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0实在太贵了,我们真是掏不出来啊!”
18000!这对于刚给儿子办完婚礼,家底本就不厚的邓钢明夫妇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儿子邓树超跳江自尽的消息,已经让他们心力交瘁了,没想到想打捞自己儿子的尸体还要花费这么多的钱!
他们苦苦哀求,甚至下跪,希望捞尸人可以体谅一下他们。
“不行,就18000!一分都不能少!爱捞不捞!”
“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而且我们还真没挣啥钱!”
这让邓钢明夫妇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抱头痛哭,而他们的儿子还在江里泡着。
捞一个尸体都已经挣1.8万,那一周70具尸体,那得挣多少钱?
这么暴力的行业,为什么捞尸人还哭诉“真没挣啥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捞一具尸体18000!竟然不挣钱?2015年12月,长江边,冬日的寒意渗透着每一个人。
邓钢明夫妇怎么也没想到,儿子结婚的喜悦还萦绕心头,转眼间却要面对儿子冰冷的尸体。
为了让儿子早日入土为安,他们找到了在金沙江边上颇有名气的民间捞尸队队长杨玉海。
可迎接他们的不是安慰和帮助,而是一句句冰冷刺骨的讨价还价。
18000!对于刚给儿子办过婚礼的邓钢明夫妇来说,这简直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为了能赶紧捞出儿子的尸体,他们颜面都不要了,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捞尸人,希望他们能体谅一下他们,降低价格。
可在利益面前人性似乎变得格外脆弱,杨玉海无动于衷坚持要价不减,就要18000!
无奈之下,邓钢明夫妇只能求助于当地派出所,希望警察能帮忙协调。
最终在警方的介入下,杨玉海才勉强答应以5400元的价格进行打捞。
但即便如此,邓钢明夫妇依然还需要四处筹钱,才能凑齐这笔“救命钱”。
“挟尸要价”!一时间舆论的怒火被点燃,杨玉海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人们痛斥他毫无人性,赚取昧良心的钱。
面对指责,杨玉海却有自己的说辞:打捞需要成本,参与的人也要分钱,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暴利。
“根本也就不挣钱,干的都是苦力活。”
这起事件,也让人们想起2009年那张震撼人心的照片——《挟尸要价》。
照片中,捞尸人王守海站在船头,一手牵着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绑着的是一具学生的尸体,另一只手却高高举起,拒绝靠近岸边。
事件的起因是三名大学生为了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人们焦急万分地想要打捞尸体时,王守海却提出了12000元一具的天价捞尸费,并拒绝先救人后付费的请求,这一幕恰好被记者拍下,引发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王守海成了众矢之的,被指责为“冷血动物”、“见钱眼开”。随着事件的发酵,背后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王守海只是一个打工者,他背后是一个名叫陈波的人操控着一切。
陈波成立了“荆江市长江水上打捞公司”,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公司,他利用人们对死者的敬畏和家属的悲痛心理,垄断了当地的捞尸生意,并制定了高昂的收费标准。
王守海只是听命于陈波的指示,他每次打捞得到的报酬只有几百元,大部分钱都落入了陈波的口袋。
而那张照片,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王守海只是在等待另一艘船只的配合,将尸体安全运送上岸,却被断章取义,成为了“挟尸要价”的铁证。
最终,陈波因敲诈勒索罪被警方拘留,而王守海则背负着骂名,默默地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挟尸要价”事件,只是捞尸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监管机制,捞尸行业一直处于灰色地带,各种乱象丛生,一些“黑心老板”为了牟取暴利,不惜践踏道德底线,将捞尸变成了“捞钱”的工具。
在这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之外,还有很多像陈阳喜、陈松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生死边缘,用自己的双手,给予逝者最后尊严的“摆渡人”。
打破道德的牢笼,多一分理解“挟尸要价”,将捞尸行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思考。
有人说,捞尸人提供的是特殊服务,收费高一些也无可厚非,毕竟风险摆在那里,谁愿意干这“晦气”的活?
也有人说,生命无价,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捞尸人利用家属的悲痛心理,漫天要价,简直是毫无人性!
这两种观点代表了社会对捞尸行业的两种不同态度,也折射出这个行业背后的复杂性。
事实上,捞尸行业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毕竟没有捞尸这个行业也是不行的,在广阔的江河湖泊中,意外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找到亲人的尸体,是他们最后的慰藉,也是对逝者最后的尊重。
而捞尸人正是连接生死两岸的“摆渡人”,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帮助逝者找到回家的路,也抚慰着生者的伤痛。
可是捞尸行业又缺乏规范和监管,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没有明确的行业规范,一切都处于一种“口头约定”的状态,这也给了那些“黑心老板”可乘之机,导致“挟尸要价”等乱象丛生。
“捞尸这个行业,确实需要规范了”,四川师范大学法学教师、律师蒋健曾表示,目前,法律对于“挟尸要价”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他觉得捞尸行业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捞尸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因此,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合理的。
“但这个费用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范围”,蒋健曾强调,“不能漫天要价,更不能利用家属的悲痛心理,进行敲诈勒索”。
如何规范捞尸行业,杜绝“挟尸要价”等乱象,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人建议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捞尸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明确服务内容,并对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提高行业门槛。
还有人表示可以鼓励和扶持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到捞尸行业中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打捞服务,挤压“黑心捞尸者”的生存空间。
最重要的还是得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捞尸行业,尊重捞尸人的劳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增强安全意识,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增强安全意识,尊重生命,同时也尊重那些为了生命尊严默默付出的“摆渡人”。
写在最后夜幕降临,长江水面波光粼粼,一艘小船在江面上缓缓行驶,船头坐着一位老人,他望着远方,眼神深邃而悠远。
他是陈阳喜,也是无数个默默坚守在生死边缘的“摆渡人”的缩影。
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性的光辉,守护着生命的尊严。
“挟尸要价”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微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捞尸行业,呼吁规范行业发展,给予捞尸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捞尸行业能够摆脱“灰色地带”的标签,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而那些“摆渡人”们,也将不再孤单,他们将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继续守护着生命的尊严,在生死之间,架起一座座希望的桥梁。
对此,大家怎么看待捞尸人这个职业?
文/编辑:惠惠爱八卦
参考资料大众数字报:2009-11-06《“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
兰州晨报:2010-8-20《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颁奖《挟尸要价》摘获金奖》
央广网:2016-4-18《法媒走访长江捞尸人:最多一周打捞过70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