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有些人性格很好?
其中有一个答案让人耳目一新:那是因为他脑子好。
细细琢磨,颇有道理。
一个人总是待人和善、情绪稳定,并不是因为他天生脾气好,而是因为他们对自我、对人性有着更清醒和更深刻的认知。
一个人所有外在的表现,其实是他内在的外化。
性格好的人,往往是因为智慧高。
01
对自己,看得清
一次纽约作家聚会中,有一位衣着考究的男子。
只见他一边趾高气昂地走来走去,一边不断跟周围人炫耀自己的成就。
当他看到角落里坐着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女子,便带着倨傲的口吻问:“我是作家弗兰维尔,请问你也是专业作家吗?”
女人礼貌地摇了摇头:“我只是喜欢写点东西。”
男人听了顿时露出鄙夷地神态,大声说:“我已经出版了三十多本小说,你写过多少本呢?”
“我只写了一部”,女人谦逊地微笑道。
男作家更得意了:“哦,哪一部?我可以给你指点一下。”
女子答道:“《飘》。”
原来,这竟是世界闻名的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
男子尴尬至极,在众人的嘲笑中仓皇逃离。
看过一句话:所有的优越感不是来自于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乏见识。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取得一点小成绩或者有一点小权力就自视甚高,对身边的人指手画脚、盛气凌人。
而那些真正的“大佬”却平易近人,处处谦恭有礼,让人如沐春风。
这其中的区别,就是对自我的认知不同。
前者,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实则像井底的青蛙目光狭隘。
后者却深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前秀优越,难堪的只是自己。
正所谓:狂妄源于浅薄,低调基于见识。
认知水平越高的人,反而越有自知之明,越谦逊和善。
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到克罗拉大学演讲,开讲前他答应了当地的一个小商人,演讲完后可以跟对方谈一会儿。
结果,听众十分热情,导致演讲很难在预定时间内结束。
他随即对助手说:“你去告诉一下那位商人,演讲可能要超时一会儿请他稍等,务必谅解。”
助手笑道:“完全没必要,能跟您这样的大企业家会谈,即使等上一天他也会心甘情愿的。”
卡尔却说:“不,这里没有大企业家,只有两个即将会谈的平等伙伴。”
想起稻盛和夫说过的一句话:
生活中越优秀的人越低调,越有实力的人越没有架子,认知水平越高的人往往越懂得尊重别人。
饱谷总弯腰,智者总温和。
笑着低头的,才是聪明人。
02
对人性,看得透
一天,白居易在家中读书。
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在高声谩骂他,指责他的诗歌空洞无物,说他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仆人听不下去了,想要出去斥责那些诋毁者。
白居易拦住了仆人笑着说:“让他们说去吧,如果这样能够减轻他们的嫉妒之心,那就让他们尽情地说。”
仆人不解:“先生,您不生气吗?”
白居易回答:“我为什么要生气呢?如果他们的诋毁是错误的,那么生气就不值得;如果他们的诋毁是正确的,那么我更应该感谢他们指出了我的不足。”
想起网上的一句点评:
白居易是一名现实主义诗人,但他却活得最洒脱温暖,这洽洽得益于他对人性的洞若观火。
叔本华在《人性的智慧》中也曾说:一个人对人性的认识越深刻,就会越平和。
当你看穿了对方的虚荣与自卑,就不会再浪费唇舌与对方争长论短。
当你明白了拜高踩低乃人之常态,就不会再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待。
情绪稳定了,其实是智慧的维度更高了。
因为理解,所以包容;因为看透,所以释然。
好性格的背后,是一颗通透的心。
后来白居易仕途失意被贬,昨日宾朋满座、门庭若市,今天却门可罗雀、人疏马稀。
昔日的好友也再没上过门,一个个好像销声匿迹了一般。
对此他习以为常,没有失落,没有怨恨,还笑称: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不必嫌贫爱富,死后都不过是白骨一堆啊。
一个人对人性了解得越透彻,看待关系的心态就越释然,面对世界的视角就越多,烦恼也就越少。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人这一辈子,与其说在跟人打交道,不如说是跟人性打交道。
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跟人性较劲,而是去看透人性、理解人性、接纳人性。
当你看得到人性的灰度,就能容纳足够多的不同,就不会生出怨怼、憎恨,更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这样的你,心态自然越来越平和,性格也越来越好。
03
对生活,看得开
世人皆羡慕杨绛,羡慕她的才情万丈、羡慕她与钱钟书的神仙爱情,其实我想大家更羡慕的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
不管是被学生当众诬陷,还是被同事恶意举报;
不管是被下放干校洗厕所、干苦力,还是年近六十被剃阴阳头游街;
不管是家境落魄到她每天需要打好几份工维持生计,还是面对丈夫和女儿患上癌症先后离世。
她总是一副淡定从容、不慌不躁的样子,没有怨恨、没有颓丧,彷佛那些事从未在她的心上烙上痕迹。
这到底是为什么?
直到我读到了她这句话:从来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所有眉目舒展的背后,都是举重若轻的智慧。
没有谁的人生会一直顺风顺水,我们难免会遇到让我们痛心的人、让我们烦心的事。
一味抱怨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你越来越狭隘、越来越痛苦。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小男孩放学后气冲冲地回到家,一见爸爸就大声嚷道:“今天同学华金让我在朋友面前出糗,我恨他,我希望他遇到比我更倒霉的事。”
父亲听完,什么也没说,拉着男孩到了一个房间。
他给了儿子一些木炭,并指着高挂着的衬衣说:“现在你把那件衣服当作华金,有多恨他,你就扔多少木炭,直到你满意为止。”
一腔怒火的小男孩,立马捡起木炭使劲往衣服上砸去,直到精疲力竭才停下。
结果发现,压根就没有几块木炭落到衣服上,自己却被炭灰整得灰头土脸。
这时父亲将男孩带到镜子面前,意味深长道:
“不管你如何愤怒地向衣服扔木炭,衣服却并没有变脏,反倒是你自己,全身落满了炭灰。”
怨恨别人,折磨的是自己;抱怨苦难,最终只会被苦难吞噬。
最近被史铁生的一句话救赎了,一起与大家分享:
“面对必死的归宿,为什么不在这条路上纵情歌舞一番呢?把命运的礼物与厄运都好好接受,兴致盎然地玩一场,那也算没有辜负这一生。”
人生很短,凡事看开一点,心就不累了,生活也就自在了。
▽
古人有言:智不足,则量不大。
一个人的智慧,决定了他的气度和容量。
当你拥有了足够的智量,才能更准确的定位自己,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和更豁达的胸襟面对困难,自洽、自愈、自足过一生。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