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符合性分析《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于 2023 年 9 月取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23〕102 号),规划提出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城市群一体化公路网。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等多层次公路网高质量发展,畅通城市群一体化公路网络。完善“十二纵八横十一射”高速公路网布局,加快扩容改造、路网加密、省际衔接及区域连接线项目建设,提升都市圈内外、重要城镇、产业集聚平台及枢纽设施之间连接效能和通达水平,实现“县县双高速”。实施普通国省道等级提升、路网优化工程,加强与城市道路高效对接,系统优化进出城道路网络,减少对城市的分割和干扰。
加快跨黄通道建设,强化黄河两岸交通联系。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的交通网络。到 2035 年高速公路网规划总规模约 12000 公里(不含规划研究线位),普通国省道 20000 公里左右。
本项目已纳入《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列入名称为“荣潍高速莱阳至潍坊段改扩建工程(烟台、青岛、潍坊)”,即为“S16荣潍高速公路莱阳至潍坊段改扩建工程”。
2 、与《烟台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符合性分析
(1)规划解读
①城市性质
“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国家海洋经济大市与制造业强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城市,环渤海地区新高地,宜业宜居宜游的品质之城。
②城镇空间结构
构建“一主一副一区、三轴多极”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指芝罘主中心,“一副”指蓬莱副中心,强化双心驱动的中心城区发展。
“一区”指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区,加强城市主副中心与外围邻近城镇的功能统筹。
“三轴”指北部滨海发展轴、南部滨海发展轴和中部城镇发展轴。北部滨海发展轴强化中心城区与龙口、招远、莱州的功能联系,东西向分别进一步对接威海与潍坊;南部滨海发展轴强化海阳与乳山、即墨的联系,东西向进一步连接威海与青岛;中部城镇发展轴强化中心城区与栖霞、莱阳的联系,南北向进一步加强与青岛和大连的功能联动。
“多极”指“龙口+招远”“莱州+平度”“莱阳+莱西”和“海阳+莱阳丁字湾+即墨+乳山”等市县一体化发展区,作为市域发展极,带动重点镇及周边乡村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③区域协同
加强与青岛、潍坊、威海、日照四市的协同发展,深度融入胶东经济圈,与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以及济宁、枣庄、临沂、菏泽所在的鲁南经济圈共筑山东省“一群两心三圈”空间格局。
④综合交通
积极推动烟台成为沟通国家南北、东西运输大通道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城市。实现“123 客运交通圈”:胶东经济圈 1 小时通达,省会济南 2 小时通达,京津冀、长三角及省内其他城市 3 小时通达。实现“123 物流交通圈”:省内 1 天送达、国内 2 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 3 天送达。
(2)规划符合性分析
城镇空间结构方面,本项目“东西向分别对接威海与潍坊”,与北部滨海发展轴相契合,符合烟台市空间发展规划。
区域协同方面,本项目与潍坊、青岛的滨海功能相衔接,能够加强与青岛、潍坊在城市交界地区的空间协同,推进“与青岛、潍坊的协同发展”,促进烟台市“深度融入胶东经济圈”。
综合交通方面,本项目能畅通烟台对外交通,助力“烟台成为沟通国家东西运输大通道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城市”,且本项目已纳入烟台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
3 、与《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符合性分析
(1)规划解读
①城市性质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旅游度假和消费中心、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②区域协同
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动生态空间共同保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动省会经济圈,推动胶济沿线地区协同协作,共建东西双向开放新高地、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带;建设青岛都市圈,发挥青岛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础设施与交通网络统筹,重点做好临界地区空间协调。
③综合交通
围绕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总目标,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枢纽、国际都市综合交通体系,将青岛打造成为“辐射沿黄流域、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全球陆海交通枢纽。
高速公路六车道及以上比例超过 50%。改(扩)建沈海高速、青兰高速,新建董梁高速、明董高速、潍青高速、莱青高速、青岛至烟台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2)规划符合性分析
区域协同方面,本项目与潍坊、烟台相衔接,能够加强与潍坊、烟台的空间协同,有利于青岛北部区域城市对外沟通,符合“建设青岛都市圈”“发挥青岛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好临界地区空间协调”的要求。
综合交通方面,本项目为四车道改六车道的改扩建项目,符合“高速公路六车道及以上比例超过 50%”的目标要求,有助于青岛打造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本项目已纳入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
4 、与《潍坊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符合性分析
(1)规划解读
①城市性质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制造城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城市,世界风筝都。
②城镇空间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体发展、城乡融合的多中心、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落实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融入青岛城市群,筑造面向区域的东西向济青发展轴和南北向城镇联络轴,全市域构建“一区、两极”的潍坊都市区。“一区”指紧密协同的中部联动区,包括市辖区、寿光、昌邑、安丘、昌乐,促进协同发展,建设组群城市。“两极”指青州、临朐西翼增长极,高密、诸城东翼增长极。
③综合交通
优化公路网结构,增强公路网络对潍坊半岛脊梁的支撑作用,增强国家级交通枢纽的陆运影响力。实施市域高速公路“加密、扩容、提速、智慧”四大工程。利用市域高速公路,结合国省道快速化改造和中心城区快速路建设,建设网络化组织的市域快速路网,实现“高-快”衔接和互联互通,缩短各县市区通达时间。
(2)规划符合性分析
区域协同方面,本项目连接潍坊中心城区和昌邑,有利于“促进协同发展,建设组群城市”,而且本项目衔接青岛,有助于潍坊市“融入青岛城市群”,因此,本项目符合潍坊市的发展要求。
综合交通方面,本项目属于“实施市域高速公路提速工程”,有利于缩短坊子区、奎文区、寒亭区、昌邑市的通达时间,符合潍坊市的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且本项目已纳入潍坊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
中国绿色食品城,胶东经济圈物流枢纽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彰显龙城梨乡特质的幸福宜居城市。
②城镇空间格局
形成“一轴联通、双核驱动、两带三圈”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一轴是指连接中心城区(主城区)和中心城区(丁字湾滨海新区)的南北大通道,强化南北向联系,联动海陆空间。
双核是指中心城区(主城区)发展核和中心城区(丁字湾滨海新区)发展核,引领带动城市发展。
两带指双莱城镇发展带和滨海城镇发展带。双莱城镇发展带连接莱阳市中心城区(主城区)、莱西市中心城区以及姜山新城。滨海城镇发展带加强中心城区(丁字湾滨海新区)与青岛市即墨区、海阳市滨海区域联动。
三圈指莱阳市北部城镇圈、中部城镇圈和滨海城镇圈。北部城镇圈是莱阳市承载政治、贸易、商务、文化等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城镇圈。中部城镇圈是集工业制造、仓储物流、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工业城镇圈。滨海城镇圈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滨海融合发展先行区,是丁字湾“双碳”智谷西部支点、生态滨海活力新城。
③综合交通
积极融入威海—烟台—潍坊—济南通道、龙口—青岛通道,进一步稳固莱阳市胶东半岛中部枢纽地位。完善绿色交通主导、服务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规划构建“两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两横: 荣潍高速公路、威青高速公路。
三纵:沈海高速公路—龙青高速公路、烟青高速公路、蓬海高速公路。
(2)规划符合性分析
城镇空间格局方面,本项目能有效连接莱阳、莱西,符合“双莱城镇发展带”发展规划,有效促进双莱协同发展,符合莱阳市的空间发展要求。综合交通方面,本项目连接青岛、潍坊,符合“积极融入威海—烟台—潍坊—济南通道”要求,有助于“稳固莱阳市胶东半岛中部枢纽地位”,而且本项目已纳入莱阳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
与《莱西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符合性分析
(1)规划解读
①城市性质
青岛都市圈综合性节点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青岛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休闲宜居城市。
②区域协同
全域全方位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升半岛枢纽地位;全面对接青岛,实现同城发展;加强周边协作,实现联合发展。积极承接青岛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外延;加强与即墨、平度在汽车产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方面等合作,实现联合发展。
③交通枢纽行动
加快推进重大交通设施建设, 加强与青岛、烟台、潍坊方向联系,打造东西畅通、南北互联的现代化半岛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层面加快荣莱高铁、莱青高速建设,预留青莱轨道交通线、莱西-莱阳-蓬莱铁路通道,增强区域交通联系能力。市域层面统筹布局市域干路网骨架,优化乡村地区道路交通设施,构建“城乡一体、快慢结合”的交通运输系统,支撑市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各镇街的社会与经济发展。
(2)规划符合性分析
区域协同方面,本项目连接烟台、青岛、潍坊,有利于“加强周边协作,实现联合发展”,促进“与平度在汽车产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方面等合作,实现联合发展”,符合莱西的经济发展要求。
交通枢纽行动方面,本项目有利于“加强与青岛、烟台、潍坊方向的联系”,增强区域交通联系能力,促进莱西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而且本项目已纳入莱西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
7 、与《平度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符合性分析
(1)规划解读
①城市性质
青岛都市圈北部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山水田园生态宜居城市。
②综合交通
开展荣潍高速改扩建,预留荣潍高速平度北出入口,增强城区对外快速交通能力。
(2)规划符合性分析
综合交通方面。本项目能“增强城区对外快速交通能力”,推动平度—昌邑联动发展,加快融入青岛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且本项目已纳入平度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
8 、与《昌邑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符合性分析
(1)规划解读
①城市性质
山东半岛北部现代制造业基地、莱州湾南岸新旧动能转换基地、具有河海风情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②协同发展
加强潍坊七城一体格局,强化潍坊、昌邑同城化发展,构建潍坊半小时通勤圈。通过国省道+城际铁路,向西通达潍坊中心城区与滨海、寿光、安丘等潍坊市域组群城市;向东通达高密、平度。
打造与胶东快速联通的一小时交通圈。通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向东通达胶东中心城市青岛、烟台;向西连接济南都市圈重点城市济南、淄博、滨州、东营。
③综合交通
在昌邑市域规划构建“三横一纵”的市域交通结构。
“三横”主要为实现与烟台、青岛、济南、滨州、北京等城市的东西向快速联系。“三横”分别为“大莱龙铁路、荣乌高速、S309 田高线、G228 丹东线”构成的北部东西交通廊道,“潍莱高铁、潍烟高铁、 荣潍高速、G308 文石线、G206 威汕线”构成的中部东西交通廊道,“济青高铁、济青高速、济潍高速、G309 青兰线”构成的南部东西交通廊道。
“一纵”主要为南北向沟通昌邑市域各镇的交通联系廊道。包括下小路、北海路构成的南北向交通廊道。
(2)规划符合性分析
区域协同方面,本项目连接潍坊中心城区和昌邑市,有利于“加强潍坊七城一体格局,强化潍坊、昌邑同城化发展,构建潍坊半小时通勤圈”,而且本项目“向东通达胶东中心城市青岛、烟台”,有利于“打造与胶东快速联通的一小时交通圈”,符合昌邑市的发展要求。
交通枢纽行动方面,本项目能“实现与烟台、青岛、济南等城市的东西向快速联系”,促进昌邑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而且本项目已纳入昌邑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
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敏感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南四湖、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低山丘陵等重点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不低于 2.06 万平方千米。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分为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4 种生态功能类型,面积不低于 1.11万平方千米。
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依照法律法规执行。除允许的有限人为活动之外,确需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家重大项目,按规定办理用地用海用岛审批。
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数据,本项目不可避免地穿越了胶东丘陵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平度市小沽河),穿越面积 1.2347 公顷,其中,原有老路穿越面积为 0.9414 公顷,扩建后新增穿越面积 0.2658 公顷。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非核心区,且符合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条件。根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鲁自然资发〔2023〕1 号),对于“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省重点线性基础设施、通讯和防洪、供水设施建设和船舶航行、航道疏浚清淤等活动;已有的合法水利、交通运输等设施运行维护改造”,应编制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论证报告。项目已按要求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论证报告。具体分析见生态保护红线专题。
项目线位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见图
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内划分为集中建设区、弹性发展区和特别用途区。集中建设区重点保障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空间需求;弹性发展区主要用于应对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特别用途区禁止城镇集中建设行为,原则上不得新增除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设施、生态修复工程、必要的配套及游憩设施外的其他城镇建设用地。本项目主要采用平面交叉和互通式立交等方式与现状道路衔接,畅通交通联系。存在占用或影响城镇开发边界的情况主要是占用的现状道路,不涉及拆迁,有利于城镇的对外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项目全线占用城镇开发边界 1.0107 公顷,各县(市、区)占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与交通行业规划及规划环评符合性1 、与《山东省“ 十四五”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符合性
《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是到 2025 年,交通强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山东在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沿黄达海、连通全球的双循环战略支点作用充分发挥,成为东北亚乃至“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主骨架。
(一)完善“一轴两廊十通道”综合运输大通道。积极融入国家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和京藏走廊。
(二)构建“铁公水”综合交通大网络
高速公路。以实施“加密、扩容、提速、增智”四大工程为抓手,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近 4000 公里,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网连接效能和通达水平。到 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 10000 公里,省际出口超过 30 个, 双向六车到 道及以上占比达到 36%,基本实现县(区、市)有两条以上高速通达。
(三)服务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推动“济南青岛两核辐射,临枣济菏一带相连”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建设,提高城际、城市通达时效。强化各经济圈节点城市连接,加速高速(城际)铁路环射组网、 高速公路扩容加密、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融合发展,加快城际高品质快速路升级改造,优化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顺畅衔接,推动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本项目属于“高速公路扩容”项目,有助于“提升高速公路网连接效能和通达水平”,项目直接连通烟台、青岛、潍坊,可以“提高烟台、青岛、潍坊等城市的通达时效”,强化胶东经济圈节点城市的连接,促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因此,本项目符合《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23 年 12 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中期调整重点项目库》,本项目已纳入“山东省高速公路“十四五”规划改扩建重点项目库(中期调整)”清单中。
2 、与《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 年)》符合性分析
(1)规划目标
到 2035 年,建成能力充分、覆盖广泛、结构合理、便捷顺畅、衔接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高效率的“一轴两廊十通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以轨道网、公路网为主干,内河水运网为补充,沿海港口群、机场群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高效衔接的“三网两群一体系”,有力支撑“123”客运通达网(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内 1 小时通达、省内各地 2 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 3 小时通达)和“123”物流网(省内 1 天送达、国内 2 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 3 天送达),山东省作为东北亚乃至“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更加显著。
(2)完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按照“加密、扩容、强连接”的原则,加快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有序推进并行线、联络线建设,规划建设以“十二纵八横十一射”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规划线位约 12000 公里,研究线位约 3000 公里。
(3)构建胶东半岛城市片区交通网主骨架
胶东半岛城市片区包括胶东经济圈的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 5 市。重点以青岛为中心,完善青岛—日照、青岛—潍坊、青岛—烟台、青岛—威海 4条放射状通道和日照—潍坊—烟台—威海半环形通道,加快构建“扇形”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规划以青岛为核心的“一环七射”高速铁路、“三环十射”高速公路布局,打造胶东 1 小时交通圈。以青岛为引领,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支撑胶东半岛城市片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海洋创新发展高地、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本项目属于“繁忙路段扩容改造”项目,有利于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圈之间互联互通水平,项目属于“三环十射”高速公路布局中的“三环”的胶东内环,直接联通青岛、烟台、潍坊,有利于“打造胶东 1 小时交通圈”,因此,本项目符合《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