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种植前10省,谁才是小麦生产最强省?结合地图了解一下

时事是个球 2024-07-14 20:06:53

全国小麦生产哪省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与消费国,产量占全球约17%。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小麦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国家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常年在3.5亿亩左右,占全国粮食总面积近3成。小麦种植区域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三个主区。北方冬麦区主要有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南方冬麦区有长江中下游、西南,春麦区有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地区。根据自然和资源条件,又可分出5个小麦优势区——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小麦种植大省也在这些优势区产生。

第10名四川,产量247.6万吨。属于西南冬麦区,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处西南内陆,谷物种类多,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产区是四川盆地的盆中丘陵和盆西平原,产地主要有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近几年他的秋粮种植比重越来越大,小麦产量持续下滑。

第9名甘肃,产量296.9万吨。属于北方冬春麦混种区。地处黄河上游,当地人普遍爱吃面,比如兰州拉面、平凉烩麻食等,因此小麦生产倍受重视。主产区有陇东、陇中、陇南、河西等,其中陇东、陇南是冬小麦,河西是春小麦,陇中是冬春麦混种。

第8名湖北,产量405.6万吨。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古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小麦是当地三大主粮之一,武汉热干面是全国出名的地方美食。近年来他的小麦产量上有所提升,主产地有襄阳、江汉、荆州等,其中襄阳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第7名陕西,产量429.8万吨。地形多样,分三大农业区: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小麦是他的第2大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占比在3成左右。产地主要有渭南、咸阳、宝鸡、西安等地。

第6名新疆,产量653.5万吨。地处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区,是优质小麦产区,适合种植各类优质小麦。当地面食丰富多样,像馕、拌面等特色美食火遍全国,因此新疆面粉消费是刚性需求,小麦生产自然受到重视。主要有4个小麦种植区,南疆、北疆是冬小麦、 伊犁河谷是冬小麦、春小麦都有。产地主要有乌鲁木齐、吐鲁番、库车、阿克苏、乌什、洛浦、 莎车墨玉、和田等地。

第5名江苏,产量1365.8万吨。十大产粮省份,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苏南稻作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苏北大部分地处江淮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他是小麦高产区,尤其是盛产优质弱筋小麦,主要产地是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等地。

第4名河北,产量1474.6万吨。重要粮棉产区,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大部分地区都适合种小麦。目前他的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成以上,这表示全国每收获10斤小麦,其中有1斤来自这里。产地主要有邯郸、保定、石家庄、邢台、衡水、沧州等地。

第3名安徽,产量1722.5万吨。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等,小麦产区有淮北、沿淮、江淮3大片区,主产地是阜阳、亳州、宿州、滁州、蚌埠、淮南、淮北、合肥、六安等地,其中阜阳、亳州产量最多,年产超300万吨。

有人困惑安徽不是南方么,怎么成了小麦生产大省了?实际上以秦岭-淮河为界,他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像淮北、阜阳、亳州、宿州、蚌埠等地就在黄淮和江淮平原区,是小麦的主产区。

第2名山东,产量2641.2万吨。全国粮食主产省份,粮食种植分夏秋两季,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水稻等。当地人酷爱面食,比如卷饼、小饼等。所以不难猜,小麦是当地第1大粮食作物。主产地是菏泽、德州、聊城、济宁、维坊、临沂等地,其中第一大产地是菏泽,年产超400万吨,其次是德州,年产超300万吨。

第1名河南,产量3182.7万吨。当地只有全国6%的耕地,却生产了25%的小麦,是名副其实的小麦之乡。近年来他的小麦种植面积维持在8500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这个规模在全国遥遥领先。主产地是周口、南阳、商丘、驻马店、信阳、新乡等地,产量都在400万吨以上。不仅如此,他还是全国产粮大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一直名列前茅,自古就有“中原熟天下足”的说法。

很多人不理解,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怎么会是河南呢?每年贡献四分之一小麦,等于是我们平时吃的面条、馒头、包子、油条,很大程度上是河南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这不科学啊?小麦产量前5省里,论平原面积,河南是9万平方公里,山东是10万平方公里,河北有8万平方公里、安徽有7.7万平方公里,江苏有9万多平方公里,山东比河南还大,其他三强跟他没差多少,为啥他的小麦生产最厉害呢?主要有3点原因。

第一,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原,位置不靠北不靠东不靠西、相对更靠南,处在湿润和半湿润的过渡带上,气候兼具南北特色,具体体现是气温冷热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第二,平原面积广大而且连成片,水源充足。最亮眼的就是黄淮海平原一马平川,很适合大型收割机作业。西南方向还有南洋盆地,也是小麦种植区。境内还有黄河、淮河、汉水、海河4大水系提供充足水源。大平原加4大水系这样优越的条件使得当地能够打造出8500万亩麦田。

再看山东,他的平原面积虽然更大,但连成片的只有西部和北部。他的鲁南山区和胶东半岛虽然也有平原,但无法大规模种植,大型收割机施展不开,因地制宜最后成了椰麦、苹果、莱阳梨产区。他的小麦种植面积有6000万亩,数量虽然比不过河南,但也稳坐亚军宝座。当然要说平原,江苏最有发言权,境内7成都是平原,只有北部和西南部有少量低山丘陵,但他的短板在于土地盐碱化严重,土壤成分营养不足。

第三,勤劳传统再加上科技进步。他自古就是中原粮仓,全国粮食的支柱,当地农民年复一年辛勤劳作供应全国粮食需求。现如今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力镰刀逐渐被机械化取代。每年五六月份的收麦季节,麦地上十几万台大型收割机奔跑,到处都是麦香,到处都是丰收的味道。

粮食安全始终是大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国有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使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但很少人知道我国还有一位小麦杂交之父,他叫李振声。有了他的远缘杂交育种技术,我国小麦年产增加1000亿斤,年产总量突破1亿吨,一举成为全球第一大小麦生产国。业内习惯把李老跟袁老并称“南袁北李”。

李老是1931年生人,经历过饥荒年代,填饱肚子一度成了他的人生大事,当年选择山东农学院也是因为可以吃饱饭,后来解决全国人民吃饱饭问题也成了他的毕生追求。在导师余松烈的启发下,他对小麦遗传育种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进入中科院遗传选种实验馆从事研究工作。1956年他跑去陕西杨凌,在大西北开启了小麦育种研究。

前面讲了陕西也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但是当时却遭受条锈病困扰,轻则减产3成,重则颗粒无收。他刚到那里就赶上当地小麦遭病害,在他看来,小麦条锈病就是当地老百姓的饥饿病。条锈病在当时就相当于癌症,病菌变异速度非常快,平均5年产生一个新变种,一旦发病就会迅速蔓延,对各国来说就是天灾。

但李老没有认命,他一直努力寻找解决途径。他发现有几种野生牧草的抗病性很强,于是他想着把野生牧草的抗病基因移植入到小麦身上。思路有了但是如何操作呢?面前有很多困难。首先是远源杂交难度非常大,野生牧草跟小麦连花期都不一样。其次就算培育出新品种,遗传生育又是一个大难题。

看着没有可能也意味着有无限可能,关键在于努力尝试,李老在田间地头穿梭,开始了长达8年的努力,一次次的失败他都没有气馁,不断放大样本调整试验。最后一次试验,他对1000多份小花儿进行授粉,终于发现试验田中有一株不一样的小麦,金黄的叶子、种子饱满。这株小麦就是抗旱、抗高温、抗虫害的优良标本。之后他又花了20多年深入研究终于培育出优良品种“小偃6号”,此时他已从一个青年学者变成两鬓花白的老人。

所以下次再吃到小麦食品,我们是不是应该感恩李老的付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