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之光”朱梅麟,被印在非洲国家毛里求斯钞票上的中国客家人

律令9章 2024-04-06 19:33:47

2019年2月3日,毛里求斯代总统“沃亚普里”在路易港市政厅门口,与众嘉宾一起用毛笔为醒狮点睛,这一非洲国家正式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巡游活动。

毛里求斯是唯一过春节的非洲国家,自1961年始,这里就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了。

毛里求斯的“春节”不亚于中国,这里同样举国欢腾,大街小巷的人们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国家电视台还专门准备、转播了一场由中国陕西杂技艺术团助阵参演的“春晚”。

啥情况,“非洲国家过春节”已经让人难以理解了,怎么还一年一度,哪来的“春晚”?

真计较起来,“毛里求斯”是一个远离大陆,印度洋上的非洲岛国,这里人口约130万左右,其中华裔仅占总人口的2%,大约两三万的样子。

别看华裔人口不算多,但在毛里求斯却被尊称为“第四大族群”,国内地位很高的!

干说略显干瘪,这里仅举一例,毛里求斯25卢比货币上印的都是中国人。

试想,国家货币上印的一定是对本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伟人,中国人被印在非洲国家的货币上,这是怎么回事?

没啥奇怪的,毛里求斯货币上印的确实是一位历史伟人,他的名字叫“朱梅麟”,祖籍在中国广东梅县,客家人。

中国人为什么出现在非洲?得先讲一下“毛里求斯”的历史。

这个非洲国家出现较晚,1968年才宣布独立,之前只是南印度洋上的一个“无人岛屿”。

按历史记载来看,这里是葡萄牙人于1505年最先发现的,发现之初,两千平方公里的岛上荒无人烟,纯粹是动物世界。

葡萄牙人对动物不感兴趣,他们只想找黄金和香料。

1598年,荷兰人来到这里,并正式将其命名为“毛里求斯”。

请注意,这时的“毛里求斯”还不是国家,顶多算一处非洲大岛屿。

到了十八世纪初,法国人占领“毛里求斯”,统治一百多年后,又被英国人夺去。

简而言之,“毛里求斯”命运多舛,被人打来争去,直到1814年被划归为英属殖民地。

那时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其殖民地遍布地球各地,串联起来甚至看不到太阳落山。

那时的“糖”很稀缺,英国人就从英属印度等殖民地招来大量劳工到毛里求斯种植甘蔗。

这大概就是毛里求斯人口中,“印巴后裔族群”占了70%的主要原因。

那时,英国人也在中国华南地区招揽劳工,朱梅麟的父亲“朱维勋”就这样最先来到了这个美丽的非洲岛屿。

说“最先”并不准确,因为那时登岛的有一大批中国人,“朱维勋”只是其中之一。

虽说不是“最先登岛”的中国人,但他肯定是“最聪明”的中国人。

抛家舍业到非洲的中国客家人,无非是为讨口吃食,“朱维勋”登岛后却没有马上种甘蔗,反而是饿着肚子到处转。

并非“朱维勋”不爱劳动,而是在寻找商机,一番观察后,最终他放弃“打工”,开起一家百货小店。

说起来,“朱维勋”并不是第一个在毛里求斯开店的中国人,这就是中国客家人的聪明之处“别人淘金时我卖工具、别人出汗时我卖水”!

那时的毛里求斯毕竟是穷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朱维勋”还能经营好一家红红火火的百货商店,已经算很厉害了。

实话实说,数千年来的中国人都希望“落叶归根”,起初的朱维勋也这么想,在毛里求斯开店做生意,原本只是单纯为了生计,等经济好转后就回中国。

殊不知,这一简单愿望,“朱维勋”至死也未能如愿。

中国人讲究“父业子承”,朱维勋病逝后,非洲这份家业传给了其子“朱梅麟”,到了儿子这一代,朱家的经济状况已大为好转。

都说年轻人的脑子好使,“朱梅麟”的经商能力更是出众,他将父亲的百货商店硬是做成了“全岛连锁”。

这里多说两句,中国客家人不简单,那时初到非洲的各国人种多是生活贫苦,到毛里求斯只为生存。

那时到非洲的各国人等,做的大多为开矿、修路、苦工、种甘蔗等底层工作。

唯有中国人凭借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毛里求斯一半以上的小百货商店都是客家人开办的。

尤其“朱梅麟”,开店期间从不欺骗消费者,他坚持为顾客提供最好的商品!

凭借诚信经营,后来的“朱梅麟”成立ABC集团,如今业务更是涉及毛里求斯的各大金融、商贸等领域。

这么说过于简单了,朱维勋、朱梅麟父子俩,客家两代人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语言都难以形容的!

不管怎么说,“朱梅麟”在非洲过得风生水起,但二战大环境下,作为英属殖民地,毛里求斯还是遭到了巨大冲击。

二战时,德国潜艇封锁运输线,毛里求斯几乎与外界断了联系,岛内各种物资奇缺,尤其食品危机。

此时的“朱梅麟”已是华商会长,面临危机时,他没有选择大发战争财。

“朱梅麟”挺身而出,号召所有华商放弃追求利润,将手上所有货物平价供应市场,与毛里求斯共度难关!

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但凡华人开设的商店,老板都会为毛里求斯人提供“赊账”服务,顾客可以到周末或月末付一部分欠款。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一部分欠款”,也就是说,即使到了周末、月末,只要毛里求斯人有困难,华人老板是不会强制要求其一次性还清账款的。

不夸张地讲,这样的华人生意是当时的毛里求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除此外,“朱梅麟”倡议成立国土保卫队,战争五年间,这个非洲岛屿上的每个人都获得了充足食物补给,“中国人”成了毛里求斯所有人心目中最敬重的“依靠”。

为感谢“朱梅麟”的巨大贡献,战后的毛里求斯任命他为“华人代表”进入立法会。

与此同时,身在毛里求斯的“朱梅麟”并未忘记故土华夏,他号召华侨踊跃捐款,支援中国抗战!

如此大义,“朱梅麟”成为毛里求斯的政商两界领袖。

时间来到1968年,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同样在“朱梅麟”的参与和推动下,毛里求斯终于脱离英国殖民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

建国后的毛里求斯也没忘记“朱梅麟”,这个中国人成了非洲岛国上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之后历届都会保留一个“部长职位”给华人。

在“朱梅麟”的带领下,甘蔗种植和制糖成了毛里求斯的支柱产业之一。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糖价下跌,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蔗糖出口国,毛里求斯的经济受到了重创。

那时的毛里求斯政要亲自登门请求,希望“朱梅麟”能让他的女儿、女婿到毛里求斯投资。

这里说明一下,客家人的优秀不止体现在“朱梅麟”身上,他远在香港定居的女儿、女婿同样才能出众。

“朱家长女”朱志筠和女婿在香港称得上首屈一指的社会名流,两人掌握的产业涉及纺织、化工染料、交通运输业等。

如此家大业兴的一对香港夫妇,怎么可能投资远在非洲的一个落后岛国呢?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尽管“朱梅麟”有父亲之名,却也不能强制要求女儿夫妇为他做出牺牲。

经过深思熟虑,“朱梅麟”向远在香港的女儿夫妇发出邀请,本以为会费一番口舌,没想到女儿夫妇同样大义,立即答应父亲到毛里求斯投资。

不仅如此,女儿夫妇又拉上一大帮香港企业家一起到毛里求斯投资建厂,并带去了大量中国劳动力。

女儿夫妇出力,“朱梅麟”也没闲着,他提议在毛里求斯建立出口加工区,并大力引进港台企业大力发展纺织业,这一举措为毛里求斯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由此,来自中国及东南亚的大批客家人到毛里求斯投资,这个遥远的新兴岛国从此成为非洲少有的富庶之地。

有心人赞其“陆地伊甸园”、“海上温柔乡”。

一言以蔽之,在“朱梅麟”的积极推动和众多华商的支持下,毛里求斯的经济一挽颓势,随后强劲增长。

再到如今,华人已占毛里求斯总人口的2%左右,其中广东梅县客家人占了90%以上。

奈何天寿已尽,“朱梅麟”于1991年去世,享年80岁。

7年后的1998年,毛里求斯人依然追思着这位华人领袖,“朱梅麟像”被印在新版货币,25卢比纸钞上以示殊荣。

随着货币流通,“朱梅麟”将被后世更多人怀念和熟知。

中国历史上,客家人曾在闽粤开创奇迹而流芳百世,如今的“朱梅麟”后人又在遥远的非洲创造奇迹而美名远播。

印在毛里求斯货币上的“朱梅麟像”就是客家人的缩影,这大概就是中国人被全世界尊重的原因吧!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