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25岁立遗嘱,是为最亲的人未雨绸缪
#年轻人该不该立遗嘱#?你对于写遗嘱这事怎么看?日前,记者来到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不到一个上午时间,这里已经陆续接待了十几位前来咨询和办理遗嘱的市民。今年25岁的崔文姬曾在自己生日当天立下遗嘱,为的是如果意外发生,能够不留遗憾。(11月24日《中国新闻网》)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中国有句古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然,有关立遗嘱的这个“近忧”,肯定不是一旦发生意外的自己,而是最亲近的家人。如果不立遗嘱,亲人意外去世后,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毋庸讳言,这样的事件在生活中已经层出不穷,我们也经常在新闻媒体、甚至是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已经看到有很多人在失去亲人的悲痛还没有缓解的时候,“至亲”之间因为遗产而“翻脸”的。
比如今年年初,海淀法院发文告知一则消息,因对阎肃音乐著作权收益分配比例无法达成一致,阎肃妻女将其子起诉至法院,要求对被继承人阎肃的音乐著作及财产权进行析产,判令李老太享有三分之二,阎女士享有六分之一。
阎肃先生是中国乐坛上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其憨厚的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我曾就此写过一条“长微博”:
有较多财产的人在健康的时候就应该立下遗嘱,特别是像阎肃这样拥有著作权,死后仍有巨额收益的人,健康的时候更应该立下遗嘱,以免在处置这些财产、收益时,引发家人感情危机,也会影响自己的一世英名。
当然,普通人在健康的时候立下遗嘱,对子女也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兄弟姐妹很多,父母健在,突然死亡会给原本留给子女的财产带来变数。
毫无疑问,因为阎肃之子过于贪婪,不愿意分财产给亲姐或亲妹,才导致这样一起不该有的官司。这个案子应该非常好判。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阎肃的所有财产、遗产,配偶都应该分得一半,剩下一半应由阎肃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分摊,即其配偶、儿子、女儿三人分摊,每人分总资产、遗产的六分之一。其配偶合计是三分之二,儿子、女儿分别分得六分之一。
阎肃这老爷子一直“笑哈哈”的,生前个人形象、社会口碑都相当的好。但他有这样的一个儿子,至少也说明他教子无方。有本事自己创造财富,吞老爷子财产算神马本事?
再比如齐白石弟子、一代国画大师“许麟庐遗产继承案”。许麟庐去世前,曾立下遗嘱:“我许麟庐百年以后,我的一切文物、字画及所有财产归我夫人王龄文所有。”可他去世后,他的部分子女称,母亲提供的父亲遗嘱并非真实有效,于是将95岁高龄的母亲告上法庭,要求分割部分财产。该案经一审、二审,重审、再二审,历经4年之久。北京二中院与2017年3月重审认为,王龄文所提交遗嘱符合法律规定的自书遗嘱形式要件,合法有效。至此,这起涉及72件名人字画等标的额高达21亿元的遗产继承纠纷案终审落槌。
该案最负面的影响,是引发“人伦”方面的讨论。许麟庐的部分子女为了争夺财产,而不惜将95岁高龄的母亲告上法庭,我只能给他们一个字:呸!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去世后,因其生前未立遗嘱,他的身后遗产尚未分配。2009年2月17日,侯耀文先生的长女侯瓒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依法分割其父名下财产。至2010年8月20日,历时一年零六个月,最终以和解方式结案。
今天新闻中25岁的女生崔文姬在自己生日当天立下遗嘱,称“为的是如果意外发生,能够不留遗憾。”虽然话说得很温和,但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即使遗产无争议,但要想顺利过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近期,《独生子女或不能全额继承遗产 第一继承人还有奶奶》一文报道称,小丽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去世后,留下一套300万元的房产,可就在办理过户时,工作人员却告诉小丽不能够继承全额遗产,因为小丽的奶奶也是第一继承人。奶奶不在后,小丽的伯伯、叔叔、姑姑们都是奶奶遗产的继承人,即转继承小丽父亲的遗产。而《老人去世后留下1套房竟有17名继承人 女儿急了》一文也曾报道,萧山一位老人过世后7名子女到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但因为父亲没立遗嘱,这套住房涉及到17位继承人。
笔者曾就此解释:造成这种现象,就因为老人及其配偶去世时,其父母、继父母还有人健在,他们与其子女拥有相同的继承权。因此建议,大家趁着健康的时候,还是立一份遗嘱为好。
很多健康的人也明白这些道理,但因为忌讳“遗嘱”二字而不愿意去办。其实,大家该改变观念了。许多人误以为遗嘱就是遗言,以为立遗嘱就是自己“差不多了”,因此很忌讳,在立遗嘱的时候多少会产生一点“灰色”心理。但我们应该理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等到自己遭遇不测的时候,想立遗嘱也就没机会了。
因此,25岁姑娘生日当天立遗嘱,虽然有点早,但今后还可以随时变更遗嘱。立这样的一份遗嘱,也是为最亲的人“未雨绸缪”。
[得瑟]前提条件是,二十五时候你有很多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