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毖,字士宪,清河人,出身于名门望族,是东汉末年名臣崔琰的曾孙。崔毖的家族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姑母是幽州刺史王浚的妻子,崔毖与王浚关系密切,成为了他的妻舅。
崔毖在晋朝末年担任了平州刺史,并成为了最后一任汉人东夷校尉。他任职期间,正值五胡乱华的时期,中国北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战乱。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在西晋末年趁机入侵中原,建立了多个政权,导致北方地区分裂和割据。
崔毖出身清河崔氏,他想凭借强大的家族背景,在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招揽流亡的汉人,建立一个自己的割据势力。崔毖虽然有着良好的出身,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却出乎他的意料。
在那个年代,许多流离失所的汉人并没有选择投奔崔毖,而是纷纷前往归附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慕容廆的开明政策和较为稳定的统治,吸引了大量寻求庇护的流民。这一现象让崔毖感到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是因为慕容廆强行扣留了这些流民,阻碍了他们投奔自己。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崔毖没有听从谋士高瞻的劝阻,而是选择了采取军事行动。他游说宇文部鲜卑、段部鲜卑和高句丽三方,说服他们共同出兵进攻慕容廆。太兴初年,三方联军按照崔毖的策划,联合起来对慕容廆发起攻击。
崔毖的计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慕容廆采取了离间计,瓦解了联军的联盟,并最终击败了他们。崔毖的军事冒险以失败告终,了在五胡乱华时期,即使是出身名门的汉族士人,也难以在混乱的时局中轻易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崔毖在联合宇文部鲜卑、段部鲜卑和高句丽三方进攻慕容廆失败后,知道慕容廆的军事实力强大,担心他会起兵报复。为了缓和与慕容廆的关系,崔毖派遣了自己的侄子前往慕容廆处,祝贺其胜利。
然而,慕容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崔毖的追究。他派遣军队“护送”崔毖的侄子返回平州,并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降者上策,走者下策也。”这句话是慕容廆给了崔毖两个选择:要么投降归顺,要么逃亡他处。这实际上是在向崔毖施加压力,迫使他做出选择。
面对慕容廆的压力,崔毖知道自己无法抵挡对方的军事力量。因此,他选择了逃离,带着数十骑兵逃亡到了高句丽。崔毖的逃离意味着他放弃了平州的统治,他的部众和地盘全部被慕容廆接收。最终,老死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