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越军的进攻战术都被我军挫败,但越军在战场上确实是好样的。

狼行天地 2024-04-25 07:16:58
越军极为擅长使用特工作战,执行破障开路、协同攻击、潜入袭扰、佯动牵制等任务。在老山战场上,越军发动营以上规模的进攻作战时,常常使用一定兵力的特工分队在步兵分队前面开路,排雷破障,引导步兵前进。当步兵发起攻击后,特工分队则转为伺机捕俘。如1984年的6.11战斗、7.12战斗、12.21战斗中,越军分别使用了营、连级特工分队,排雷破障,引导步兵发起攻击,或是将部分特工与步兵混合编组,配合步兵的攻击行动。 越军特工最擅长的就是潜入敌方阵地内实施侦察和袭扰行动,在两山战场上,与越军特工斗智斗勇已成为轮战各部队习以为常的事情,稍一不慎,就会吃大亏。越军特工有时还会在次要进攻方向上佯动,吸引牵制敌方,掩护主力从主要方向突然发起攻击。在7.12战斗中,越军就以特工1个排攻击老山左翼的101号高地,掩护其主力向662.6高地方向进攻。战斗中,还有一股越军特工秘密渗入了中国军队防线,企图偷袭40师119团炮兵阵地,后被发现遭到挫败。 在两山战场上,越军正是运用了上述的进攻战术,与中国军队反复纠缠。老山战场前中期的诸多大战、恶战,多数是围绕着抗击越军的较大规模进攻而展开的。从全局上看,越军的进攻作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攻为攻,以攻为守。在两山作战期间,越军坚持进攻战略,以攻击求稳定,顽强与中国军队争夺战场主动权。在中国军队夺取两山诸要点后,越军转变了坚守防御的战略方针,以攻为守,在部分地区收缩防线,摆脱不利态势,部分地区则阵地紧贴靠前,盯住中国军队防线弱点。经过精心准备后,越军以全线的偷袭、袭扰为前奏,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行动,并不断提高战斗强度与中国军队反复争夺主要制高点和前沿一线警戒阵地。到了两山作战后期,越军不再发起较大规模的进攻,但小规模的偷袭、袭扰和特工破坏不断,仍持续与中国军队纠缠。纵观两山作战全程,越军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主动进攻方。以进攻封住中国军队的进一步拔点行动,以进攻稳定己方的整体防线,以进攻动摇中国军队的前沿和后方,以进攻为政治形势服务。 (2)精心谋划,准备时间长。越军知道与中国军队相比在实力上处于下风,为了不致落入持久作战的劣势,往往精心谋划较大规模的进攻,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如1984年的“MB-84” 战役反攻计划筹划准备了2个多月,“第三战役”计划筹划准备了5个多月,1985年的“M-1”计划筹划准备了3个多月,“M-2”计划筹划准备了1个多月。尽管这几个战役反攻计划最后都陷于失败,但越军为此的构思设计和下的苦功都有可称道之处。 (3)战场嗅觉灵敏,主攻方向正确。在两山诸要点失守之后,越军放弃了在者阴山方向的反击,集中力量准备夺回老山。根据老山战场的地形和双方态势,越军没有平均撒网,而是将攻击重点指向了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企图首先将两处夺取,然后逐点攻占老山诸高地,回头再控制八里河东山。在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纵深很浅,屏障不足,直接与越军前沿阵地紧贴,多面受敌,易攻难守。越军选择的这一主攻方向是正确的,抓住了中国军队的软肋。可惜越军整体军力不济,多兵种作战协同能力差,发起进攻后往往虎头蛇尾,功亏一篑。 (4)战法多端,花样百出。在确定了主攻方向后,越军精心谋划了各攻击流程。实战中,越军首先以特工和侦察分队为主力,在战前就预先秘密贴近中国军队阵地,实施侦察,占领要点,构筑工事。当进攻发起后,特工由此出发向中国军队阵地抵近偷袭,希图得手。如偷袭未成,则呼唤后方炮火急袭中国军队阵地,尔后步兵发起强攻。在全线打响后,越军采取以主要突击与多方向进攻相结合、正面牵制与侧后穿插迂回攻击相结合,以及逐点攻击、逐段巩固、逐次“添油”与多波次连续攻击相结合的战法,力求在局部一击得手,速战速决;在全局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当“MB-84” 战役反攻计划失败后,越军又转而采取“堑壕延伸式”战术,大搞土工掘进,对中国军队前沿阵地分割围逼,企图逐点占领。而“堑壕延伸式”战术也未奏效时,越军即转入“M-1”计划重点反攻,打算先夺取那拉方向中国军队的前沿阵地,改善局部防御态势。“M-1”计划失败后,越军很快又实施了“M-2”计划,再试一把局部重点反攻。与此同时,越军在全线对中国军队防线持续实施了小股兵力的偷袭和袭扰,以及特工的渗透破坏,并坚持封锁中国军队的后方运输线,企图动摇中国军队的防御基础。虽然这些进攻战术最后都被中国军队挫败,但不得不说越军已经尽了全力,在战场上是好样的。 (5)炮兵支援有力,运用灵活。越军炮兵在火力支援步兵进攻上,注重集中射击与妨碍射击相结合、压制前沿与打击纵深相结合、随伴火炮支援步兵冲击与拦阻敌方后续梯队相结合,既压制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拦截打击敌方后续梯队,又疲惫敌方精神,消耗敌方体力,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大威胁。中国军队在两山战场上比较大的几次失利,如1984年的12.24战斗、1985年的6.11战斗,都是因为没有能够压制越军炮兵火力才无奈饮恨的。可以说,没有炮兵的有力支援,越军根本无法与中国军队连续打上5年。 (6)指挥水平差,协同不力。越军在老山战场先后发起过多次大规模攻势,不可谓用力不猛,气势不盛。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越军的高级指挥员缺少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经验,也不擅长各兵种间的协同作战;基层指挥员较为擅长小规模的独立作战,也不擅长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结果就是在多次攻势中出现了协同不力的问题,各部队你打我不打,形不成拳头,往往错失战机,致使攻势越来越弱,最后无法持续。典型的就是1984年的老山7.12大战,越军唯一一次使用了加强师规模兵力发起反攻。但因指挥失误,协同不力,四个方向上的八路营级规模进攻未能同时发起,各方向战斗打响时间相差一个半小时以上,最后变成了各方向的分散独立战斗,结果被中国军队各个击破,蓄谋已久的攻势一败涂地。 综观越军在两山作战中的战术运用,已竭尽了其40年的作战经验积累,确是拼了全力。与1979年中越之战中越军主要参战的是地方部队、公安、民军不同,两山之战中越军参战的多是精锐主力部队,且轮番上阵,反复与中国军队过招。在双方作战模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结果中国军队攻就攻得下,守就守得住,而越军的反攻一再失败,前沿多处阵地屡屡被中国军队拔除后又放弃,只是限于国际形势等政治因素,才勉强守住了清水两翼地域,最后输得没有话说。1979年之战后越军还颇不服气,所以才有那么大劲头在中越边境继续骚扰挑衅。而两山之战后越军被打得没有了脾气,再也不提当年之勇。中越陆地边境能迎来日后的和平局面,是打出来的和平。无数军人的流血牺牲,成为了和平的奠基礼。 --------- 全文完 ---------
1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