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为友—陶瓷修复艺术展”共绘时光之韵

非遗美美与共 2024-08-13 03:03:27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在不经意间与流逝的时间擦肩而过,却鲜少停下脚步,细细品味那些被岁月雕琢的痕迹。2024年8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与时为友——陶瓷修复艺术展”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呈现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陶瓷修复艺术家刘晓玉以及陶瓷修复艺术家梅琳玉的50余件展品,她们共同探索时间修复与美的深刻内涵,引领我们步入一场“与时间为友”的哲学之旅。本次展览特别邀请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参与展示并提供学术指导,同时得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的学术支持,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学术咨询。此外,吉安市刘品三吉州窑陶瓷艺术博物馆与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博物馆给予特别支持,SK-II品牌为本次展览提供赞助。(排名不分先后)

“与时为友——陶瓷修复艺术展”

本次活动结合了主题研讨会与陶瓷修复艺术展览两个方面,目的是为参与者呈现一场思想和视觉上的双重盛宴。研讨会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文卫体委会副主任陈海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修复部主任江小民,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修复室负责人郝国江,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修复师李佳,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副馆长赖婧,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修复专家刘龙,江苏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宝奇,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厂长蔡家祥,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治,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刘朝阳,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人杨蕴,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张力程,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戴维康,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杨天源,宜春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驻沪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江萍等嘉宾。

刘晓玉教授在研讨会上做了以《历久弥金-陶瓷修复中的传承》为主题的演讲报告。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全球唯一一所名称以“陶瓷”为标志、学科以“陶瓷”为主轴、人才培养层次包括本硕博的多科性大学,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古陶瓷修复》通过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陶瓷文物的修复理念和修复操作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任务,坚持特色发展,深化内涵建设,依托我校陶瓷考古、陶瓷技术史、陶瓷材料、陶瓷美术、陶瓷信息技术等形成陶瓷学科生态链。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服务实践,理论走向实践”的培养理念,既有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文物遗产学等学科基本知识点的教授,同时重视实物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内容的引入。课程在基础到创新,理论到实践的培养体系中充当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与此同时,参会者与嘉宾面对面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共同推动陶瓷修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开幕式合影

刘晓玉教授发表《历久弥金——陶瓷修复中的传承》主旨演讲

演讲现场

嘉宾深入交流

陶瓷之美,虽令人赞叹,却也伴随着脆弱易损的特性。出于对美的珍惜与守护,人类智慧之光点亮了修复之路,探索出多样化的技艺,温柔地抚平陶瓷上的伤痕。在陶瓷修复作品展示区,技艺高超的修复师们运用精湛的技艺,以黄金为衣,以修缮为体,使一件件受损的陶瓷艺术品重焕生机,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这一源自东方的古老技艺,以其独特的审美哲学——残缺之美,将破损的器物重新赋予生命,它们不再是遗憾的象征,而是时间流转中坚韧与重生的见证。匠人们心怀敬畏,依据不同的修复哲学,在破碎与完整之间架起桥梁,她们耐心地穿越时间的长廊,历经繁复工序,不仅修复了器物的物理形态,更通过精妙的手艺与艺术的笔触,为这些曾经残缺的瑰宝赋予了二次生命。

展览现场

修复之旅,是一场多道工序交织的漫长诗篇,每一步都镌刻着匠人的执着与追求。从大漆原料的精心收集与挑选,到金砖历经千锤百炼化为薄如蝉翼的金箔,每一处细节都凝聚了自然和谐的独到匠心。在陶瓷修复的世界里,裂纹不仅是岁月的印记,亦是新生的见证者。匠人们巧妙地利用这些裂纹,如同在旧画布上勾勒新章,让大漆在半干未干之间,以最自然的姿态拥抱金箔,两者相融,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修复过程的艺术,在于不急不躁,静待时光。若心急如火,则前功尽弃,因为真正的美,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磨砺。正如匠人所言:“时间会告诉你一切,它是最公正的裁判。”

吉州窑,作为中国宋代著名的民间窑场之一,其瓷器以釉色温润、造型古朴著称,尤其是黑釉瓷上的木叶纹、剪纸贴花等独特装饰,更是展现了古代匠人的非凡智慧与审美情趣。这些历经千年的陶瓷艺术品,虽历经风霜,却依然保留着那份质朴与纯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等待着与现代人的心灵对话。

刘晓玉教授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与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主要以古代陶瓷和她的艺术作品两部分为主进行修复。

古陶瓷修复作品在还原其面貌的同时,加入艺术创作,让古陶瓷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色彩。以大漆描线、金箔作装饰的方式处理残破陶瓷器,不仅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有意想不到的美学观感。这件绿釉瓷枕整体保存完好,美中不足的是其两端边缘处略有磕碰,刘晓玉教授以金为缮,使其大放异彩。蓝绿色釉与黄金装饰和谐共存,甚至达到了超越原本的别样美感。展览还展示了古陶瓷修复的过程步骤。作品高仿元青花执壶修复件,结合大漆技艺、泥塑技艺、金箔技艺等,将破损的碎片聚合成器,并将修复中的主要步骤向观众展示,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的手段,让观众能更直观、详细、深入的了解古陶瓷修复这门古老的手艺。

绿釉瓷枕一

绿釉瓷枕二

茶盏

磁州窑瓷枕

磁州窑大盘

磁州窑碗

钧窑窑变纹碗

高仿元青花执壶及其修复过程展示

当我们以温柔之心善待时间,时间亦会以它独有的方式,回馈我们以无尽的惊喜与感动。与时间为伴,不仅是修复器物的哲学,更是生活的一种态度。“龙行天下”系列作品结合了传统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吉州窑窑变工艺与刘晓玉教授自身的艺术创作脉络,运用特别的配方、施釉及烧制方法而制成。以简洁精练的造型手法传达龙的神态、精神。双眼炯炯有神,张开带有巨牙的大嘴,同时爪向前伸,气势蓬勃而出。龙纹的艺术化、图案化与窑变色彩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龙行天下系列

小羊系列

木叶纹是一种将天然树叶运用于瓷器装饰的纹样,是吉州窑工匠别出心裁独创的装饰工艺。展览中最为突出的作品是《吉州窑木叶纹大碗》,它的直径达82厘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吉州窑木叶纹修复作品。木叶纹大碗纹饰清晰完整、自然生动,木叶色泽金黄又带微红,树枝纹路串联其中,如秋落枝头、黄叶飘零,让人不禁联想到岁月如风,而美已经永恒地留在了碗中。因其体积巨大,此大碗烧制风险极高,这件饱含艺术家心血的作品在烧制过程中产生了意外。刘晓玉教授基于她的修复经验,促使她选择用大漆和金箔修饰裂缝,将裂痕变为两根金色树枝蔓延至外壁,碗中栩栩如生的木叶纹与修复痕迹巧妙结合,化缺陷为美,使作品焕发新生。

吉州窑木叶纹大碗

叶落归根

木叶纹茶则系列

茶盏

茶则

以惜物之心修复裂痕,让不完美更胜从前,它们教会我们珍惜、修复、再生,最终成就更加完整而美好的自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学会慢下来,去感受每一道工序背后的故事,去聆听每一件器物在时间长河中的低语。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修复如初的器物,更是那份跨越时空的匠心传承与生命礼赞。

青花纹盘

青釉三足纹盘

窑变斗笠碗

窑变纹碗

黑釉四系罐

(图文来源:宝泥房/公众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