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景澄讲文化 2024-09-11 13:56:46

文/王小民

老师,本真是相对学习而言的,在当今多彩社会,大有泛社会化趋势。作为一种礼节性尊称,老师学校里有,单位里有,家庭里有,社会上更多,颇有社交“通行证”声名。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专门的教育活动,“老师“自此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称谓,作为三百六十行之一种职业已逾三千年。我没有上过多少学,不多的年月里又因为蠢笨学业不佳,因而与老师彼此间较为生分,然回忆起几十年前的校园生活,老师的形象总是朴素而高大的。那时经济大潮初涌,社会变革下的欣欣向荣与老师们的传统守道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数米高墙隔绝了两个社会。墙外,弄潮儿们商海搏击,混得了温饱更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万元户。一墙之隔、三尺讲台,老师们蜜蜂般辛勤付出,清苦清贫清廉可以说是他们的代名词。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期,农村老师多是“一头沉”两头跑,既要忙学校的课业事务,又要忙家里的农活,至今清晰记得多次在课堂上看到两腿泥、一身土的代课老师形象。在娃娃们眼中,疲惫中坚守付出、教书中默默育人的老师职业神圣、人格高贵、精神可嘉,好多后生由此发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人生宏愿。漫漫四十年,先是教师节的设立,让学生和家长有了更多向老师致敬的机会;再是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人类灵魂工程师”融入社会备受礼遇;又后来,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学生变家长、家长变老师……学校、老师,始终冲锋在培根铸魂、铺就人生底色的最前沿。

我常以种田比喻,老师在学校施的是成长“底肥”,出了校门,步入社会大学堂,形形色色的老师如同“追肥”。以前学校里的可贵纯真、定向授业一去不复返,不期而至的社会课业总会围绕工作、生活的每一个对象展开,不是老师胜似老师,有叫你清醒的、有教你成长的、更有助你成熟的。这些老师无须头衔,只需你的尊重,一支烟、一杯茶、一壶酒的交情,便会迎来一场震撼心灵的传道授业解惑,里面的感与悟形象立体、得与失转化自如、理与智浮想联翩,其丰富性、系统性、完整性令人拍案叫绝,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知。相对于学校里的专业老师,社会学堂的老师可谓“全科”,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啥啥都懂的那种。不过,也碰到过“医不自治”的庸师,话说的很硬、事做的很软,给别人能一本正经扯出很远很多,过不久自己往往就是实践失败的“现世报”。当然,良师益友居首居多,与贵人恩人相交,心灵碰撞、情绪交流,能让我们少犯很多错误、少走很多弯路、少吃很多苦头,他们言传身教的背后,是常人未经的事、未受的难、未有总结的宝贵经验。人生旅程遭遇无助和茫然时,犹如一盏明灯指引前进方向、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定是这些人生导师们。

  人生在世,角色往往是转换不定的,时常也是兼而有之的,这充分表现在家庭环境里。家大枝叶多,必然关系错综复杂,“老师”成众。父母自不必言说,定然是每个人最早最亲最永远的老师,从给予生命、到哺育成长、直至所谓成家立业,影响着我们生命的始终。其外,血缘的关系、姻缘的关系也会构筑好多的今世再造。诸如现实中,小民的大哥就曾经是学校的老师,也是同道中的老师;小民的岳母也曾经是学校的老师,更是家庭生活中的老师……他们,不虚老师之名、不负老师之责、不辱老师之职,教给我们生存、成长、幸福的文化与知识,广谱高效的“叶面肥”来的直接、来的亲切,最可信赖、尊重和感恩。抱着谦虚严谨的态度,油盐酱醋日子里的所有参与者都堪称“人师”,对待生活各人有各人的角度态度,“横看成岭侧成峰”之下“远近高低各不同”便为师道脉源,高深浅显尚且不论,对于每个生命的尊重最最起码,要不孔老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咋能流传百世呢。至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自身辨知学习的能力,“好”与“坏”在于人心,跟学不学两码事。

老师,直系教育、魂系根基,往大了说,关乎民族兴衰、社稷安危、家国存亡,小了说亦影响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生活美好,少不得、离不得、更缺不得。当你取得辉煌成就时,可不敢忘记你的各种老师;当你茫然无措时,给你指点迷津的人必是你的新老师;当你工作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乐于与你分享解决之道的人也是你的老师。在“人均老师”“人皆老师”的新时代,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把“老师”的标准降低了,而应该更多看到社会进步及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大大方方叫别人一声老师,或坦坦然然听别人叫自己一声老师,无伤大雅。阶段人生、终身学习,老师无穷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愿每个人都能既当好老师又做好学生,以己学识、阅历、经验之“老”,授人文化、精神、意志之“师”,于人于己、于社会于国家,善莫大焉!

  作者简介:王小民,大荔羌白人,1971年生。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地情专家库专家;渭南市作协理事,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渭南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出版有《小民看大荔》《沃土情思》《笔行同州》等著作20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