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个新闻,说是重庆的出租车司机们准备集体给车费打六折,用以对抗越来越多网约车带来的业务冲击。
记得多年前重庆的出租车司机也曾搞过罢工、堵桥、堵网约车、到交委投诉静坐等活动,诉求只有一个:对日益减少的收入不满。动静虽很大,却没有发展到今天这般的双输结果。
当然,现在就做出双输结论,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可能在很多朋友眼中,这不过是市场竞争的必经阶段罢了。既然零售、百货、服装、电子等诸多行业都竞争得死去活来,运输行业又怎能独善其身?价格降下来,实惠的是消费者,何乐而不为?
但在笔者看来,问题可能没那么简单。
上一周,笔者恰好在重庆出差,也算对重庆的出租车有一番切身的感受。
到重庆的第一天,在沙坪坝高铁站叫了辆网约车去朋友家。因为担心晚高峰不好叫车,就把打车软件上的所有车型都点上了。结果来了一辆人称“黄色法拉利”的山城出租。
出租车把我送到朋友家,在离小区大门口三十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我随身带了一个大号行李箱,还背着双肩包,提着礼品袋,很自然地要司机再往前开一点。
可怎么也没想到司机竟然拒绝了我,理由更是让我震惊,他说按我提供的定位就是这里,他不能再往前开。我说自己有行李箱有点重,而且他回去也要经过小区门口,到前面路口再调头,并不绕路。
可能是刚开始我说话的语气不是那么谦和,也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又一路堵车,司机气不太顺,当然最可能是我路上提醒了他两次不要违章超车,自己不赶时间,让司机不爽,他就是不同意,坚决要按定位位置让我下车。
一番唇枪舌战之后,我还是决定放弃,背着包拉着箱子走去小区大门,那出租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其后的三四天里,我遇到过无视交通规则,飞车穿梭城中窄路的出租车司机;也遇到从我上车开始就喋喋不休抱怨网约车、抱怨出租车公司的司机,遇到过车内脏乱不堪,还有股刺鼻怪味的出租车;甚至还遇到在路上与其他车辆斗气,互相别车的司机。以至我从个人安全和心理承受力的角度,再不敢在打车软件上给出租车的选项划钩。
这里笔者没有质疑重庆出租车司机素质的意思,司机生存压力大,需要抢单抢道抢时间,而炎热的天气也让他们很难控制情绪,这些都能理解。但也因此,笔者觉得出租车司机们集体将车费打六折,可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车費的降低,可能会带来一些订单的增量,但这意味着司机要比平时多拉一倍的订单才能保持原有收入。但问题是交通状况没变,用户群体没变,服务体验没变,关键是你还无法判断网约车平台是否会针对性地价格调整,再加上出租司机当前的工作时长已经远远超出八小时,仅靠降价,司机的收入会有实际的增加吗?我表示深深的怀疑。
但这破釜沉舟的降价,其危害却是显而易见的。
出租司机因为单量的增加,疲惫感更强;乘客却因为司机要尽快完成订单超速行驶而安全感更低;司机因为工作时长的增加,没有时间清洁维护车辆,自然乘客的体验感更差。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单价降下来,单子却没有明显增加,而司机每月的份子钱又一分不少,反而让司机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
解决出租车司机面临的生存难题,降车费是最悲壮同样也是最不负责任的选择。
那么该如何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水平?个人认为还是可以借鉴一下隔壁网约车平台的思路。那就是把市场进行细分,之后提供相应定位的产品。比如网约车有定位高端的专车类产品,出租车为什么不能效仿呢?
笔者在北京曾体验过几次奔驰宝马的高端商务专车,在我的固有印象中,做这类专车的消费者应该是金字塔尖的群体,单量应该不大。但和司机的一番交流之后才明白自己想错了。
这类高端专车的司机,收入至少是普通专车司机的两到三倍,如果同样劳动强度,五倍都有可能,也就是说单量并不少。一个司机告诉我,高端用户的总数虽然有限,但应用范围却很广,从一般商务接待,到子女上下学;从公司业务公关到婚庆活动用车无所不包。
高端用户总量虽少,但创造的应用场景多,能不能变成稳定市场,则要看服务水准和能力了。
由这个思路延伸,就可以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方面改变出租车的车型选择与采购被出租车公司垄断的惯例,允许专车司机自主选择购车,自行增加配置,先将车辆本身的舒适度提上来。
另一方面,对专车司机的车份钱保持不变,车费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以拉开与普通车辆的距离,达到用户细分的目的。反之,普通车辆的车份钱做一定幅度的降低,车費维持不变。这样司机的压力得到大幅缓解,也就有意愿安全驾驶并维护好车内卫生。
当然,这个思路里出租公司似乎是唯一的利益受损方。但仔细分析,专车市场是从无到有而来的,这部分的收入足以弥补普通车辆车份降低带来的损失。从长远看,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内容的规范,服务意识的培养,才是出租公司对抗网约车的有效手段。
除了上面这个思路,还有个更直接的办法,那就是彻底向网约车平台学习,出租车公司不再收取司机每个月的份子钱,而是按照营业收入的比例抽取,服务满意度高的抽取比例低,服务满意度低的抽取比例高。让服务能力与实际收入彻底挂钩。
总之,价格战解决不了问题,价格越低服务越差,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减轻司机负担,细分用户市场,提升服务水平才是出路。
各行各业素质下降,快递本来十块,他八块六块抢生意,你说低于成本恶性竞争,他说自由市场,问题是最后不送上门,原因是收费少了。出租车公司之间竞争抢生意,自己降价揽客,乘客上车了,中途甩客,不开空调,不进小区。说钱少了。。。问题是,是你们自己降价揽客的啊,那没有降价揽客的,是不是丢了生意,要你们补偿损失
卷成运输行业没毛病,大势所趋,,但是你付运输的钱,,要做服务行业的上帝,这就过了
背后的网约车平台和挂靠公司挣得盆满钵满,然后静静地看着司机们互相卷[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