋海军统帅之前,丁汝昌只是淮系铭军中的一名普通总兵,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和战功,因此在淮系官员集团中并不受重视。即便后来他晋升为海军提督,但与李鸿章、刘铭传等淮系大佬相比,他的地位仍然显得较低。李鸿章在指挥调度丁汝昌时,也常常表现出霸道的态度。这种地位上的差异,使得丁汝昌在为北洋海军办理交涉事务时,难以展现出强势的态度,甚至经常陷入艰难的境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