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国发射洲际导弹,美军抢夺核心数据舱,我国海军冒死抢回

巴普罗独白 2024-10-24 16:20:13

1980年,中国在南太平洋上空成功试射东风-5型洲际导弹,一举跻身世界核大国之列。

然而,就在中国潜水员成功打捞起导弹数据舱的关键时刻,美军却派出直升机试图抢夺我国的核心数据。

为此,中美两国在南太平洋上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舰追逐战。

那么,当时具体情况怎样?结果又如何呢?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中国深知发展核武器和洲际导弹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要性。

面对美苏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力量,以打破超级大国的核武器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东风-5型导弹作为中国第一代洲际导弹,其首次试射任务备受关注。为确保试射成功,中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靶场选择,最初科学家们考虑在印度洋上建立靶场。

但经过反复论证,他们认为印度洋距离中国大陆过近,导弹落点可能对沿岸国家造成影响,而且也难以全面检验导弹的最大射程。

因此,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南太平洋。

这支舰队汇聚了中国造船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多项尖端技术成果,是当时中国海上测量能力的集中体现。

为了完成东风-5型导弹首次试射的靶场选择和测量任务,中国科学家从1976年到1978年先后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远洋科考任务。

靶场选择

这四次科考任务分别是:

1976年的西沙群岛海区科学考察、1977年的南沙群岛海区综合科学考察、1978年的南海中部海区综合科学考察和1978年的南太平洋科学考察。

通过这四次科考任务,中国科学家对南太平洋的海况、气象、地形等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后,科学家们于1978年5月30日最终确定了东风-5型导弹的瞄准点坐标。

1980年4月,经过数年的准备,东风-5型导弹首次试射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

参与此次试射任务的科考船队在上海吴淞口码头集结,对各船只进行了最后的检修和补给。

4月下旬,科考船队从舟山启航,开始了向南太平洋的远征。

他们需要穿越东海、南海,越过第一岛链,并最终抵达南太平洋的预定海域。

5月9日,新华社发布了一则公告,正式宣布中国将在南太平洋的公海上进行洲际导弹的试射。

公告中明确了试射的时间范围和海域范围,要求各国船只和飞机避开试射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美国、苏联等大国对中国的导弹试射能力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和忧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太平洋岛国则对试射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表示担忧。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事件,使得中国的导弹试射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为了保证东风-5型导弹首次试射的顺利进行,中国海军组建了一支由18艘军舰组成的庞大护航编队。

这支编队包括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等多种舰艇,舰载武器齐全,电子设备先进,是当时中国海军最精锐的力量。

美苏派舰机监视

护航编队在南下过程中,先后突破了第一岛链的封锁,跨越了赤道,进入了南太平洋的广阔海域。

面对中国舰队的到来,美国及其盟国高度警惕。他们派出军舰和飞机对中国舰队进行跟踪和监视,企图收集中国导弹试射的情报。

美国的P-3C巡逻机也多次在导弹落点上空盘旋,并投放声纳浮标,企图探测水下的导弹残骸。

面对外国军舰和飞机的骚扰,中国海军沉着应对,护航编队中的051型驱逐舰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是当时中国海军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装备了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

051型驱逐舰与外国军舰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并通过电子干扰和舰炮威慑等手段。

成功阻止了外国军舰的入侵,保证了导弹试射海域的安全。

5月18日凌晨2时,位于中国大陆的发射场,东风-5型导弹的发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导弹进行最后的系统检查,确保每一个部件都处于最佳状态。

导弹的各个分系统,包括导航系统、制导系统、推进系统等,都经过了反复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导弹升空后,沿着预定的弹道飞越中国大陆。为了实时监测导弹的飞行状态,中国在导弹的飞行路径上部署了多个测控站点。

这些站点配备了先进的雷达、电子跟踪设备,能够实时接收导弹发送的遥测信号,并将数据传送到指挥中心进行分析。

在南太平洋上空,中国的远洋测量船队已经进入预定位置。

他们通过船载设备接收到了导弹发射的信号,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测量船队配备了多架直升机,用于近距离跟踪导弹的落点位置。

数据舱打捞,争分夺秒

在接到指令后,直升机立即起飞,在预定的落点区域上空盘旋,等待导弹的到来。

通过分析遥测数据,测量船上的工作人员监测到导弹的弹头和二级弹体已经按照预定程序成功分离,并开始进入大气层。

在导弹落入海面的瞬间,132舰的观察人员通过光学设备和雷达,准确确定了导弹弹着点的位置。

同时,他们也发现了从导弹上分离出来的数据舱。这个数据舱携带了导弹飞行过程中记录的大量宝贵数据,对于评估导弹性能至关重要。

接下来,就是争分夺秒的数据舱打捞过程。

参与打捞任务的J506船迅速派出了172号直升机,直升机上搭载了训练有素的潜水员。

直升机在数据舱的上空盘旋,潜水员在机舱门打开后,纵身跃入海中,游向数据舱。

潜水员仅用了5分30秒就成功将数据舱打捞上来,创造了一项纪录。

就在中国潜水员打捞数据舱的过程中,一架美军直升机突然出现在附近海域。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全球霸权,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军备竞赛。

洲际导弹凭借其覆盖范围广、突防能力强等特点,成为了这场竞赛中最具决定性的武器。

美苏两国都投入巨资进行洲际导弹的研发和部署,力图在核威慑能力上占据优势。

美军直升机试图抢先打捞数据舱,不断逼近数据舱的落水点,企图干扰中国的打捞行动。

但是,中国直升机机组人员沉着应对,最终成功将美军直升机驱离,保证了数据舱打捞的顺利完成。

随着数据舱的成功打捞,东风-5型洲际导弹的首次发射试验宣告圆满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洲际导弹技术并具备全球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它象征着中国远程打击能力的突飞猛进,表明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屏幕前的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1] 【百科】——《1980年洲际导弹试验护航》

[2] 【金华新闻网】——《亲历“向阳红五号”绝密航程!这位金华人见证中国首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3] 【长安黄梅】(中共黄梅县委政法委员会官方账号)——《1980年我国在太平洋打捞第一颗洲际导弹的数据仓,不料被密密麻麻的美国军舰与战机围困,美军准备抢走数据仓》

1 阅读: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