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你们村,我们村,变成咱们村

阿笑实说石化 2024-09-08 00:50:42

由“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近年来,东营区通过建立融合发展机制,探索党组织“跨村联建”带动村庄连片共富的有效路径,实现了从利益联结到情感融合、风貌融合的有效转变,有事大伙儿一起商量,有问题大伙儿一起解决,片区的乡亲们过得越来越像“一家人”,也“跨”出了全域振兴共富的“东营区样本”。

一条庐山路,串起沿线4个村。以前,村里过日子只能依靠外出打工,吃土地流转的“老本”;如今,4个村党组织携手,以党建引领协调发展,“一条心”聚力谋振兴。

为了撬动区域内土地、资金、项目、劳动力等资源统筹联动,文汇街道以跨村联建为引领,聚力实施“城中田野 乐在文汇”跨村联建共富产业项目,将地域相连、产业相近、人文相通的兰赵村、王营村、韩家村、张盖村形成共富联合体,一体化推进组织联建、产业联育、治理联抓。

“人多了,点子也多了,发展思路也更宽了。”王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辉说。如今,在文汇街道跨村联建共富产业区,富硒水稻种植面积由320亩扩增至片区1500亩,并在王营村建设了稻米加工厂,片区内水稻丰收后可直接进行脱壳、包装、销售。文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泽龙说:“街道还规划建设‘一芯一环三基地’三产融合示范区,在完善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建设火龙果采摘大棚、景观绿地和集特色鱼品种养殖与垂钓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聚力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今年以来,东营区将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作为书记“头号工程”推进,在不改变行政村建制的前提下,以组织为轴,撬动区域内土地、资金、项目、劳动力等资源统筹联动,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规划麻湾西瓜、城南度假、史口烧鸡、生态林海等28个跨村联建片区,共覆盖134个行政村,形成了集种养、采摘、科普、餐饮为一体的农文旅产业链。

搭着跨村联建的顺风车,牛庄镇则划定“时谭武杜张”5个村庄为谭家片区,并成立片区党委。5个村携手并进,形成联审联议、逢5碰头、党委负责等工作机制,推动片区内发展共谋、事务共商、项目共建。

为推动村级产业发展,片区党委统一谋划“吕韵田园共富联合体”项目,实现片区内技术、人才、品种等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在项目建设的效应下,西红柿、西瓜等大棚种植产业日益规模化,“吕韵”农品品牌涌现出来,打通了与胜大超市、商业大厦等大型商超合作渠道,片区群众腰包也鼓了起来。目前,片区内种植大棚80个,种植规模260亩,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种植户年收入超15万元,村集体增收达50万元。

片区党委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发力,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纳入“吕韵田园共富联合体”项目,配套建设吕韵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耕、种、管、收、烘、储、销”全过程托管、全方位服务,实现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两条腿走路。“自党委成立以来,先后在产业培育、销路开拓等方面联商共解难题30余个,真正发挥了堡垒作用。”牛庄镇党建办副主任高凯悦介绍。

共同富裕是推进跨村联建片区建设的最坚强底气。近年来,东营区持续点燃产业发展的引擎,共引进培育28个区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项目,8个镇街道均搭建起国企平台。根据片区规划合理布局到各产业功能区,盘活财政资金1.2亿元,拉动社会资本约1.6亿元,预计带动127个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

得益于龙居镇开办的“共富工坊”,村民刘建娥闲暇时候有了个好去处。“工坊负责提供物料和订单,学会以后还能将物料带回家制作,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我闲散时间做一点,每月能收入八九百块钱,一年下来收入能过万。”刘建娥高兴地说。

这个刘建娥口中家门口的好去处,就是龙居镇充分利用6000平方米闲置房屋开办的“共富工坊”。据了解,通过“村级推选、镇级遴选、共同培养”模式,共富工坊共吸引12位致富能手入驻,并提供“一对一”帮扶30余次,解决了11个共富项目扩大生产难题。目前,16种龙居当地特色农产品和工坊产品全部纳入“龙居乡品”品牌建设,并先后入驻胜大超市、商业大厦等本地商超及抖音等电商平台。

自工坊运营以来,已推动4家来料加工型工坊在利津、垦利等地达成合作,带动柳编、棉被等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大城市,累计销售额达到560万元,构建起了“村庄带动工坊发展、工坊反哺集体增收”的村企联建模式。目前,龙居镇共有落地村企联建项目7个,38个村集体平均增收5万元。

同时,龙居镇还梳理形成“订单、劳动力、岗位”三张清单,实现共富工坊和剩余劳动力双向动态匹配,同时实施“工坊头雁”培育计划,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2场、培训村民群众1000人次,培育新型农民65人,推动村民“自我造血”能力持续提升。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