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是舰队遭遇神风袭击吗?最新考古发现另有玄机

娇洋看过去 2024-07-14 06:38:39

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皆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元世祖忽必烈和他的祖先成吉思汗一样雄心勃勃,他几无停歇地发动战争,东征西讨,南攻北伐,想将“蒙古人马蹄所能抵达之处”即全世界都踩在脚下。

1274年,忽必烈出军想要征服不愿称臣纳贡的日本,但蒙古大军的舰队在海上遭遇了强台风,不得不铩羽而归。回到中国后,心有不甘的忽必烈汗于1281年第二次东征日本,没想到再次遭遇猛烈飓风,舰船无法登陆,蒙古军船毁人亡 ,损失惨重,部分登陆的军队被日军围歼,残部只得再次返回。这样,倭国(古人对日本的称呼)幸运地逃过一劫。

神风护佑

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都遇到神秘飓风,后来,日本民间流传开这样一个传说:说元朝时期,蒙古入侵者的战船气势汹汹地逼近日本列岛,形势危急,却在“神风”的阻挠下,才没能进入日本腹地,使日本免遭蒙古军的蹂躏。所以日本民间对“神风”顶礼膜拜,数百年间,人们一直认为是神风救了日本,使其两次逃过了兵火之灾。

但最近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登载了一篇考古文章,考古学家提出,当年阻挡蒙古军的并不是什么“神风” ,而是蒙元舰船质量不好,其拙劣的造船工艺和船舶设计,令元军船队在海上行驶时故障频发,犹如一艘艘“活棺材”漂浮在茫茫大海上,最终必葬身大海。

元军两次伐日之经过

忽必烈第一次出兵东征日本时,出动了900艘战船、1万5千名将士,浩浩荡荡扬帆出海,接踵向东驶去 。

一开始元军进展顺利,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对马岛、壹岐岛,继而登陆肥前松浦郡,与防守日军激战。元军主力登陆后攻势很猛,日军节节败退,眼看阵地就要被攻破了,肥前郡就要失守了,但当日军退至大府宰附近时,夜间忽然袭来一阵蹊跷的狂风,夹杂着暴雨,元军停靠在岸边的舰船被惊涛骇浪打翻了200余艘,很多士兵葬身鱼腹。

按说战舰应当是由最坚固的材料打造而成,即使狂风暴雨袭来,应该也不会对用铁锚固定的坚船造成什么影响。但当猛烈的台风来袭,暴雨倾盆之时,元军将舰船驻泊在博多湾口避风,船只在狂风巨浪中颠簸起伏,无法保持平衡而相互碰撞,使许多舰船被撞损甚至撞毁,从而导致沉没。(***铁马冰河wu***)元军首征日本,战死、溺死将士多达1.35万人,战船撞坏、沉没难计其数,仅少数完好无缺。因损失过大,残余元军不得不调转船头狼狈逃回本土。日本史书将这次战役称为“文水之役” 。

第二次东征日本,依然因相同原因而功亏一篑,元军在最后时刻前功尽弃,狼狈窜回。

除神风助攻外, “豆腐渣工程”也是击毁忽必烈雄心壮志的主要原因

忽必烈两征日本皆无功而返,还损失了大量人员物资,看似老天帮助日本,但从后来对打捞上来的元朝战船残骸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些元舰用料不讲究,做工粗糙,工艺质量十分低劣。学者们发现,很多军舰上的铆钉密密麻麻,或过于密集,说明这些材料是被反复利用过的,船体需要经常加固才不至于分崩离析 。

史料记载,宋代的造船工艺相当先进,能制造出远洋航行的大型船舶,且工艺考究,质量很好,为何到了元代就不行了呢?

据史料记载,元军的战船大都是蒙元贵胄强迫被征服地区的民众、工匠建造的,尤其是被视为“南蛮”却心灵手巧的南方汉人,他们并不认真或热衷打造战船,因为元军狂热好战,日事屠戮、抢掠,工匠们认为建造大量的战船会加重他们的徭役,特别是加重兵役,因此造船时并不认真,很多时候都是敷衍了事,选材用料也是以次充好,制造工艺更是马马虎虎,舰船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元军水师舰船粗制滥造,根本无法抵御海浪的冲击,再加上飓风来袭,狂风裹挟着暴雨, 更让这些外强中干、本质脆弱的船只不堪一击,更别说参加战斗了。

估计忽必烈做梦也没想到,他征服东瀛岛国日本的雄心壮志最后竟是被“豆腐渣工程”给击灭的。

【配图源自网络】

1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