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仅剩443只!稀有"鸟中熊猫"现身阳江,摄影师:飞跃万里来华

无羽涅 2024-11-12 10:53:58

它是天生“自带饭勺”的一种鸟类,如今,全球仅剩443只。

它体型娇小、圆润可爱,被称为“鸟中熊猫”,引来无数摄影师和观鸟爱好者前来围观、守候。

随着全球野生鸟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这群体型娇小的“旅行家”为何能飞越上万公里来到中国的沙滩?

勺嘴鹬是一种只有雀鸟大小、带有独特勺状喙的鸟类,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通道上的“长途飞行者”。

在繁殖季,它们会出现在俄罗斯东北部的冻原上,利用夏季较为温暖的气候来养育后代。到了冬天,它们开始南迁,飞往温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过冬。

一路上,它们会在中国东海岸一带停歇,在江苏、阳江等地觅食、换羽、积攒能量。

这段旅程往返一万六千多公里,每年跨越数个国家和地区,真正称得上是地球上最极限的生存迁徙之一,勺嘴鹬是鸟类迁徙史上不折不扣的“环球旅行者”。

阳西溪头散头咀沙滩成为了勺嘴鹬的“常驻站点”。

每年9月,这些勺嘴鹬抵达阳江,扎根在阳西的滩涂上,开始它们的越冬生活。为什么会选择阳江?

其实勺嘴鹬对栖息地的要求极高,阳江沿海滩涂广阔,水浅底清,为勺嘴鹬提供了丰富的底栖生物,如小鱼小虾,正好是它们的“美味”。

这片沙滩适合勺嘴鹬觅食,还给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隐蔽处所。阳江滩涂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成为它们迁徙路上不可或缺的“补给站”。

许多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们为“留鸟”,因为在俄罗斯停留不过两月,途经韩国、日本等地也不过短短几周,只有在阳江,它们能安稳地生活半年,直到次年4月才离开。

近年来,全球自然环境恶化迅速,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各种因素使得勺嘴鹬的数量急剧下降。

据2024年最新数据统计,全球仅存443只成鸟。上世纪70年代,它们的种群数量尚在两三千对成鸟,如今却急剧萎缩。

这是几十年来栖息地逐步消失的结果,在其繁殖地,冻原面积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逐渐缩小,适宜的栖息区域也随之减少,导致它们的繁殖环境越来越狭窄。

迁徙途中,勺嘴鹬还必须面对湿地减少的问题。在江苏、阳江、南通等地,沿海滩涂被逐渐开发为养殖区和港口,原本的栖息地大幅缩减。

不仅如此,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也是因素之一,这种外来草类迅速占据滩涂空间,严重影响底栖生物的分布,减少了勺嘴鹬赖以为生的小虾小鱼等食物。

随着互花米草的侵入,勺嘴鹬的觅食地被侵蚀,虽然当地进行了清除行动,但互花米草的繁殖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也并非一星半点。

勺嘴鹬依赖扁平的勺状喙在滩涂上“过滤”小生物,找食物本就不易,而如今滩涂生态失衡让它们更难以觅食,生存难度加剧,这也愁坏了科研工作人员,他们四处奔走,呼吁改善小家伙们的生存条件。

对勺嘴鹬来说,阳西并不是唯一的“驿站”。在江苏的条子泥湿地、南通的如东东凌等地,勺嘴鹬的身影也常出现。

自2008年以来,观鸟爱好者和科研人员在如东地区自发组织调查,并进行了湿地保护工作。

近年来,通过生态修复,将沿海废弃鱼塘改造成高潮位栖息地,为候鸟提供了稳定的栖息环境。

这种对生存条件极度挑剔的鸟类,可以说是湿地生态的晴雨表,即便是为了保护环境,修复是滴的工作也是必须要做的,何况还要给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创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

如果勺嘴鹬最终消失,那么这背后的不仅仅是一个鸟类物种的灭绝,更是生态链条的断裂,是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损失。

自2013年中俄签订候鸟保护协定以来,国际合作逐步深入,科研团队和保护组织(如英国RSPB、WWT等)携手展开环志项目,追踪勺嘴鹬的迁徙路径,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需求。

中国东部滨海湿地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划定了多个保护小区,确保勺嘴鹬和其他候鸟拥有稳定的栖息环境。

2020年东台条子泥湿地生态修复后,鸟类数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清除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的工作也在进行。

这样一来,这些憨态可掬的“空中精灵”就有了生存的空间,未来勺嘴鹬的队伍发展壮大指日可待。

保护勺嘴鹬不仅是保护一个鸟类物种,更是保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甚至是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一环。

市民们逐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渔民们自觉遵守保护规定,不干扰勺嘴鹬的生活。这种全民参与、科学保护的模式,正在为勺嘴鹬的生存铺就一条希望之路。

也许,挽救勺嘴鹬的不只是保护措施,更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反思。每一只勺嘴鹬的存活,都象征着我们对未来环境的承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