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还击,1个连队扩编成3个,我当副指导员,事前一无所知

军楼史书 2024-10-19 04:17:02

对越还击,1个连队扩编成3个,我当副指导员,事前一无所知

1978年底,我所在的92团炮连突然接到扩编命令。原本一个连队要分成三个,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刚到连队几个月的副指导员,我更是手忙脚乱。扩编的紧迫感和战争即将来临的氛围,让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

然而,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一个意外的任命打乱了我的计划。当我被告知要担任新成立的82无坐炮连的副指导员时,内心既兴奋又忐忑。我对这个武器并不熟悉,如何在短时间内胜任这个职位?更让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是我被选中?这个决定背后有什么考虑?

随着扩编工作的推进,我逐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军事调整,而是与即将到来的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但具体是什么事件,我们这些基层军官却一无所知。我们只能从各种细节中推测,一场未知的战争正在逼近。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该如何带领新组建的连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这支拼凑起来的队伍形成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即将面对的是怎样的挑战?

1976年4月之前,92团是一支齐装满员的甲种步兵团,驻扎在云南大理州剑川县的老营房里。那时候,我们这些新兵刚到部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老兵们总是喜欢向我们炫耀,绘声绘色地讲述着92团的光辉历史。

有个贵州籍的老班长李元本,对92团驻扎在他家乡的那段历史尤为熟悉。他常说,我们团原来驻防贵州修文,在特殊年代,军区要选一个作风过硬的部队到昆明来维护秩序,所以紧急把我们团调过来。每次说到最后,他总是不忘强调一句:"我们团是全军区最硬的部队!"

确实如此。92团原本是独立49师的一个主力团,后来随全师整体编入11军,成为31师的主力。作为昆明军区的先训团,即使在特殊年代,92团也从未放松过军事训练。

听老首长讲,92团是一支屡建奇功的团队。1942年,它以冀鲁豫军区二分区黄河支队为基础组建,之后参与了淮海战役、横渡长江、川西剿匪等重大战役。在我军序列里,92团可谓赫赫有名。1949年入川的第一仗文昌宫战役中,92团干净利落地歼灭了敌人一个团外加一个师部,创造了以少胜多的传奇。

然而,1976年的整编大潮中,92团被精简为乙种团,兵员减少了四分之一。原本三个营的九个步兵连变成了六个,步兵营的机枪连和炮兵连合并为"机炮连",团直属的通信连和特务连合并成警通连,82迫击炮连、75无坐炮连、高射机枪连合并成一个连,简称团炮连。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7月,我突然被任命为团炮连副指导员。这个任命来得十分突然,命令宣布之前没有任何征兆。说实话,如果征求我的意见,我倒是更愿意当个军事干部。

当时,满口山东普通话的参谋长一声断喝把我轰到了连队:"眼瞅着要打仗了,你小子还在机关磨蹭什么?赶紧去报到!"这是我第一次从首长嘴里听到"要打仗了"这样的话,顿时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难道真能圆我由来已久的英雄梦?

说起"英雄梦"并非夸张。那个年代的军人,似乎人人都想当英雄。我父亲每次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开头总是这句话:"战场上枪一响,老子的命就不要了,这是咱们军队同美国鬼子的最大区别......"崇尚英雄,一直是我军的特有传统。

既然见多识广的参谋长都直言不讳,看来战争必来无疑。我不敢耽搁,当天下午就让连队派了辆嘎斯车,把背包装具往车厢里一甩,匆匆赶往驻扎在西营房的团炮连。其他个人物品全部存进了通信股仓库,连那缸五颜六色的热带鱼也忍痛分给了家属队的孩子们。

到了团炮连后,我发现这里的氛围与机关大不相同。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仿佛在为某个重大事件做准备。我开始意识到,这次调动绝非偶然,而是一场更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前奏。

在团炮连的几个月里,我跟班作业最多的是二排,因此对无坐炮的性能有了不少了解。82无坐炮是一种直射火炮,拆分自如,携带方便,战斗全重三十多公斤,口径82毫米,主要使用破甲弹,也可发射消灭散兵的榴弹。在步兵团的十几种武器中,82无坐炮是对付装甲目标和坚固火力点最应手的火器。

然而,就在我刚刚适应团炮连的工作节奏时,1978年最后一周,我们正式接到了命令:步兵第92团恢复甲种编制,团炮连一分为三:100迫击炮连、12.7高射机枪连、82无坐炮连。

这个命令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连队引起了轩然大波。每个人都在猜测,这次扩编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说是为了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例行的军事调整。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而我们将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1978年12月的最后一周,一个平常的早晨突然变得不同寻常。我们团部会议室里聚集了所有连级以上军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当团长和政委一同走进会议室时,所有人立即站起,挺直了腰板。

团长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地说:"同志们,我们刚刚接到上级命令,步兵第92团将恢复甲种编制。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扩编,更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军事行动。具体情况,我们目前还不能透露太多,但我希望大家都能认识到这次扩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政委接着补充道:"这次扩编,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每个连队都要扩编,人员要迅速到位,装备要及时配齐。我们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工作,确保部队随时能够投入战斗。"

会议结束后,我和其他干部立即开始行动。团炮连的扩编任务尤为艰巨,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分成三个独立的连队:100迫击炮连、12.7高射机枪连和82无坐炮连。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扩大人员编制,还要重新调配武器装备,制定新的训练计划。

扩编的背景和原因虽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但从各种迹象来看,很可能与越南边境的紧张局势有关。1978年下半年以来,中越关系急剧恶化,边境冲突事件频发。我们这些基层军官虽然不了解高层决策,但也能感受到战争的阴云正在逼近。

扩编的具体要求很快就下达到了各个连队。每个连队都要在原有编制的基础上扩大一倍以上的人员。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不仅要接收新兵,还要在短时间内将他们训练成合格的战士。

人员调配成为了首要任务。团里决定从其他连队抽调一些有经验的老兵充实到我们三个新成立的连队中来。我们82无坐炮连接收了20名来自步兵连的老兵,他们虽然不熟悉无坐炮的操作,但丰富的军事经验无疑是宝贵的资源。

与此同时,一批新征召的兵员也陆续到达。这些年轻人大多来自云南、贵州等地的农村,有些甚至从未离开过家乡。看着他们稚嫩的面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刚入伍时的模样。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这些新兵培养成合格的炮兵,成为了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武器装备的分配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原本团炮连的装备要分给三个新连队,inevitably会出现不足。团里紧急从军区调拨了一批新装备,但数量仍然有限。我们不得不精打细算,确保每个班都能有足够的武器进行训练和可能的作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后勤保障成为了扩编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新增的人员意味着更多的伙食、被装、药品等物资需求。团里的后勤部门日夜奋战,努力确保各项物资供应不出问题。

随着扩编工作的推进,我们逐渐感受到了一种紧迫感。虽然没有人明确告诉我们要打仗,但各种准备工作都在朝着战争的方向进行。我们加强了对越南地形、气候、交通等情况的学习,还组织了多次针对性的战术演练。

整个扩编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战士们的态度。尽管工作量突然增加,训练强度也大幅提高,但没有一个人抱怨。相反,每个人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兵们主动帮助新兵适应军营生活,教授他们各种技能;新兵们则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努力缩小与老兵之间的差距。

就这样,在紧张而忙碌的氛围中,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在一个月内基本完成了扩编任务。当我站在连队前,看着整齐列队的战士们,看着崭新的82无坐炮,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92团"全军区最硬的部队"的称号并非虚言。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一场未知的战争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

1979年1月初,寒风凛冽,云南大理的冬天虽不及北方严寒,但也足以让人瑟瑟发抖。然而,在92团的训练场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刚刚完成扩编的各个连队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最后的准备。

作为新成立的82无坐炮连副指导员,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我们不仅要在短时间内让新兵掌握无坐炮的操作技能,还要确保整个连队形成高度的战斗力。每天清晨5点,我就和连长一起站在操场上,等待全连集合。

训练内容被压缩到了极限。白天,我们focus在无坐炮的操作训练上。从炮的组装、瞄准到发射,每个环节都要反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老兵们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不厌其烦地指导新兵。我常常看到他们在休息时间里还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完成某个动作。

晚上,我们组织政治学习和战术讨论。虽然上级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但我们都心知肚明,越南军队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对手。我们仔细研究越南的地形、气候特点,分析他们可能采用的战术。有经验的老兵分享了他们在边境巡逻时观察到的情况,这些信息对我们制定战术方案很有帮助。

训练强度之大,是我入伍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每天至少12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让许多战士的手掌磨出了血泡,脚上起了水泡。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一名来自贵州山区的新兵小李,双手磨破了皮还坚持训练,被连长发现后强制休息。他却说:"首长,我老家山高路远,要是打起仗来,我怕到不了前线。所以现在必须多练,不然对不起国家的培养。"这种话语,让我们这些当官的都深受触动。

除了常规训练,我们还特别注重实战化演练。考虑到越南的丛林地形,我们在附近的山林中设置了模拟战场。战士们背着沉重的无坐炮,在崎岖的山路上快速行军,然后迅速展开阵地进行射击。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体能,也提高了在复杂地形下的作战能力。

在一次夜间演习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意外情况。一个班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差点误入悬崖区。幸好班长冷静处理,利用星象辨别方向,最终安全返回。这个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在陌生的越南山林中作战,除了熟练的战斗技能,辨别方向、野外生存等基本技能也同样重要。随后,我们增加了这方面的训练内容。

随着训练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的无坐炮虽然威力强大,但在丛林地形中,其机动性可能会受到限制。为此,我们特别训练了快速拆解和组装的技能,确保在任何地形下都能迅速展开火力。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其他兵种的协同训练。步兵、通信、工兵等兵种都派人来到我们连队,我们一起研究如何更好地配合作战。这种跨兵种的协作训练,让我们对未来的实战更有信心。

1月中旬,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军区首长要来视察我们的训练情况。这无疑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训练成果的机会。我们连夜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汇报方案。

视察当天,我们连队以最佳的状态展示了无坐炮的各项操作。从快速行军到阵地展开,从瞄准到模拟射击,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最后的实弹射击环节,我们更是打出了连续命中的好成绩。军区首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说:"同志们训练得不错,有这样的水平,我对即将到来的任务更有信心了。"

这句话,既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暗示。我们都明白,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训练还在继续,但节奏明显加快了。我们接到通知,要准备随时可能出发。后勤部门开始紧急调配各种物资,医疗队加强了对常见热带疾病的防治培训。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正在临近。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1979年2月中旬的一天,我们终于接到了最后的动员令。

1979年2月17日凌晨,云南边境地区一片寂静。然而,在这寂静之下,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正悄然展开。我所在的82无坐炮连作为92团的一部分,接到了越过边境、对越南军事目标进行打击的命令。

黎明前的黑暗中,我们悄无声息地向边境线推进。每个战士都背负着沉重的装备,但没有人发出任何抱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在越过边境线的那一刻,我们都意识到,这不再是演习,而是真正的战争。

刚进入越南境内,我们就遇到了第一个挑战。地形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茂密的热带丛林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行军速度。原本计划两小时到达的目标地点,我们足足用了四个小时。这个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在实际作战中,必须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

上午10点左右,我们接到了第一个火力支援任务。距离我们约5公里的一个越军阵地正在顽强抵抗我军的进攻。我们迅速展开阵地,准备发射。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我们的一门无坐炮在运输过程中受损,无法正常使用。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临时调整火力配置。连长当机立断,命令将剩余炮弹分配给其他完好的炮,同时派出一个小组紧急修复受损的炮。在这个过程中,越军的炮火不断落在我们周围,但所有人都保持着冷静,专注于自己的任务。

经过20分钟的猛烈炮击,我们成功压制了越军阵地的火力。随后,我军步兵顺利突破了防线。这次成功的协同作战,极大地提振了全连的士气。然而,我们很快就意识到,这仅仅是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不断向纵深推进。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时而是复杂的地形阻碍了我们的前进,时而是顽强的越军抵抗让我们陷入苦战。有一次,我们甚至遭遇了越军的突袭,不得不临时组织防御战斗。在这场遭遇战中,我们连损失了三名战士,这是我们付出的第一批生命代价。

在一次对越军山区据点的进攻中,我们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据点位于一个险要的山头,常规炮击效果有限。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尝试一个大胆的计划:让一个小组携带便携式火箭筒,绕到据点后方的死角处,对其进行突袭。这个计划虽然危险,但如果成功,将大大减少我军的伤亡。

负责这次行动的是我们连里最有经验的班长老王。他带领四名战士,在夜色的掩护下,穿过了密林,成功潜入了据点后方。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发动攻击时,一名越军哨兵发现了他们。在千钧一发之际,老王果断开火,成功消灭了哨兵,但也因此暴露了位置。

接下来的十分钟,是我经历过的最漫长的时刻。我们听到据点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但却无法得知小组的情况。就在我们准备派出支援部队时,老王的声音突然在对讲机里响起:"目标已被摧毁,请主力部队立即进攻!"

这次成功的行动,不仅摧毁了一个重要的敌军据点,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连队的战斗信心。我们开始意识到,在这场战争中,创新和灵活的战术可能比单纯的火力更加重要。

然而,战争的残酷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在向老街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遭遇了越军的顽强反击。一场激烈的巷战在小镇中展开。我们的无坐炮在狭窄的街道中难以发挥作用,不得不改为直瞄射击。在这场战斗中,我们连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员,其中包括我们敬爱的连长。

这次惨痛的损失让所有人都陷入了短暂的低迷。但是,我们很快就振作起来。新任连长在战士们面前立下誓言:"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不辜负牺牲战友的期望!"

随着战事的推进,我们逐渐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作战节奏。我们学会了如何在丛林中快速设立火力阵地,如何与步兵密切配合,甚至学会了如何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improvise弹药。每一次战斗,都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到了3月初,我们已经深入越南境内数十公里。虽然取得了不少战果,但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的连队已经损失了将近一半的人员,剩下的人也大多带伤作战。然而,没有人提出退缩,每个人都坚持着要完成任务的决心。

就在这时,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命令传来:撤军。

1979年3月16日,撤军命令传达到前线每一个作战单位。对于我们82无坐炮连来说,这个命令既在意料之中,又让人感到些许意外。我们已经深入越南境内数十公里,正准备对下一个目标发起进攻,突如其来的撤军令打断了我们的作战节奏。

然而,军令如山。接到命令后,我们立即开始了撤退准备。这个过程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我们不仅要将所有能带走的武器装备打包,还要销毁那些无法带走的物资,以防落入敌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阵亡战友的遗体带回祖国的土地。

撤退的路程比进军时更加艰难。越军得知我军撤退的消息后,开始对我们发起猛烈的袭击。我们不得不边打边撤,有时甚至要主动发起进攻来打开撤退通道。

在一次突围战斗中,我们遇到了严重的困境。越军封锁了我们预定的撤退路线,我们被迫改道,进入了一片未知的丛林地带。在这片陌生的地形中,我们失去了方向,同时还要面对越军的追击。

就在这危急时刻,我们连里一位来自云南边境地区的战士站了出来。他说自己从小在类似的地形中长大,对这种热带丛林地形有特殊的感觉。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成功避开了越军的主力,找到了一条安全的撤退路线。这位战士的机智和勇气,无疑拯救了整个连队。

撤退途中,我们还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连续作战和长途跋涉,许多战士的脚上起了水泡,有些甚至感染化脓。医疗物资几乎耗尽,我们不得不就地取材,用野草的汁液来消毒伤口。食物和水也极度缺乏,我们只能靠采集野果和露水来维持生存。

在一次夜间行军中,我们遭遇了越军的伏击。敌人的火力突然从四面八方袭来,我们瞬间陷入了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无坐炮因为笨重而成为了累赘。新任连长当机立断,下令将无坐炮拆解,由每个人分担部件。这个决定虽然让我们失去了重火力支援,但大大提高了机动性,最终帮助我们成功突围。

终于,在3月下旬的一个清晨,我们看到了熟悉的边境线。当跨过那条象征着祖国领土的界限时,每个人都感到一阵如释重负。然而,我们并没有立即放松警惕。直到确认全连最后一名战士安全越过边境,我们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回到驻地后,我们立即开始了战后总结和反思。首先,我们清点了人员损失。整个作战过程中,我们连损失了近一半的战斗力,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数字。我们为每一位牺牲的战友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追悼会,铭记他们的英勇和牺牲。

接下来,我们对整个作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复盘。我们发现,尽管前期训练非常充分,但实际作战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我们的无坐炮虽然火力强大,但在丛林地形中机动性较差,常常成为拖累。我们也意识到,在复杂地形中的协同作战能力还有待提高。

我们还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例如,在敌后作战时,小规模、高机动性的突击队往往比大规模部队更有效。我们学会了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improvise作战方案,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可能会派上用场。

战后,我们的训练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开始更加注重实战化训练,增加了在复杂地形中的机动和作战演习。我们也加强了与其他兵种的协同训练,尤其是与步兵和工兵的配合。

然而,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教训。许多战士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人开始做噩梦,有的人变得沉默寡言。针对这种情况,部队专门组织了心理辅导,帮助战士们走出战争的阴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从战争的影响中恢复过来。我们开始重建连队,补充新的战士,更新装备。但是,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的战友,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永远地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对于我们82无坐炮连来说,是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它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可贵。这段经历,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此后的人生轨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