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加里曼丹岛

旧梦拾遗 2025-01-03 09:45:07

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旧称婆罗洲(Borneo)。世界上第三大的岛屿,总面积75万平方千米,目前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三国。加里曼丹一词指的是马来西亚一带的某个民族,后来成为印尼语对整个岛屿的称呼。西方人将该岛称为Borneo,来源于文莱王国(Brunei kingdom),中国历史上称为渤泥,近代以来翻译为婆罗洲,目前国内采用印尼语的叫法,称加里曼丹岛。

加里曼丹岛被赤道穿过,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超过3800毫米,终年高温潮湿,但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相对干燥。加里曼丹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并且山地纵贯岛屿中部,除了少数沿海、沿河地区,大部分地区历史上人烟稀少,这个岛屿的北部腹地也是目前地球上人类接触最少、未知生物最多的角落。

加里曼丹岛拥有大面积的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南段主要位于印尼境内,海拔相对较低,平均1200米左右,在岛屿中部,加里曼丹中央山脉海拔开始升高,平均可达2400米,大致构成了印尼与马来西亚的分界地带。山脉北段延伸进马来西亚境内,其中整座山脉最高峰,同时也是全岛最高峰位于北段的基纳巴卢峰,海拔达到4095米,位于马来西亚沙巴。

▲加里曼丹岛地形图:中央为大面积的山地,其中腹地海拔可超过2000米,沿海大部为平原,东南部有南北走向的山脉。

▲基纳巴卢峰:海拔超过4000米,是加里曼丹岛和马来西亚的最高峰。山顶冬季最低温可以到零下4度,偶尔会结冰或霜冻,几乎无雪,山顶为花岗岩,无植被覆盖。基纳巴卢峰攀登一般需要2天时间,目前是沙巴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加里曼丹岛沿海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加里曼丹省、砂拉越一带。岛上河流多短促,长度普遍在160公里以内,这些河流也成为沟通沿海与内陆的交通通道,岛上一些重要城市就位于沿河地区。

▲加里曼丹岛河流:从中央的山地放射状流入周边海域,内陆人口与城镇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但这些放射状流入大海的河流,也影响了不同流域之间的交流,长期以来岛屿向外联系远比内部联系更加容易。

加里曼丹岛内陆为雨林地带,开发有限,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目前加里曼丹岛总人口约2300万人,相比于其广阔面积,人口密度并不高,在人口稠密的东南亚地区算是难得的空旷之地。该岛70%以上人口居住在印尼境内,印尼在岛上划设东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省和北加里曼丹省,共5省,总人口约1700万。

马来西亚部分(东马)包括沙巴、砂拉越,此外还有一处近海岛屿纳闽,总人口590万。文莱人口约46万。

▲加里曼丹岛目前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三国。三沙市曾母暗沙距离加里曼丹岛不到120公里。

加里曼丹岛的族群主要为南岛语系各族群,包括达雅克人(原住民)、班查人(外来的马来人、爪哇人等族群与达雅克人融合形成),以及外来的马来人、爪哇人、布吉人(武吉士)、马都拉人等,此外还有华人。

达雅克人(Dayaks)在马来语的意思是山区内陆人,现在用来称呼岛上所有原住民的部落居民。目前达雅克人总人口约800万,占全岛人口30%以上,其中印尼境内约450万,马来西亚境内超过350万,60%以上信奉基督教,30%左右信奉伊斯兰教,原始信仰及相关的风俗依然在达雅克人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加里曼丹岛原住民达雅克人部落划分,目前加里曼丹岛沿海地区多为马来人、爪哇人、马都拉人移民,内陆地区是达雅克人的传统故土,目前达雅克人也大量进入沿海城镇务工,历史上达雅克人也与外来移民融合,或接受外来的宗教而形成了新的族群(如班查人、古泰人)。

▲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加里曼丹岛原住民语言与爪哇岛、马六甲海峡两岸的语言有明显的差异。由于移民的原因,加里曼丹岛语言也是今天马达加斯加语的源头。

达雅克人与外来的马来语群各族,融合形成了定居沿海、信仰伊斯兰教的族群——班查人(Banjar, Banjarese),主要居住在南加里曼丹省为中心的岛屿东南部。班查人总人口约500万,占全岛人口的20%左右。班查语融合达雅克语言、马来语、爪哇语元素,长期是加里曼丹南部一带的通用语。班查人与达雅克人关系密切,一些达雅克人改信伊斯兰教,并与班查人一起生活后,往往很难区分开来。

加里曼丹岛上大部分人口为外来的马来语群各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加里曼丹岛在印尼建国后成为疏散爪哇岛、重点开发的区域,也因此汇聚了印尼各主要的民族。马来西亚境内依然有超过一半人口为原住民。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地区族群分布,其中班查人是历史达雅克人与外来移民融合形成的族群,在马来群岛以经商而闻名,古泰人为接受了伊斯兰教的达雅克人,相比于班查人,达雅克的文化影响与特点更加明显。传统的达雅克人多居住在内陆地区,外来的马来人、爪哇人等多居住在沿海地区。

▲东马一带族群分布:华人、马来人等后来的移民多生活在沿海城镇,内陆居住着达雅克人等原住民,与印尼境内族群分布状况接近。

加里曼丹岛华人约120万,其中印尼境内各省40万,马来西亚砂拉越地区55万。

▲加里曼丹岛汉语方言分布:其中以古晋为中心的砂拉越是华人最集中、来源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当地集中了福州、闽南、客家、潮汕等中国东南一带几乎所有方言。

此外,马来西亚沙巴一带还生活着80万来自菲律宾的难民和印尼的劳工。

公元3世纪的东吴时期,中国就有著作(康泰所著《吴时外国传》)隐约描绘了加里曼丹岛的存在:诸转薄(爪哇岛)之东北有巨迹洲,人民无田种芋,浮船海中,截大蚶螺杯往扶南。说明当时的加里曼丹岛居民不种田,而是以出口海产营生。公元5世纪,东晋僧人法显从印度回国时,曾在加里曼丹岛一带停留。公元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梁书·海南诸国列传》记载了加里曼丹岛的情况,婆利国,在广州东南海中洲上,去广州二月日行。国界东西五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一百三十六聚。土气暑热,如中国之盛夏。

尽管中国的史料对加里曼丹一带的记载更为详实和连贯,但同当时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一样,加里曼丹岛早期受印度文化元素影响强烈。根据考古,加里曼丹岛东部曾出土过公元5世纪左右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元素的石碑,加里曼丹岛西部的卡普阿斯河(Kapuas,世界上最长的岛上河流)河谷也曾出土过与同时期印度笈多王朝风格接近的婆罗门教、佛教雕塑。当时,加里曼丹岛东部被一个叫古泰王国(Kutai Martadipura Kingdom)的国家统治,信仰婆罗门教,这一宗教被印度的商人带来,被当地所接受。

▲古泰王国大致位于今天东加里曼丹岛马哈坎河沿岸,这个婆罗门教国家不仅是加里曼丹岛,也是今天印度尼西亚境内被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国家。从这一点来看,加里曼丹岛也并非马来群岛中的偏远角落,而是很早就接受了外来文明的影响。

6世纪左右,加里曼丹岛北部,今天文莱一带建立有佛教国家,其与中国的往来被隋唐的历史所记载,称其为渤泥国,当时的文莱王室主要通过南海地区的贸易致富。渤泥国自宋代以后,曾有过多次与中国开展朝贡、贸易的记载。

8世纪时,来自苏门答腊的移民在加里曼丹南部建立了丹戎布拉王国(Tanjungpura),一直存续到14世纪左右,后被满者伯夷吞并。

公元5世纪后,加里曼丹岛沿海地区长期存在一些以港口为中心的小型贸易城邦。这些城邦往往以婆罗门教、佛教为主要信仰,许多统治理念也来源自印度,构成了典型的“曼荼罗”结构,港口与内地土著保持着极为松散的贸易联系。

12到13世纪时,位于马六甲的室利佛逝(Srivijaya)、爪哇岛的谏义里国(Kediri)都曾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加里曼丹岛西部沿海地区。这些国家普遍信仰印度教。

▲12-13世纪马来群岛的两个国家:室利佛逝、谏义里相互争夺群岛地区的贸易主导权,加里曼丹岛是双方势力重叠的地带之一。

14世纪,伊斯兰教传入文莱,文莱王室改信伊斯兰教,文莱成为苏丹国。14世纪是伊斯兰教在马来群岛大规模传播的时期,但是在偏僻的加里曼丹只对部分沿海地区有影响,而在南加里曼丹一带,还继续存在着一些印度教的国家,比如Negara Dipa,这些国家居民主要是当地的班查人。班查人一直到15世纪后才开始改信伊斯兰教。

▲15世纪到19世纪文莱版图变化:文莱最早是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14世纪后,文莱王室皈依伊斯兰教。

公元13世纪末期,以爪哇岛为中心的满者伯夷帝国建立,并在14世纪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包括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苏门答腊岛、小巽他群岛等马来群岛各地。这个帝国对爪哇岛以外的统治采取纳贡、附庸等形式存续,是否可以称之为一个帝国还有待商榷,本质上也是一个以都城为中心,与其他部分保持松散联系的曼荼罗结构。但无可争议的是,满者伯夷是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东南亚最后一个主要的印度教、佛教国家。此后的马来群岛进入伊斯兰教的时代。

▲满者伯夷帝国:印度尼西亚历史版图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之一,不过虽然叫帝国,但满者伯夷对周边岛屿的控制并非像亚欧大陆帝国那样紧密,更多的以贸易主导权的形式对当地形成约束。

16世纪左右,伊斯兰教开始大规模进入加里曼丹岛南部沿海,当地开始出现了一些穆斯林商人建立的苏丹国,如马辰(班贾尔马辛)、三发(Sambas)、苏卡达纳(Sukadana)和兰达克(Landak),这些苏丹国有的向更强大的爪哇岛穆斯林政权效忠,以维系在马来群岛一带的贸易权。

▲16-17世纪加里曼丹岛西部众多的小型穆斯林城邦(苏丹国)

▲16世纪建立的班贾尔苏丹国,推动形成了达雅克人与外来马来、爪哇移民融合的班查人,这个国家一直存续到19世纪末才被荷兰完全吞并。

▲14世纪在加里曼丹岛东部,穆斯林入侵了当时古泰王国(婆罗门教),建立起新的古泰苏丹国,19世纪被荷兰吞并。

▲16世纪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苏丹国与苏禄苏丹国争夺当地的控制权和贸易主导权,苏禄苏丹国长期控制着加里曼丹岛东北部(今天沙巴州东部)地区,对今天当地的外交、安全带来潜在的影响。

葡萄牙人在16世纪左右到达加里曼丹岛并建立贸易联系。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在爪哇岛等地建立商站,并控制了马鲁古群岛等地。从17世纪初到179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建立起以香料贸易为核心的商业殖民地,公司直接听命于荷兰国会,公司则获得贸易垄断权。荷兰在1611年夺取的巴达维亚,则成为统治殖民地的总督府所在地,后来成为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城市。

1799年12月,荷兰东印度公司因为财务状况恶化,宣布倒闭,公司资产和土地被当时的荷兰政府(时为法国傀儡国巴达维亚共和国)接管,1826年组建荷属印度政府。

实际上19世纪前,荷兰东印度公司及荷属印度政府对爪哇岛以外的多数外岛控制程度并不深。加里曼丹岛上的文莱苏丹国长期存在,并且控制了加里曼丹岛北部大部分沿海地区,东部部分沿海地区一度被来自菲律宾的苏禄苏丹国以及海盗控制,而在南部地区,一些穆斯林城邦依然存在。

▲荷兰对印度尼西亚控制情况: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荷属印度一直有大量的苏丹国、城邦存在,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兰人才吞并这些小国家,完全控制印尼。

1777年,华人罗芳伯在加里曼丹岛西部卡普阿斯河一带建立了华人自治共和国,即兰芳共和国(Lan Fang),并以兰芳公司名义向当时的清朝称臣,但未被接受。

▲18世纪在加里曼丹岛西部,由华人建立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是历史上海外华人建立的第一个共和国,首都位于东万律,靠近今天的坤甸。华人是加里曼丹岛开发的主角之一,也是将加里曼丹岛各地乃至整个马来群岛联系起来的重要商业族群。

19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范围内瓜分殖民地浪潮开始掀起,加上其他欧洲国家在东南亚的势力逐渐扩大,荷兰加强了对加里曼丹岛的控制,并相继控制了三马林达、马辰等城市,到19世纪末期,基本控制了今天加里曼丹岛南部地区,即印尼部分。1912年清朝灭亡后,荷兰人正式宣布占领兰芳共和国。

加里曼丹岛北部,1841年,一位英国人因帮助文莱苏丹国平叛有功,获得了今天砂拉越一带的土地,建立起砂拉越王国,并获得英美等国的承认。1855年,英国夺取原属于文莱与苏禄控制的加里曼丹岛北部,即沙巴地区,建立北婆罗洲与纳闽领地(prefecture of North Borneo and Labuan)。1888年,砂拉越王国、文莱苏丹国成为英国名下的保护国,英国则进一步加里曼丹岛北部整合成为英属婆罗洲。

▲19世纪中叶英、荷瓜分加里曼丹岛前夕当地的政治格局

▲1841年,一位英国人詹姆斯·布鲁克因帮助文莱平叛有功,获封砂拉越一带的土地,同时文莱苏丹还封其为拉惹(罗阇,梵语酋长之意),后来詹姆斯·布鲁克实质上掌握了对砂拉越的控制权,建立当地的行政体系、法律体系,废除当地原有的一些制度。1888年,砂拉越王国成为英国保护国。1946年,布鲁克家族放弃了当地的统治权,将砂拉越交给英国,从此成为英国皇家殖民地直至马来西亚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1941-1942年发动了对加里曼丹岛的入侵,英国、荷兰军队很快投降,1945年开始,盟军发动婆罗洲战役,解除了岛上日军的威胁。日本投降后,英国、荷兰重新回到岛上。1946年,砂拉越王国的统治者放弃主权,砂拉越与沙巴分别成为英国的皇家殖民地(Royal colony,即直属殖民地,与当时的新加坡、香港性质一样)。

▲日军占据加里曼丹岛期间军力驻扎情况,日军从1941年到1945年控制了加里曼丹岛,统治中心位于古晋。整个岛屿驻扎的日军最高达到3.2万人。

▲婆罗洲战役,西南太平洋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盟军在当地实施了二战期间最后一次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控制了岛上大部分地区,并将日军围困在少数据点,解除了当地日军对其他战线的威胁。

1945年8月17日,印尼独立运动的领袖苏加诺与哈达发表独立宣言,但这份独立宣言没有被得到承认。1946年10月,荷兰重返印尼,并在1947年发动了战争,试图恢复对印尼的统治。在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与干预下,荷兰发动的战争以失败告终,1949年,印尼以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的名义获得独立。印尼独立实际上是建立了由一个由印尼人控制的印尼共和国与其他荷兰人控制的地区,共16个成员国共同组成的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当时还属于荷兰-印度尼西亚联邦的一部分,1954年脱离荷-印联邦)。1950年,包括加里曼丹岛上的5个成员国在内的其他地区陆续整合进印尼共和国,1950年8月,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正式合并成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印尼独立初期的政治格局:由印尼人控制的印尼共和国,以及由荷兰人控制的其他部分,共同组成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一直到1950年,荷兰人控制的部分陆续整合进印尼共和国部分,然后印尼共和国再与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最终正式合并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950年,加里曼丹岛印尼部分整合成为一个省,即加里曼丹省。1956年,加里曼丹省分为东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及西加里曼丹省三省。1958年,从南加里曼丹省分出中加里曼丹省。2012年10月,再从东加里曼丹省划出北加里曼丹省。

英国对加里曼丹岛北部的统治持续到1963年,当年,位于加里曼丹岛的砂拉越、沙巴(含纳闽)与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共同组成了马来亚联邦。文莱则继续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1971年,文莱实现内部自治,1984年1月1日,文莱获得独立。1984年4月,纳闽从沙巴独立出来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直辖区。

▲文莱地图

▲纳闽地图

印尼独立后,苏加诺等当时的领导人认为马来西亚本应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是由于殖民统治才分化出来,应该并入大印度尼西亚。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当时还是马来亚联邦)成立后,印尼向马来西亚目标发动了多次袭击,双方在加里曼丹岛的印-马边界发生了多次冲突,1966年,双方停火。

▲印尼-马来西亚对抗中战斗与冲突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地的村落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

▲印尼-马来西亚边境

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双边关系中,菲律宾认为其是历史上的苏禄苏丹国领土天然继承者,因此与马来西亚在沙巴东部地区存在潜在的领土争议。而事实上,目前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地区高度自治,当地穆斯林也天然认为马来西亚沙巴部分地区应该是菲律宾穆斯林所有,加上当地海盗猖獗,菲律宾南部战乱导致大量难民涌入,马来西亚沙巴东部地区常年以来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2013年,马来西亚在沙巴成立东沙巴安全区,加强对当地的警戒。

▲苏禄苏丹国:一直到19世纪,苏禄苏丹国依然控制着加里曼丹岛东北部沿海地区,菲律宾穆斯林不少人认为这里沙巴东北部应该由自己控制,这一观点甚至影响了菲律宾与马来西亚的关系。

▲受到菲律宾南部战乱导致的当地难民、海盗问题外溢,马来西亚沙巴东部地区常年面临较大的安全困扰。2013年,马来西亚建立东沙巴安全区,将沙巴东部地区部分区县纳入其中,加强安全警戒与部署。

加里曼丹岛分属三国,看似是马来群岛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心,但实际上这个岛屿在历史上是不折不扣的边缘地带。马来群岛历史上的人口重心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位于爪哇岛,爪哇岛受益于众多火山喷发带来的充满矿物质的火山灰,水稻种植可以达到一年两熟,部分地区一年三熟,农业产量远高于其他岛屿。爪哇岛因此形成了在马来群岛一带最为发达的农业社会,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发展出实力强大的封建国家。直到今天,爪哇岛依然拥有印尼近55%的人口和近60%的GDP。相比之下,加里曼丹岛人口稀少,与新几内亚岛同为马来群岛中人口最稀疏的地区。加里曼丹岛与大多数热带雨林地区类似,尽管拥有众多的动植物种群数量,但枯枝落叶被各种底栖生物消费,难以转化成有机质进入土壤,加上降雨多,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养分流失,土壤为呈酸性的砖红土,相对贫瘠。历史上加里曼丹岛粮食产量较低,当地难以向爪哇岛那样发展出发达的农业文明,因此长期以来加里曼丹岛给外界呈现多是沿海贸易城邦、内陆雨林部落的人文风貌,农业从来不是当地的主角。

今天加里曼丹岛经济以资源输出为主,除了西加里曼丹省一带拥有较为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岛上其他地区经济高度依赖矿产开采,其中石油是一张重要名片,成为岛上三国都依赖的出口支柱。此外,岛屿西部有铝土矿、煤炭资源。加里曼丹岛还是印尼重要的木材产地。农业方面,加里曼丹岛出产水稻、胡椒、西米、油棕、橡胶等作物,油棕等适应热带雨林气候的经济作物被引入,使得当地的农业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油棕适合于热带雨林气候,主要用于生产棕榈油。加里曼丹岛是全球最适宜种植油棕的地区,油棕也成为加里曼丹岛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今天加里曼丹岛印尼部分的人口仅占全国的6.3%,得益于资源开采,尤其是石油产业,加里曼丹的GDP占比达到8%左右,人均GDP略高于全国平均,但总体而言,加里曼丹岛在印尼全国仍属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印尼加里曼丹地区内部经济差距较大,其中东加里曼丹是印尼重要的石油产地,北加里曼丹省得益于人口稀少(仅70万人)、水电开发、石油开采等原因,两省人均GDP在全印尼仅次于雅加达。中加里曼丹与印尼水平接近,其他两省则明显落后于印尼平均水平。

▲印度尼西亚油气开采分布:东加里曼丹岛是印尼油气重镇

马来西亚的砂拉越、沙巴两地人口仅占全马来西亚的17%,GDP占比不到14%。砂拉越、纳闽人均GDP超过全马平均水平和西马大部分州,但沙巴是全马来西亚人均GDP最低的州之一。纳闽以石油、旅游业、自由港、离岸金融业著称,文莱依靠石油开采,均属于亚太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马来西亚与文莱油气开采分布:砂拉越州的美里与文莱的诗里亚是两国石油开采的中心。沙巴州也是马来西亚石油重要产地,开采中心位于纳闽、哥打基纳巴卢。

加里曼丹岛人口集中在沿海或河流入海处,内陆为雨林、山地,开发成本高,同时也阻碍了各人口集中地区之间的联系。印尼各省、马来西亚各州相邻之间相互连接的陆路交通稀少,相互之间联系与对外联系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且各地之间经济结构存在差异,经济收入差距巨大。各地虽然同处于一座岛屿上,实际上彼此独立性较强。历史上,加里曼丹岛形成了多个以沿海城邦为中心的小型贸易国家并立的现象,今天岛内松散的联系不过是历史格局的延续。

▲加里曼丹岛路网:相比于广袤的面积,岛上道路网络较为稀疏,相邻行政区之间联系通道稀少,加上加里曼丹岛面积巨大,道路行驶时间长,热带雨林气候又使得公路养护成本高,陆路运输相比于海运并不具备优势

▲加里曼丹岛城市分布:大多数位于沿海地区,内陆大城市极少,少量内陆城市多位于重要河流沿线。这些城市相互之间通过海运远比陆上联系更便捷,同样的,加里曼丹岛与外界的海运联系也并不比相互之间的联系困难

加里曼丹岛人口稀少、内部联系分散,各个方向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甚于岛内。尽管是这一地区的第二大岛屿,甚至还是马来群岛人口最集中的西部岛群的第一大岛,但从来没有成为过东南亚、马来世界的中心,长期只是爪哇岛、马六甲海峡、菲律宾等人口重心的边缘地带。

但另一个角度来看,加里曼丹岛位置更加靠近马来群岛历史上的核心地带——爪哇岛、马六甲海峡,并非天涯海角,而实际上是马来群岛的真正腹地:地处于整个群岛的中央,同时拥有大面积可开发土地。

荷兰殖民期间以及印尼建国后,一直在开展大规模的移民计划,将拥挤的爪哇岛、马都拉岛人口引导搬迁至加里曼丹岛等外岛,并加大资源开发,发展水稻、油棕种植。

加里曼丹岛是印尼开展爪哇岛人口外迁的重要目标,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与族群冲突问题。环境方面,印尼为在加里曼丹岛开展水稻、油棕种植,砍伐大面积的雨林,并采取了烧荒(烧芭)的方式加快开垦,这一行为不仅造成加里曼丹岛及周边大片地区因为燃烧林木、泥炭带来的雾霾,同时由于雨林的生态特点,使得土壤在缺少植被覆盖的情况下,水分蒸发更快,土壤变得更加干燥,影响种植。当地农民不得不放弃这片土地等待漫长的修复,同时开垦新的土地,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由于烧荒的行为不仅收效低,同时产生了一定的外交纠纷,当前,印尼已经停止在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的烧荒行为,并加大处罚力度。

▲加里曼丹岛森林覆盖变化情况

▲婆罗洲之心: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面积达到2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保护区,岛上三国签署协议确认。这里是加里曼丹岛原始森林的腹地,当地人迹罕至、交通不便,依然存在着不少未被人类发现或了解的物种。

▲印尼烧芭分布及影响范围:加里曼丹岛与苏门答腊岛是重灾区,也造成印尼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之间的外交纠纷。

族群冲突方面,大量爪哇人、马都拉人搬迁到加里曼丹岛,与当地的达雅克人各部落冲突不断增加,尤其在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等达雅克人较多的地区(均在30%以上),外来的马都拉人垄断了部分经济领域,挤压达雅克人的生存空间,大小冲突屡有发生。而在东加里曼丹等省,爪哇人、马来人等来自外岛的族群占比已经超过40%,达雅克人则只有不到10%,当地局势相对稳定。东加里曼丹也成为印尼接下来开展国土腹地开发的重要方向。

2019年,印尼宣布将首都迁到加里曼丹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同时爪哇人、马来人已占据总人口超过40%的东加里曼丹成为迁都的目的地。2022年1月,印尼国会通过迁都法案,将新首都命名为“努桑塔拉”(Nusantara),印尼语意思为“群岛”,即马来群岛的历史称呼。8月12日,印尼总统府举行首次内阁会议,34位内阁成员出席。根据计划,努桑塔拉于2024年8月17日(印尼1945年独立宣言纪念日)落成,同期,努桑塔拉与雅加达新老首都同时举行独立日庆典。但由于新首都工期进展问题,新首都未能如期完工,相关庆祝活动规模有所缩小。预计9月时,首批一万名公务员将搬入新首都,标志着印尼国家政治地理的重新调整。

▲印尼新首都努桑塔拉(Nusantara)分区规划

▲努桑塔拉城市设计效果

▲努桑塔拉政府办公区设计图

▲努桑塔拉政府办公区建设现状(2024年6月)

迁都有利于缓解雅加达的拥挤状态,开发广阔的腹地,加强对东部各岛屿群的影响力。同时借助新首都的建设拉动国内投资,此外当前的印尼制造业发展较快,爪哇岛土地紧张,工农业对土地的需求存在明显冲突,加之爪哇岛港口较少,对于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带来影响,加里曼丹岛土地资源丰富,当地建设港口的条件更加优良,可以通过建设新首都带动工业园区的发展。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印尼正在打造“全球海洋支点”战略(Global Maritime Axis),加里曼丹岛地处马来群岛的中心位置,新首都位置更加靠近太平洋,印尼政治中心的东移,有助于强化印尼与太平洋地区的联系,可以与传统上更靠近印度洋的雅加达、马六甲海峡形成互动,强化印尼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支点地位。

▲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规划的24个港口,其中加里曼丹岛规划了5个港口。

加里曼丹岛,这一地处马来群岛,亦或海洋东南亚(Maritime Southeast Asia)中心,在21世纪迎来了东南亚最大国家的政治中心,印尼也试图用这座新城市彰显其国家与海洋雄心。一个本就处于中心的岛屿,从沉寂的腹地,缓慢步入东南亚舞台的中央,开启漫长且未知的雄心壮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